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井

名剑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往事如烟(一)</p><p class="ql-block"> 薛建明</p><p class="ql-block"> 一日忽梦在老家巷子水井边挑水,井口旁是光溜溜的冰,我小心翼翼地吊起了水,挑起扁担刚走两步,脚下一滑,重重摔倒在地,身体不自觉地向井口滑去,我大惊失色,想喊却喊不出声,正当我感到无助绝望之时,忽然惊醒了,冒出一身冷汗,原来是做了一场梦。</p><p class="ql-block"> 为什么会做这样的梦,也许是小时候到水井挑水的印像太深刻了,那种冬天挑水胆战心惊的情景至今挥之不去。</p><p class="ql-block"> 我记得上世纪70年代,我们佐城村大约有七、八口水井,分散在村中各处。我家基本上是到本巷老张兑门前的那口水井上挑水,这口老井,井水清冽,很好喝。</p><p class="ql-block"> 巷里这口井看上去很简陋,只有十几平方大的一个地方,靠正墙一块大石头上方挑出一根木棒,上面穿一个轱辘,盘有井绳,水井不太深,大约七、八米,用青砖砌成,井口为圆形,直径约60公分。打水时人们将水桶钩在井绳上,摇轱辘将水桶下沉到井底,灌满水再摇起放旁边即可。</p><p class="ql-block"> 从我记事起就记得爷爷担着水桶颤巍巍的样子。爷爷大半辈子在饲养处喂牲畜,牲畜和人一样离不开水,他也就挑了大半辈子水。爷爷每天上下午至少要各挑五担水,是在学校的那口水井上挑。中午回家后他还要给奶奶挑。小时候由于父亲在外工作,母亲也需要经常挑水。后来父亲病逝,我渐渐长大就接过母亲的扁担开始挑水,在老井上挑了近十年的水。</p> <p class="ql-block">  在那个年代,挑水是村里人每天最重要的事情,水井旁自然成了很热闹的地方。特别是到了夏天,人们常常挑了水桶来水井旁,撂下扁担,蹲在墙根,一边排队等待一边纳凉唠嗑。家长里短,国家大事什么都谈,大家在一起亲切自然,其乐融融。</p><p class="ql-block"> 井隔几年就需要掏一掏淤泥,因为水井底是含水层的土壤,时间长了,井水因淤泥不断堆积会变得浑浊,需要及时清理,这时巷里的长辈就会喊话筹集资金,雇人下井挖淤泥。挖井这天,壮劳力都会自觉来到井旁帮忙。下井人用绳索绑住腰,大家摇井轱辘小心将他送到井底,下井人将淤泥挖到桶里,上面人将一桶桶淤泥吊上来,然后再用小车将淤泥清理出去。这一天,巷子里的男男女女会聚集在水井旁围观,我们这些小孩子也会到井旁看热闹,久久不愿离去。</p><p class="ql-block"> 到了冬季,天气寒冷,滴水成冰,挑水就变得困难起来。特别是井口边,溢出的水结成冰堆积越来越厚,不仅影响下桶,也会给挑水人带来滑倒摔伤的危险,这就需要随时清理积冰。巷里许多长辈都会主动去做这种事情。我记得爷爷就是这样,带着手套,挥起洋镐,尽力将冻冰一层层刨去,扫去冰屑,然后从家里灶火里掏上灰,均匀撒在水井边,这样人走上去就不会打滑。大家共同维护着水井,也维护着乡村最朴素的道德。</p> <p class="ql-block">  每年的二月二,是一个民间很重要的节日,“二月二,龙抬头”,它象征着春回大地,万物苏醒。忻州农村人常常会在这天到井里挑水,名曰“引钱龙”,以祈龙消灾赐福。在我长大成人后,母亲常让我在“二月二”这天早晨到水井挑水,然后她将新水盛在碗里,里面放一枚新硬币,上面一双新筷子上放置面塑钱龙,恭恭敬敬供奉在灶前,希望它能给全家带来好运。有一年,我早早来到水井挑水,没想到绞起的水桶里竟有一只金黄的大蛤蟆,回家后,母亲见了很高兴,说蛤蟆和龙一样,也是吉祥物。我听了心里也高兴,真的相信它给全家带来了好运。</p><p class="ql-block"> 多少年来,水井用它那甘甜的乳汁,滋养着村里一代又一代人,它给人们带来无限的希望,但有时也会带来无尽的悲伤。</p><p class="ql-block"> 在我十岁左右秋天的一个下午,我在村口胡喜明门口的水井旁玩耍。只见一个老奶奶缓缓走到水井旁,朝井里张望,我过去说:“老奶奶,这是井。”老奶奶说:“奶奶知道,奶奶就看看。”说完她就慢慢坐在井口边,然后扑通一下跳到井里了。我吓坏了,这时旁边也有几个女人看到有人跳井了,急忙聚过来商量怎么救人,但身旁人都是女人小孩,无能为力,大家只好叫人。约半小时后请来了村里胆子大的人王来顺,他下井将老人捞了出来,只见老人浑身湿漉漉的,早已没有了气息。后来才知,这位老人就是这个巷子里的,她早已对生活失去了信心。</p> <p class="ql-block">  1985年,张茂田(我舅舅)任村支书时,村里实施自来水工程,家家户户安装了水管,足不出户就能喝上清洁的自来水。自此,佐城村人再不用到水井提心吊胆挑水了,再也不会出现摔伤跳井那样的悲剧了。</p><p class="ql-block"> 我们巷子里的那口水井在那时就盖了青石板封存了,现在张美林已在上面盖了新房,那个让几代人在此辛苦忙碌的老井早已不见一丝痕迹。每次回家,依稀见几位老人在巷子口悠闲唠嗑儿,那水井旁热闹的场面再也没有了。每当想起那口老井,我就不由感叹,那逝去的人,逝去的景,还有自己流逝的岁月,也许这就是人生吧。</p><p class="ql-block"> 水井像一位时光老人,见证了家乡的时代变迁,也见证了村民一代一代人的成长。它已深深烙印在了我们几代人记忆的深处,让我们懂得了许多人生哲理,也让我们体会到了那种难以名状的乡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25年9月3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