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象本色:中国德化白瓷精品欣赏

学海浪人

<p class="ql-block">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正在举办《万象本色——“中国白·德化瓷”》展(免费),展品件件都是精品,具有很高的艺术水平。</p><p class="ql-block">作为第36届上海旅游节的重要项目之一,本展览带来的超两百件白瓷精品,分为“盛世鼎新”“历史钩沉”“未来可器”三大板块,系统梳理了德化瓷的历史脉络与当代创新,成为上海近年文脉最深厚、规模最宏大的德化瓷大展。</p> <p class="ql-block">陈仁海的《世博和鼎》,是2010年上海世博会福建馆的镇馆之宝,被陶瓷界誉为“千年一宝、世界瓷王”。世博会组委会为此投保金额5.6亿元。</p><p class="ql-block">《世博和鼎》烧制技艺配方难、制坯难、成型难、刻划难、捏塑难、装窑难,必须经两次1310度高温烧成。鼎身中国吉祥纹饰和世界和平标志性符号相映成趣,北京奥运记忆与上海世博精神完美交融。鼎内集各国国花玉兰花、梅花、牡丹花、菊花等争相开放,繁花似锦,巧夺天工,如脂似玉。陈仁海大师历经三年多的精雕细磨,攻克大型中国白瓷雕烧制的世界性难题,才使这全球唯一的《世博和鼎》横空出世。</p> <p class="ql-block">连德理的《神话》(玉漱公主)。他介绍说:“这件迄今最薄的德化白瓷作品,从制胎到烧成花了六七年,历经上百次失败。创作时得不断调整瓷土配比、控制窑温,既需要精益求精的技艺,有时也带点一些‘运气’。《神话》在灯光下白中透红,透着独特的温度,希望上海的朋友们能感受到这份灵动,也希望本次展览成功举办促进德化瓷与各地的交流,不断提升德化白瓷的影响力。”</p> <p class="ql-block">围观《神话》的人特别多。</p> <p class="ql-block">《等花开》由一朵朵小花组成,花树错落、色彩斑斓,将传统捏塑工艺发挥到极致。</p> <p class="ql-block">“孔雀女”是德化白瓷的经典代表作之一。该作品通过瓷艺生动呈现了孔雀女性的优雅形态,纱裙、发丝等薄至0.2毫米,展现了德化瓷“薄如蝉翼”的独特技艺。</p> <p class="ql-block">《纸》以极致的轻薄柔软,重塑白瓷的坚硬形态,从层层叠叠、薄如蝉翼的“纸”中,流淌出极致的反差感与诗意。</p> <p class="ql-block">《月球甜筒系列》以旋出冰淇淋形状的中秋满月,点缀激萌玉兔。该作成为红极一时的热搜爆款,吸引众多明星争相收藏。</p> <p class="ql-block">《汉字艺术·百家姓》由层层累叠的瓷器构成,远看是造型各异的物,近看每一个器物都有着“标识性”的笔顺组成一个汉字姓氏。作者彭成雄说:“这里已经有将近400个汉字,未来我想挑战1万个中国汉字。”</p> <p class="ql-block">《极彩》作品融合了白瓷烧制技艺和唐卡绘画,镶嵌天然珠宝,富有创新与艺术价值。</p> <p class="ql-block">泰兴号沉船打捞场景和视频资料。</p><p class="ql-block">1822年1月,“泰兴号”在印尼沉没,当时船上载有近2000名乘客、船员,以及价值连城的中国陶瓷。这些陶瓷大都产自德化。</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1999年5月“泰兴号”沉船被打捞出水。船长50多米,宽约15米,重1000多吨,是当时少有的巨型中国帆船。</span></p> <p class="ql-block">泰兴号沉船打捞出来的瓷器。</p> <p class="ql-block">白瓷制作视频。</p> <p class="ql-block">中国古代白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