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提頓的人文景觀

德克薩斯鄭

<p class="ql-block">攝影/文案/編輯:德克薩斯鄭</p><p class="ql-block">美篇號: 265440734</p><p class="ql-block">#北美系列 #國家公園系列 #大提頓系列</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還想去大堤頓,去好多好多次,去看那小冰川是長大了還是縮小了?去看那傑克遜湖的魚是多了還是少了,去看那魚鷹孩子長大了沒有,去看那棕熊的兒女去哪裡了,想去看野牛成群結隊地在日出日落時從我的鏡頭前走過(做夢);還想去冬天的大堤頓公園,拍個頭頂著白雪的野牛,拍個大雪裡的棕熊,在茫茫雪原上踏雪而行,走不動了坐個雪橇。但在這之前還有大提頓的人文景觀和那個小小教堂。</p> <p class="ql-block">2018年我們開車到大提頓的時候,對大提頓根本沒有什麼感覺。不是嗎?我們是來玩黃石的,大提頓只是路過而已。但是滿眼的雪山藍天白雲青草綠樹,由不得我們停下了車,奔向曠野,盡全部力氣呼吸那新鮮的空氣,聞那野花的芬芳和青草的氣息,感覺那強大視覺衝擊而帶來的心靈滿足。</p><p class="ql-block">在191号公路旁,距离 Moose Junction 约12.6英里的停車場,我們看見了這個大雪山前面的與自然幾乎融為一體的建築。</p> <p class="ql-block">小房子是用去皮的粗糙原木建成的。附近有個標示牌,介紹說這是J. P. Cunningham(<span style="font-size:18px;">讓我們叫他老C吧)</span>的故居。</p><p class="ql-block">老C是美国杰克逊霍尔(Jackson Hole)地区的早期开垦者之一,1885年,他从纽约来到杰克逊霍尔地区,最初以狩猎为生。他在该地区居住了三年后,于1888年与妻子玛格丽特(Margaret)结婚,并决定開墾荒地放牧。</p> <p class="ql-block">不知老C先生結婚以前住在哪裡,是山洞嗎?結了婚以後他和妻子在斯普雷德溪(Spread Creek)以南选址,建造了一座简朴的木屋,即现在看見的小屋。这座小屋采用阿巴拉契亚地区建築風格,特点是两间小屋通过一个开放的通风廊道连接,屋顶由树枝和泥土覆盖,角部以鞍形缺口固定,未使用钉子或金属扣件。<span style="font-size:18px;">这座小屋是公园内现存最古老的家园开垦时代建筑之一。</span></p> <p class="ql-block">老C在當地种植了约100英亩(40公顷)的飼料草,后来通过灌溉扩展到140英亩(57公顷),用于饲养100头牛和8匹马。到1924年,他的牧场扩展到560英亩(230公顷)。1895年后,他们建了一座更宽敞的住宅,小屋则被用作谷仓或铁匠铺。</p><p class="ql-block">美國的社區都是從居民開始建設的。老C參與了很多社區有酬或無酬的服務,包括担任过特顿县(Teton County)成立时的首批县委员(1923年)、治安法官、邮政局长和猎物管理员。</p> <p class="ql-block">1920年代,杰克逊霍尔地区的牧场主面临农业萧条、干旱和经济压力。老C与其他牧场主共同发起了一份请愿书,提议将杰克逊霍尔设为国家娱乐区,以减轻税收负担并保留牧场运营的权利。苛捐雜稅害死人呢。</p><p class="ql-block">1928年,老C将他的牧場<span style="font-size:18px;">以公平价格</span>出售给洛克菲勒家族的蛇河土地公司,并搬到爱达荷州维克托(Victor, Idaho)退休。</p><p class="ql-block">1943年,老C原來的牧场成为杰克逊霍尔国家纪念地(Jackson Hole National Monument)的一部分。1950年,这些土地被并入扩建后的大提顿国家公园。如今,除原始小屋外,牧场的其他建筑(如主宅、谷仓、棚屋)均已被拆除。</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老C他們當時在本地並沒有church,要拜神只能走很遠的路到縣城去。這就引出了我們下一半的故事。</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必須說,這個打卡點是2019年的一個小夥伴做了功課要去的,但對我來說,一開始我只覺得這個籬笆對著雪山很好看,在想怎麼才能拍個好看的雪景房子,比如這樣:</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或者這樣?</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還是這樣比較好看?那時候剛剛起步,藝術感很差。</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這時候我發現這是一個漂亮的原木的Chapel。她叫The Chapel of Configuration。查字典,說是Configuration是說上帝出現在眾人面前時的變形和變臉。是不是他們說上帝在這裡在換成大堤頓高山?</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注:Chapel一般只是聚會場所,而Church是埋/擺過世者肉體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有塊小牌子介紹歷史:1920年代,這裡還是個偏遠的拓荒地,居民大多是農夫和牧人,生活簡單但艱苦。當時當地沒什麼正式的宗教場所,虔誠的基督教聖公會成員需要做很久到傑克遜霍爾去,挺不方便。</p><p class="ql-block">介紹歷史訊息的牌子由YBY提供,感謝🙏。</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25年,一群居民決定建一座小小的讚美神的殿堂,選址就在大堤頓山腳下,因為那兒風景壯麗,能讓人感受到與神的通靈。</p> <p class="ql-block">老C的介紹裡面沒有說他有沒有參與其間,我的估計是他會參與的。當時這裡人不多,老C又是一把好手,不參加要給人罵死。</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他們用當地的木材,靠手工打造了這座二三十個座位的小小Chapel,並特意在祭壇後面留了扇大窗戶,讓大堤頓山的巍峨山峰就像天然的背景畫,直接嵌進禱告的氛圍裡。 這裡在1926年7月開始使用,直到現在,每週日也提供服務。</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019年9月13日,當我們踏進這個小小Chapel的時候,看到的不光是裡面有著堤頓山脈的大窗子和裡面的十字架,還聽到兩個女士在風琴前彈唱著頌神的歌。此情此景此音樂,讓人彷彿看見天使穿雲依山而下,在窗戶前面繚繞不散。</p> <p class="ql-block">今年五月,我們又踏進這裡,十字架依舊,大堤頓不變,只是兩位女士沒有出現而風琴也被蓋著。看了一下日曆,上次是星期五,也許他們在為週日的服務做準備吧。</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據說這個地方也是人們很喜歡的結婚場所。可以想像,這麼美好的風景,這麼有靈氣的Chapel。</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告別這個教堂,身心有說不出的快樂。</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只覺得雪山更白更美,藍天更藍更高。</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可不是嗎?</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完稿於2025年8月29日,攝影於2025年5月和2019年9月</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