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晋祠

新苹

<p class="ql-block">2025年6月30日</p> <p class="ql-block">  “不到晋祠,枉到太原。”</p><p class="ql-block"> 我们从临汾广胜寺出来一路往太原赶,终于在下午三点半到达晋祠,虽然天空中飘着小雨也一定要要到晋祠来。</p><p class="ql-block"> 晋祠位于太原市西南郊25千米的悬瓷山麓,为古代晋王祠。始建于北魏,是后人为纪念周武王次子姬虞而建。北宋天圣年间修建圣母殿,此后祠区建筑布局大为改观,以圣母殿为主体的中轴线建筑物次第告成,原来居于正位的唐叔虞祠则退处次要位置。</p><p class="ql-block"> 晋祠里的殿字、亭台、楼阁、桥树互相映衬,山环水绕,文物荟萃,古木参天,被誉为山西的“小江南”。晋祠内现有宋、元、明、清各式建筑100余座,集中国古代祭祀建筑、园林、雕塑、壁画、碑刻于一体,是一处国家少有的大型祠堂式古典园林。其中难老泉、侍女像、周槐唐柏被誉为“晋祠三绝”。而圣母殿、鱼沼飞梁、献殿被国家文化部鉴定为三大国宝建筑。</p> 飞龙阁 <p class="ql-block">晋祠前面是一个有山有水的园林,步行10多分钟即可到达晋祠。</p> 《晋祠》座屏 <p class="ql-block">《晋祠》座屏石材选用北京西山云石,造型参照故宫景仁宫元代大座屏雕刻而成,正面刻有著名散文家梁衡撰写的散文《晋祠》。《晋祠》一文于上世纪八十年代被编入教科书,晋祠的山水,晋祠的胜境,跃然纸上,成为几代人熟读的经典美文。</p> 水镜台 <p class="ql-block">  实际是一座戏台,前面为单檐卷棚顶戏台,是清代补建的,后为重檐歇山顶殿楼,建于明代。这种形制国内极为罕见,体现了殿、台、楼、阁四种风格。</p><p class="ql-block"> 创建年代不详,明万历元年(1573)、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重修。戏台正中央悬挂“水镜台”匾,是清乾隆年间翰林院编修晋祠人杨二酉所书,为晋祠三大名匾之一,被誉为“秀丽之笔”。“水镜”二字取自《汉书•韩安国传》:“清水明镜不可以形逃。”</p> 金人台 <p class="ql-block">  古称“莲花台”,俗称“铁汉桥”,台四隅各铸铁人一尊,因铁为五金之属,故称金人台。东北隅铁人为民国二年(1913)补铸,其余三尊均为北宋铸造。其中,西南隅铁人铸造于北宋绍圣四年(1097)保存最为完好,代表了中国北宋时期治铁和铸造技术的高超水平。台中为专供上香所用琉璃香亭。</p> 对越坊 <p class="ql-block">  建于明万历四年(1576)。“对越”二字取自《诗经、周颂》:“秉文之德,对越在天。”"对”为报答;“越”为宣扬。“对越”在此意为报答宣扬圣母的功德。“对越”匾相传由明太原县举人、书法家高应元所书,整饬遒劲,宛如山岳嵯峨,楼角俏丽,不可揣摩,被誉为“雄奇之笔”。为晋祠三大名匾之一。</p> 献殿 <p class="ql-block">  建于金大定八年(1168),为祭祀时陈列供品的场所。面阔三间,进深两间,四周槛墙,上置棂栅。中国现代建筑学家梁思成赞誉献殿“梁身简单轻巧,不弱不费,故能经久不坏”,“全部所呈现象颇为灵巧豪放”。是我国现存有明确纪年最早的献殿,为晋祠三大国宝建筑之—。</p> 鱼沼飞梁 <p class="ql-block">  圣母殿殿前十字飞梁桥在我国众多的一字形桥中独树一帜,其形制构造是国内现存古桥中仅有的孤例,极为珍贵。</p><p class="ql-block"> 其创建年代不详,最早见于北魏郦道元《水经注》,现存实物建于北宋。桥面呈十字形,东西平坦。南北下折,视之如乌之双冀。“鱼沼”为晋水第二泉源。“飞梁”系沼上石桥。梁思成言:“此式石柱桥,在古画中偶见,实物则仅此一孤例,洵为可贵。”为晋祠三大国宝建筑之一。</p> 圣母殿 <p class="ql-block">  保存完好的宋代木结构建筑已属罕见,而规格宏大、雕塑精美,至今仍作为神殿的则少之又少,圣母殿就是这样的杰作。晋祠主殿圣母殿位于中轴线尽头,为晋祠三大国宝建筑之一。该殿建于北宋太平兴国九年(984年),重檐歇山顶,殿宇高峻,挑檐深远,回廊阔大。正门上所悬“显灵昭济圣母”的匾额为宋真宗御笔,堪称巨匾。圣母殿与北宋编写的《营造法式》中的范式多相吻合,堪称宋代宫殿建筑的典范。</p><p class="ql-block"> 殿外四周围廊是中国现存古建筑中“殿周围廊”的最早实例,前廊的廊柱上盘旋着8条蜿蜒欲动的木雕蟠龙,前廊两侧各有一尊高大的力士塑像,是北宋雕塑的佳作。</p><p class="ql-block"> 圣母殿内完整保存了43尊彩塑像,这是“晋祠三绝”之一。圣母邑姜凤冠霞岐地端坐大殿中央,两侧侍从像中有身着男装的女官4尊、宦官5尊、侍女像33尊,淡眉细眼,真实还原了北宋宫廷生活。</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宋真宗御笔</p> 台骀庙 <p class="ql-block">  明嘉靖十二年(1533)由浙江按察副使,太原县东庄人高汝行创建,历代均有修缮,殿中供有台骀像。台骀,少昊后裔,中国上古时代的治水英雄。因治理汾水有功,被后世尊为汾水之神,相传为张氏祖先,后晋时与唐叔虞一同加封神号,称“昌宁公”。</p> 难老泉 <p class="ql-block">  难老泉亭始建于北济天保年间(550~559年),现存为明嘉靖年间重建,保留了一些北齐时期的建筑风格,亭上牌匾为傅山所书,被誉为“神奇之笔”,晋祠三大名匾之一。难老泉亭的东面有一汪清潭,潭中间有一道石堰,石堰上10个出水孔,3个孔的水向南流出,7个孔的水向北流去,是晋祠分水功能的物证。难老泉曾上过中学课本,家喻户晓。</p> 水母楼 <p class="ql-block">  又名梳妆楼、水晶宫,创建于明嘉靖四十二年(1563),供奉水母娘娘,清代敕封为“敷化水母之神”。一层石洞三屈,内供水母娘娘坐盆羽化铜像,梳妆末尽,神态自若。</p> 古柏 <p class="ql-block">  圣母殿两侧的周代古柏,遒劲有力,属“晋祠三绝”之一。</p> <p class="ql-block">  西周(前1045-前771年)初年所植,距今逾三千年。树身向南倾斜,龙蟠虬曲,形似卧龙,又名“卧龙柏”。据载,在其北侧原有同年所植“凤柏”一株,两相并列参天,“古柏齐年”为晋祠内八景之一。北宋欧阳修有诗赞日:,“地灵草木得余润,郁郁古相含苍烟。”周柏与宋塑侍女像,难老泉并称为晋祠三绝。</p> 朝阳洞 <p class="ql-block">  天然石窟开凿修缮而成,《晋祠志》载:“山东曰朝阳,山西曰夕阳,斯洞在悬翁山,故名朝阳。“内供奉有王灵官像。王灵官,名王善,是道数崇奉的护法尊神、五百灵官之首,称号为“都天大灵官“司掌收寫摄毒,为降魔之神。</p> 三圣祠 <p class="ql-block">  创建年代不详,初为药王庙、真君庙,清乾隆二年(1737)改建,将二庙合井,又增塑龙主,一祠共祀三神,故名三圣祠。建于1.5米高的平台之上,坐南朝北,面阔三间。殿内中为药王,即神衣;左为真君,即仓王;右为龙王。</p> <p class="ql-block">  山西雨水极少,所以木质古建筑得以保存。围绕着古建筑盘旋着很多很多的小燕子,所以木质建筑不腐。山西寺庙里的壁画、塑像都不同于大众的寺庙塑像,此行真正的大开眼界,这不是一般的佛国塑像,这是艺术的殿堂,你看那一尊尊塑像,神态各异,有的端庄、有的优雅、有的俏皮、有的妩媚、有的轻挥衣袖、有的笑意盈盈、有的怒目圆睁, 有的高大威猛、有的娇小可人……悬塑更是令人叹为观止,不大的空间里容纳许许多多的佛,讲述着佛国的世界。</p><p class="ql-block"> 山西太低调了,藏着那么多的宝贝却很少宣传,多亏有黑神话悟空,让更多的游客走进了山西。我想我还会再来的。</p> <p class="ql-block">2025年9月3日</p><p class="ql-block">今天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天安门广场举行了盛大的阅兵仪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