<p class="ql-block">特别感谢临海电台组织听众朋友免费观影。每次看完电影,我都会迫不及待地写个观后感,但这一次,《长安的荔枝》看了一个多月后,我却迟迟写不出来。反正也没有老师要给我布置作业,写不出就写不出呗!写不出,完全可以不用写,我要允许自己摆烂。但是今天,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我似乎突然来了灵感,那就来记一下流水帐吧!</p><p class="ql-block">修改太多遍后文章会被锁定,暂时就东扯西拼记录一下,表达一下在前路迷茫的情况下,我自己坚定的决心和信心。</p><p class="ql-block">《长安的荔枝》,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一个无解的死局,让老实人李善德遭遇了人生最大的危机。往前一步是深渊;原地不动是受死。他说,就算失败,我也想知道,自己倒在距离终点多远的地方。这句话展现了李善德遇到困难时不屈不挠的精神,他渴望了解并接受自己的极限,这种勇气值得敬佩。哪怕成功的机率是零点一,他也得为此做出最大的努力,马伯庸在书中用了一个很贴切的词语“殚精竭虑”,这也足以证明这项任务之艰巨。因为李善德身后绑着的是自己和家人的命运,他不能有一丝松懈,他希望哪怕最后真的失败了,也不能是因为自己有所忽略所致。</p> <p class="ql-block">《长安的荔枝》教会我们:没有天生的“不可能”,只有没被拆解的目标,没被重视的细节,没被盘活的资源。面对“天方夜谭”般的任务时,或许可以想想李善德,先调研,再拆解,强执行,善复盘,再远的“长安”,也能抵达。李善德般“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为民请命的“愚者”,无论身处何世,立于何境,永远当怀抱白璧无瑕之志,永远当共情底层众生之苦。莫要因揣摩上意而得一时之利,便将理想碾作尘泥。选择做一个执着于向下凝视的“愚人”,一个不违本心的“真人”,或许更快乐也未可知。</p><p class="ql-block">李善德通过多轮试验优化保鲜技术与运输路线,终于研究出了最合适最快速的转运之法。奈何寻常百姓的转运力量有限,他想,若能够倚靠朝廷的力量,那么效率就能大大提升了。但是,当他奔波于各部门间时,一个蹴鞠的镜头一闪而过,原来,最会踢球的,不在球场,在官场。一个注定捞不到油水,吃力不讨好,还会惹来一身骚的棘手项目,大家都不敢担责,每个部门都在往外推,纷纷开始踢足球。</p><p class="ql-block">只要太府寺判押,我自然尽快办理。</p><p class="ql-block">只要史部判押,我自然尽快办理。</p><p class="ql-block">只要礼部判押,我们主事自然尽快办理。</p><p class="ql-block">只要得了户部的判押,我自然尽快办理。</p><p class="ql-block">李善德气喘吁吁地跑了一圈,又回到原点。</p><p class="ql-block">突然感觉这些镜头咋这么像我关注了三年多的母亲河灵江未经法定更名程序被改名之事?一个注定要得罪上级的活,改回来倒也是件好事;若改不回来,真的也是吃力不讨好,还会惹来一身麻烦,所以,谁又愿意做呢?没人愿意,但也不能眼睁睁地看着被人轻易得逞吧?所以,该出手时就出手,功成不必是我,功成必定有我。</p><p class="ql-block">影片中有一个片段让我印象很深,运送荔枝的马队离长安只有一步之遥了,不料半路却遭遇埋伏,悬崖边从天而降一群杀手,瞬间燃起熊熊烈火,马受惊了,一场战斗展开,荔枝瓮全被杀手劈裂了,骑手也被袭击杀害,好奇怪,为什么总有人在别人即将成功的时候想尽方法去破坏?</p><p class="ql-block">林邑奴只是何履光安插在李善德身边的眼线,为何会拼死相救?原来李善德曾经给他敬</p><p class="ql-block">过一碗酒,正是这碗酒,让饱受欺凌折辱的林邑奴感受到了被尊重。</p><p class="ql-block">他是个奴隶,从未被当人看待过,李善德却把他当成朋友,这让他心怀感激。当朋友有</p><p class="ql-block">危难时,他便豁出了性命去搭救。因为只有李善德把他当人看,他宁可舍去性命,也要用一生忠义报答他的恩情。可以说,李善德是因为自己的善良而捡回了一条命,只是一句“都是朋友”,让他甘愿用生命来报答。</p><p class="ql-block">李善德,知礼、仁善、守德,可他那么的努力,在他耗尽心血算出运送之法后,事情已经不受他的控制。他无法阻止地看着官兵们狂砍了200丛荔枝,组织着全国最好的骑手们做好准备后,庞大的运送队伍浩浩荡荡地出发了。一路坎坷,独剩李善德那一瓮荔枝。当红的仿佛浸了血的荔枝终于呈上御前,也不过就是淹没在众多贡品中毫不起眼的几点鲜红。</p><p class="ql-block">运荔枝的路上,李善德遇到了很多人,他们都在哭,到最后,甚至自己也在哭,然而,</p><p class="ql-block">这些送往长安的荔枝却被取名“妃子笑”,真是好搞笑。</p><p class="ql-block">长安城外,血战结束,城内饮酒作乐,一人一骑,怀抱一罐荔枝,生死奔波。城门打开,李善德用生命狂奔出的一骑红尘,是妻子用眼泪流淌出的一眼万年。她依然像出发时那样,给他一个强忍泪水的点头。自始至终,玉婷都是他拼死一搏的勇气。是夫妻更是知己,木棉花又叫英雄花,他就是她的盖世英雄。她就是他的锦绣长安。</p><p class="ql-block">孩子喊他,他瞬间回头又立马往前奔,背上鲜红的木棉花飘落在华丽的长安街上空,一边是沉默加速度,一边是载歌载舞,那些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才终于送到长安的荔枝,杨贵妃并没有吃,何其讽刺。</p> <p class="ql-block">让我印象深刻的片段之二:</p><p class="ql-block">李善德在驿站看到一个玩着拨浪鼓的小女孩,和他女儿差不多大,他给了她一块饼。但当他载着荔枝再次来到驿站时,发现不见其人,只见拨浪鼓了。他第一次见小女孩时,虽然他们没有丰盈的吃食,至少还有容脚之地。但当荔枝赋税席卷而来时,他们只能丢弃一切逃跑,小女孩连最爱的拨浪鼓也丢下了。</p><p class="ql-block">所以,当李善德历经千辛万苦甚至冒着生命的危险终于将荔枝送达到长安,他心中却没有丝毫喜悦,这一路劳民伤财、压榨百姓的种种举措,让李善德难抑愤懑,再也无法忍受内心的拷问,当面痛斥杨国忠罔顾百姓生死,他提到转运所费钱粮的账目走向,很明显,他一阶小吏触碰了不该触碰的高层秘辛,因此得罪了杨国忠。</p><p class="ql-block">你是说本相贪渎?</p><p class="ql-block">将一瓮新鲜的荔枝送到长安,在岭南要毁多少棵树?还有多少骑手奔波涉险?多少百姓流离失所?又有多少人为之丧命?</p><p class="ql-block">闭嘴!</p><p class="ql-block">不!下官必须要说清楚,不然右相还沉浸其中,不知其理。右相适才说,不劳一文而转运饶足,下官以为大谬!天下粮钱皆有定数,不支于国库,不取于内帑,那么从何而来?取之于民,用之于上,又何谈不劳一文?!</p><p class="ql-block">让我印象深刻的片段之三:</p><p class="ql-block">九品小官对抗当朝宰相,杨国忠伪善面具被撕下。</p><p class="ql-block">杨国忠表面上给人一种正直感,实则是深藏不露的大老虎。表面伪善,实际肆意敛财,坏事做尽。</p><p class="ql-block">杨国忠表面与佛相伴,实则没有半点悲悯之心。他用斩妖除恶的佛门法器,一下又一下狠狠地砸打李善德的细节,也足以证明他的佛口蛇心。李善德头部献血喷涌,他仍没有停手的意思,坐我身边的同事实在不忍心看下去了,靠近我挡住了自己的视线。</p><p class="ql-block">杨国忠的心狠手辣跟佛祖的大慈大悲,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如此反差,也将杨国忠的伪善暴露无遗。</p><p class="ql-block">李善德冒死谏言,差点被杨国忠杖毙在招福寺里。生死一线之际,鱼承恩拎着一篮青李出现,说是圣人赏赐给荔枝使的。这篮青李看似平平无奇,却成了李善德的“护身符”,因为它代表着圣人的认可。谁若杀了圣人刚刚赏赐过的人,就是在打圣人的脸,杨国忠自然不敢造次,只能就此收手。如此看来,送来青李的鱼承恩,无异于李善德的救命恩人。</p><p class="ql-block">但实际上,鱼承恩的本意,并不是在解救李善德,而是想借圣人的威严,敲打杨国忠。</p><p class="ql-block">杨国忠本想独揽运输荔枝的功劳,自然不会在圣人面前,为荔枝使邀功。但只要鱼承恩在圣人面前,适时提上一句,荔枝使是他本人精挑细选出来的人才,杨国忠的功劳就会被分走一半。</p><p class="ql-block">所以说,李善德这颗“棋子”能活下来,并不是因为公平正义和善意,而是一个阴差阳错的博弈结果而已。</p><p class="ql-block">得罪右相的结果是李善德全家被流放岭南,李善德卖了房子,平静地与家人离开了繁华的京城,在岭南过上清苦但安宁的生活。</p> <p class="ql-block">杨国忠说:流程这东西,是弱者才要遵循的规矩。</p><p class="ql-block">这句话提示了权利与规则之间微妙的关系。</p><p class="ql-block">人做官之道,其实就是三句话:和光同尘,雨露均沾,花花轿子众人抬。一个人吃独食,是吃不长久的。</p><p class="ql-block">这句话总结了古代官场中的生存智慧,强调了团队合作和利益共享的重要性。它告诉我们,在官场上想要长久立足,必须学会与同事、下属和谐相处,共同分享成果。</p><p class="ql-block">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谈钱有什么不好?</p><p class="ql-block">这句话揭示了人们追逐利益的普遍心理,也反应了古代社会的复杂与功利。它提醒我们,在追求利益的同时,也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和正确的价值观。</p><p class="ql-block">我发现越接近成功,我的朋友就越少,内心就越愧疚。</p><p class="ql-block">这句话反应了主角在追求成功过程中的内心挣扎和矛盾。它提醒我们,在追求个人成功的同时,也要珍惜身边的人和事,不要因为成功而失去原本的纯真和善良。</p><p class="ql-block">人即使身临绝境,退无可退,何不向前拼死一搏。说不定,还能提出一点微茫希望。</p><p class="ql-block">这句话体现了主角在绝望中的坚韧与不屈,鼓励人们在面对困难时不要轻易放弃,要敢于拼搏上,寻找一线生机。</p><p class="ql-block">我嫁的是他,又不是长安。</p><p class="ql-block">这句话揭示了个人情感的独立性、爱情与物质的区分、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以及对婚姻本质的理解。它表达了一种对纯粹爱情的追求和对个人情感的尊重,同时也体现了女性对自我价值和尊严的追求。</p><p class="ql-block">他必须努力证明,自己有无可替代的价值,不会在这个大盘里被挤出局。</p><p class="ql-block">这句话揭示了个人价值的追求与确认、竞争压力下的生存法则、自我驱动力与责任感以及对未来的不确定性与担忧等,多个方面的深层含议。它提醒我们,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下,只有不断提升自己的价值,才能保持自己的地位不被轻易撼动。顺境时,高朋满座未必真交情;落魄时,拉你一把的才是真知己,愿意雪中送炭的友谊才最珍贵。</p><p class="ql-block">现实生活中,对老实人的恶意,真的不是一般的大。</p><p class="ql-block">你以为好人有好报,但人性的本质就是:你越是做事果断、我行我素、就越有人欣赏你;你越是老实、善良、心慈手软 ,就越是有人欺负你。</p><p class="ql-block">人在弱的时候坏人最多,你越老实看起来就越好欺负,因为欺负你不需要成本。如果你身上长刺,一摸就扎手,别人就不敢在你面前耍横。人天然对强者产生敬畏,却容易轻视善良但软弱的人。</p><p class="ql-block">很扎心,但事实如此。很多时候,忍让就是把刀子递给对方。当你不再事事退让,那些打算欺负你的人,才会重新看你,才会尊重你。水到绝境是瀑布,人到绝境是重生。不要怕,只要你敢,前方皆坦途。</p><p class="ql-block">《长安的荔枝》全书最打动人的,是李善德在运送荔枝前后所有的动作中,都始终坚守着自己的正直善良。</p><p class="ql-block">被上司设局,他没有怨天尤人;</p><p class="ql-block">初到岭南,没有与地方官同流合污;</p><p class="ql-block">结识苏谅、阿僮等朋友,真诚相待;</p><p class="ql-block">完成任务后,没有对设计陷害自己的同仁打击报复;</p><p class="ql-block">他更没有得意忘形,没有接受封赏,而是直言相谏千里运荔枝的劳民伤财和百姓被压榨……</p><p class="ql-block">他老实,是因为善良;他软弱,是因为太善良。</p><p class="ql-block">只有善良中带有锋芒,才是人生最好的活法。</p><p class="ql-block">人的每一个善念,每一次善行,都是在世间播下福报的种子,假以时日,便会开花结</p><p class="ql-block">果。</p><p class="ql-block">对世界和他人怀抱善意,也必将得到友善的回馈,你所付出的善良,一定会在未来保</p><p class="ql-block">护你。但行好事,莫问前程,一切际遇,上天自有安排。</p><p class="ql-block">“流程,是弱者才要遵循的规矩。”</p><p class="ql-block">当杨国忠轻飘飘吐出这句话,老实善良的李善德瞬间被权力碾压得粉碎。</p><p class="ql-block">这句话,也震到了我。</p><p class="ql-block">弱者遵循规矩,强者打破规矩。</p><p class="ql-block">杨国忠一句话,揭开人性最残酷的一面:</p><p class="ql-block">你越是做事果断、我行我素,就越有人仰视你;你越老实善良、心慈手软,就越是有人欺负你。</p><p class="ql-block">林邑奴去世以后,李善德为他立碑,碑上刻的名字是“林邑人”。</p><p class="ql-block">奴和人一字之差,足以表明,他对李善德深厚的情感源起。</p><p class="ql-block">因为这一生,所有人都把他当成奴,只有李善德把他当成人。</p><p class="ql-block">得知安史之乱爆发,圣上、贵妃和右相弃城而逃,李善德一边吃着荔枝,一边泪流不止。</p><p class="ql-block">这里的哭,很值得推敲。</p><p class="ql-block">其一,作为大唐子民,他位卑未敢忘忧国,为国破家亡而哭。</p><p class="ql-block">更何况,长安也是他追求理想、组建家庭,结交挚友的地方,这里有他风华正茂的青春年代。</p><p class="ql-block">其二,身为昔日官员,他心系百姓,深知“覆巢之下焉有完卵”。</p><p class="ql-block">长安一旦覆灭,百姓必然遭殃,数以万计的生命都被无情地卷入其中,所以他为天下苍生而哭。</p><p class="ql-block">其三,为荒诞的人生而哭。</p><p class="ql-block">曾经的他,踌躇满志心怀理想,却被权势所迫,在夹缝中求生。</p><p class="ql-block">如今世事变迁,打压他的人竟然成了落魄逃亡的人,被流放岭南的他,却过上了世外桃源般的生活。</p><p class="ql-block">天上地下瞬间反转,命运仿佛开了一个荒诞的玩笑,李善德的泪水,充满了对这种荒谬现实的震惊与无奈。</p><p class="ql-block">没败给岭南的酷暑,没败给驿道的崎岖,可这一路,偏偏败给了复杂的人心。白发红眼,</p><p class="ql-block">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李善德的崩溃。去时满头青丝,再见已是白发苍苍。</p> <p class="ql-block">我看到我打出错别字了,应该是投篮,不是投蓝。</p><p class="ql-block">人无完人,孰能无错?一个人犯错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明知道错了,却拒不承认错误,还要用更多、更大的错误来圆第一个错误,将错就错,一错到底。</p><p class="ql-block">人只有勇于承认错误,才能真正认识到错误,从而改正错误,进一步避免相同错误再次发生,所以有时候犯错,也是进步的一种途径,会让我们记忆更加深刻,不二过。</p> <p class="ql-block">灵江也一样,相关部门要勇于承认错误,认识错误,改正错误,才能不犯相同错误。上级若知错不改,用更多的错硬要将原来的错圆成对的,还要让下级必须无条件服从,终将会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直至跌入悬崖。</p> <p class="ql-block">陶行知先生说:“大雨过后,有两种人:一种人抬头看天,看到的是蔚蓝与美丽;一种人低头看地,看到的是淤泥与绝望。”苦乐本无镜,全在心镜。</p><p class="ql-block">世界经纬万端,我自柔韧成长。当我们面对巨大困难的时候所展现出来的适应性和成长力,就像水一样,既有水滴石穿的信念,也有顺势而为的智慧。</p><p class="ql-block">《周易》当中有一卦,叫做“困卦”,周文王被纣王囚禁在羑里城长达七年,在一个拘禁的失去自由的情况下,思想却是自由的。他说,身处困境的时候,先要忍耐,要活下去,要审时度势,要观察周围的环境,等待时机的出现,进行突围。</p><p class="ql-block">孟子告诉我们困境和挫折往往会锻炼我们的意志,他说劳其筋骨,苦其心志,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就是在这种极端的困境当中,你的心智受到了撼动,你的忍耐力不得不得到加强,在这个过程当中,你的潜能被激发,甚至增长了过去没有的本领,这就是增益其所不能。</p><p class="ql-block">《道德经》中,老子告诉我们: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水滴石穿,水不仅有因势利导的智慧,同时,它有一种长期主义的坚持。</p><p class="ql-block">《基督山伯爵》里说,人类最可贵的就是有等待和希望。今天,我们不仅仅是等待这么被动,我们可以团结起来,有所作为,地方的12345解决不了,那就去北京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