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让身高遮望眼

海波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莫让身高遮望眼</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男女择偶,一万个人心里,藏着一万种对“理想伴侣”的想象——有人看重性格的契合,有人在意灵魂的共鸣,有人执着于物质的安稳,也有人,偏偏把某一项看似无关紧要的外在标准,当成了不可逾越的鸿沟。而在这些被过度放大的标准里,“身高”常常成为一道令人费解的门槛,困住了许多本可拥有幸福的人。</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刷到一则婚介所女老板分享的视频,故事里的主人公,是个年近四十仍未成婚的姑娘。姑娘五官精致,身材窈窕匀称,一袭简约的连衣裙衬得气质温婉,若不说年龄,任谁都会以为她不过二十七八。这样的条件,按理说从不缺追求者,可为何偏偏蹉跎到了不惑之年?女老板的讲述,揭开了这段遗憾背后的真相。</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姑娘的“择偶执念”,从高中时就扎下了根。那时的她,是校园里公认的“校花”,课桌抽屉里总塞满男生递来的情书和纸条。在一众追求者中,有个男生格外让她心动——他成绩优异,性格温和,会在她忘带课本时悄悄把自己的推过来,会在下雨天默默跟在她身后,把伞倾向她头顶却只淋湿自己半边肩膀。少年人的心绪本就细腻敏感,那些藏在细节里的温柔,像春日里的细雨,悄悄润透了她的心房。可这份心动,终究败给了一个“硬指标”:男生身高不足一米七,而她心里早已划定了红线——未来的伴侣,身高必须在一米七五以上。</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于是,哪怕心里再在意,她也始终没给男生一个明确的回应。高中毕业的那个夏天,男生鼓起勇气向她“表白”,她才不得不委婉地表明态度。男生明白自己再无机会后,便识趣地从她的生活里彻底消失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本以为错过了这一个,还有更合适的在前方等待。毕业后,在亲友的轮番介绍下,她陆续认识了不少男青年。这些人里,不乏身高超过一米七五的,有的甚至超过一米八,站在她身边时,旁人总会忍不住夸赞“真般配”。可相处下来,她却总觉得不对劲:有人空有身高,却毫无主见,约会时问他去哪里吃饭、看什么电影,只会说“听你的”,连一点想法都没有;有人家境优渥,身高也达标,却性格暴躁,三句话不对就摆脸色,甚至会因为服务员上错菜而当众发火;还有人看似体贴,会记得她的生日,却藏着算计,聊天时总绕着她的工作收入、家庭背景打转,连她父母的退休金都要细细盘问。</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每当这时,她就会想起高中时的那个男生。但是,年轻的骄傲和对“理想身高”的执念,让她不愿意妥协。她总觉得,自己年轻漂亮,有的是时间挑挑拣拣,相信总能找到一个“身高达标、其他方面也远超那个男生”的人。</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于是,她一次次推开身边的人,从二十出头等到三十岁。三十岁是道坎,身边的朋友陆续结婚生子,朋友圈里满是晒娃、晒家庭聚餐的照片,有的孩子都能打酱油了,她的择偶圈子却越来越窄。介绍人带来的对象,条件肉眼可见地“降级”:有的年龄比她大好几岁,头发都快掉光了;有的带着孩子,见面时还会抱怨前任的不是;有的工作不稳定,连自己都快养不活,却还想着让她补贴家用……她心里的落差越来越大,感叹老天爷对她不公,索性赌气般地决定:“找不到满意的,不如单身一辈子。”</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个决定一出,所有热心的亲友都被她拒之门外。父母起初还急得掉眼泪,苦口婆心地劝她“别太挑剔,日子是过给自己的”,可她油盐不进,每次都以“你们不懂”打断话题。时间久了,父母也没了力气,只能叹着气说“随你吧”,只是每次打电话,都会忍不住问一句“最近有没有合适的人”。</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接下来的几年,她确实过得“潇洒”:一个人住宽敞的房子,工作之余去旅行、健身、学插花,朋友圈里全是岁月静好的模样——在大理的洱海边拍的照片,配文“一个人的浪漫”;在健身房练出马甲线的自拍,配文“爱自己才是终身浪漫的开始”;插好的鲜花摆在家里,配文“生活要有仪式感”。可只有她自己知道,深夜加班回家时,看着空荡荡的客厅,连盏等她的灯都没有,心里会涌起一阵莫名的失落;生病卧床时,连杯热水都要自己挣扎着去倒,退烧药吃完了,还得裹着被子去楼下药店买,那一刻的孤独,比任何时候都要清晰。</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糊里糊涂又过了几年,某天她去超市购物,在收银台排队时,忽然听到一个熟悉的声音。回头一看,竟然是高中时的那个男生。对方也认出了她,笑着上前打招呼。聊天中她才知道,男生毕业后留在了外地,后来创业小有成就,妻子是他的大学同学,温柔贤惠,如今儿子都已经考上了大学。</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看着男生眼里藏不住的幸福,她突然像被人泼了一盆冷水,从头凉到脚。那一刻,她才猛然惊醒:自己当年执着的“一米七五”,到底有什么意义?为了这五厘米的差距,她错过了一个真心待她的人,也错过了整整二十年的幸福时光。</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她没敢再多聊,怕自己会忍不住落泪。借口“还有事”匆匆离开了超市,转身就走进了婚介所。</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视频里的女老板没说,她现在的择偶标准是什么,但我想,她一定不会再把“身高若干米”当成必要条件了。那些被她曾经视为“底线”的外在标准,在岁月的教训面前,终究显得苍白又可笑。</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所以会罗里吧嗦地讲这个视频,是最近我身边也发生了一件几乎如出一辙的事,主角是我们多年前的邻居李莉,她的故事,更让我觉得“被身高困住的执念”有多荒唐。</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李莉年轻时和丈夫一起去青岛创业,日子过得顺风顺水。可就在她35岁那年,丈夫出轨了店里的服务员,她没哭没闹,毫不犹豫地选择了离婚,带着儿子,硬是把日子撑了起来,后来还在青岛买了两套房子。</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如今儿子在北京站稳了脚跟,结婚成家了。儿子多次让她去北京一起生活,可她去待了一个月就回来了——南方人出身的儿媳妇爱吃甜口,她爱吃咸口,做饭总不合胃口;儿媳妇喜欢熬夜,她习惯早睡,每天早上起来做早餐,还会吵醒刚睡下的儿媳妇;更重要的是,她不想“掺和小两口的日子”,怕自己的生活习惯影响他们的感情。思来想去,她还是选择一个人留在青岛的老房子里。</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起初,她还觉得自在:每天早上起来去公园遛弯,上午约着老姐妹打打麻将,下午去跳广场舞,晚上回家看看电视剧,日子过得也算充实。可随着年龄渐长,孤独感越来越强烈。尤其是冬天,青岛的海风特别冷,窗外飘着雪,屋里只有她一个人,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看到公园里其他老人都是出双入对,互相搀扶着散步,她就忍不住动了再婚的念头。想找个伴儿,晚上能一起说说话,生病时能有人搭把手。</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可在青岛接触了几个对象,要么是经济条件太差;要么是生活习惯差异太大,有的还爱喝酒,一喝就醉,醉了就骂人;还有的性格孤僻,跟他说话都不怎么回应。折腾了大半年,始终没找到合适的。于是,她想起了我们这些老邻居,主动打来了电话,声音里带着些许不好意思:“你们认识的人多,能不能帮我在熟人里找找机会?”</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电话里,她条理清晰地列出了自己的条件和对对方的要求:“我今年58岁,青岛有两套房子,每月还有几千块的房租收入,不用靠别人养。想找个六十岁左右的,长相过得去就行,主要是身体健康,不抽烟、不喝酒、不赌博,必须有退休工资,这样以后生活有保障,不用互相拖累。”</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虽然平时李莉很少和我们联系,但是人家能想起我们,也算是没有忘记我们。说起来也巧,我们刚好有个熟人符合这些条件。此人姓王,是我太太二哥的老同事,以前在小学教数学,退休后每月有五千多的退休金。王老师为人老实本分,说话轻声细语的,从来不会跟人吵架。前几年他妻子因病去世,儿子在外地工作,他一个人住在学校分配的老房子里,平时也就种种花、看看书,也想找个伴儿一起过日子。</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那热心的太太赶紧给二哥打了电话,把李莉的情况一五一十地说了,还特意强调了“李莉人很能干,经济条件也不错,就是想找个踏实的人”,让二哥帮忙问问王老师的意思。</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可王老师一听说李莉才58岁,自己已经70岁了,顿时没了底气,在电话里反复跟二哥说:“人家年纪轻轻的,长得也不差,肯定嫌我老,还是先跟她说清楚我的年龄,别到时候自讨没趣。”</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们把王老师的顾虑转达给李莉,没想到她听完竟很爽快地说:“年纪大点儿没事,只要人品好、身体好,70岁也能接受。教师退休好啊,退休金稳定,人也踏实。”还主动要了王老师的电话,说要自己联系,显得格外积极。</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太太当时还跟我感慨:“看来她是真的孤单怕了,以前还以为她多挑剔呢,现在倒挺务实。”</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可没几天,李莉的电话就打了过来,语气里带着明显的失望,还有点不好意思:“跟王老师聊了几次,他人确实挺好的,说话随和,也有分寸,退休金也够花,平时还会做饭,说以后在一起了,他可以负责买菜做饭。可就是……”她顿了顿,声音低了下去,“我身高1米68,他身高才1米69,就比我高1厘米,站在一起感觉跟我差不多高。他这个身高,我心里实在接受不了,总觉得别扭。”</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句话让我太太瞬间语塞,不知道该如何对答——明明之前已经说过“年纪大点儿没事”,怎么到了身高这里,就又卡了壳?只能识趣地说“那你再想想,别勉强自己”。</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挂了电话后,她跟我吐槽:“你说李莉这脑子是怎么想的?都58岁了,找伴儿是为了互相照顾,怎么还跟小姑娘似的,只看身高?难怪在青岛找不着人。”</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虽然没有参与太太的议论,心里也觉得李莉是个“拎不清”:你分明是想找个伴儿一起过日子,一起买菜做饭,一起在公园散步,一起应对老了之后的麻烦,却偏偏被“身高差1厘米”这个无关紧要的标准迷住了眼睛。连自己真正想要什么都不知道,是不是平时连续剧看多了,总觉得伴侣就得“高大帅气”?后来才想起,她的前夫是个一米八几的大个子,当年他们一起出门时,她总喜欢挽着前夫的胳膊,跟我们炫耀“我家老陈个子高,跟他在一起特有安全感”。原来,她心里的“身高执念”,不过是对过去的一种执念,却忘了现在的自己,最需要的是陪伴,不是“安全感”的假象。</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其实在现实里,中老年人找对象,通过别人介绍的,能成功结成伴侣的,都是双方求大同存小异,知道妥协的结果。你如果坚持自己内心的求偶标准,想精益求精,什么都要符合心意,最好的方式是自己找——毕竟别人介绍的,只能根据你的大致要求筛选,很难满足所有细节。可李莉既希望通过熟人介绍找个“靠谱的”,又不肯在身高上妥协,自然很难找到合适的人。</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曾经有个挑剔的单身朋友跟我感慨:“熟人和婚介所介绍的异性,没有一个是我理想中的人!要么身高不够,要么长得不好看,要么性格不合。”</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当时就跟他说:“理想的异性,通过别人介绍肯定是找不到的。因为‘理想’是很主观的东西,你说的‘性格好’,在别人眼里可能是‘没主见’;你说的‘有情趣’,在别人眼里可能是‘不踏实’。但无数的例子可以证明:理想的异性,都不是‘找到’的,而是在生活中无意识地‘碰到’的。前提是你得自身优秀,且更要有‘灵性’——知道什么时候该主动,什么时候该放下标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典型的例子就是台湾作家李敖见到王小屯的场景,这个故事,或许能给那些被“择偶标准”困住的人一些启发。</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85年3月,已经50岁仍然单身的李敖,在台北的一个公共汽车站台等车。那时候的他,早已是文坛名人,身边也不乏追求者,可他始终没找到心仪的伴侣。就在他低头翻看报纸时,一阵风吹过,带着淡淡的洗发水香味,他抬头一看,只见一个女孩坐在站台的长椅上,一边等车一边看书。女孩长发披肩,穿着简单的白衬衫和牛仔裤,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在她身上,连头发丝都透着青春的温柔。她看得格外专注,连身边有人经过都没察觉,偶尔还会皱着眉头思考,模样认真又可爱。</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李敖站在不远处,看着这个专注看书的女孩,心里突然涌起一个念头:“我一定要认识她。”他后来在文章里写道:“那一刻,我觉得她像极了我年轻时喜欢过的一个女孩,干净、纯粹,没有一点世俗的烟火气。我知道,如果我不主动,等车来了,她就会走,我这辈子可能就再也见不到她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于是,李敖立即上前轻轻碰了碰王小屯的肩膀。女孩回过头,眼里满是惊讶。李敖笑着说:“你好,我叫李敖,我想跟你认识一下,交个朋友,可以吗?”或许是他的坦诚打消了王小屯的顾虑,或许是他眼里没有轻浮只有真诚,女孩愣了一下,还是把自己的联系电话告诉了他。</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那之后,李敖慢慢和王小屯相处:从最初的电话聊天,每次只聊十几分钟,到后来约着一起吃饭、看电影,聊文学、聊理想、聊对生活的看法。他尊重她的节奏,理解她的想法,用成熟男人的包容和体贴,一点点走进她的心里。1992年,27岁的王小屯嫁给了57岁的李敖,婚后两人相伴多年,日子过得平淡却温馨。</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对单身男女欲婚者而言,李敖与王小屯的故事有三个启示,这恰恰是前面两个案例里的主人公所缺少的。</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第一个启示,只要你优秀,年龄不是问题。这里的“优秀”包括有才华和财富,还有情趣。不说李敖的才华财富,看过李敖访谈视频的人,一定都会感受到他是一个有“情趣”的人。</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第二个启示,机会难得机不可失,找对象,也要有只争朝夕的紧迫感。人过四十日过午,李敖五十岁了,他当然知道只争朝夕。五十八岁的人,更应该知道岁月流失的紧迫。</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第三个启示,脸皮厚,敢出动出击。</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主持人鲁豫采访李傲时问:“您太太王小屯比您小三十多岁,当年您第一次见到她就主动上前搭讪,就不怕被拒绝吗?难道不会觉得难为情?”</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李敖的回答干脆又直接:“美女难得,好的人更难得,错过了这一刻,可能就永远错过了。”李敖说,他也犹豫过:自己已经50岁了,对方才20岁,年龄差距如此悬殊,主动上前会不会被当成“老不正经”?如果被拒绝,当着这么多人的面,多没面子?可转念一想:如果因为怕丢面子而不敢开口,等公交车来了,女孩上车离开,自己这辈子可能就再也见不到她了。到底是“认识她”重要,还是“保住面子”重要?答案不言而喻。</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段看似“冲动”的搭讪,背后藏着李敖对感情最清醒的认知。</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李敖的故事,从来不是“老牛吃嫩草”的猎奇,而是告诉我们:对待感情和婚姻,最珍贵的是“机会”——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就抓住眼前的机会,有只争朝夕的精神,才不会留下遗憾。</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反观前面提到的那个年近四十的姑娘和58岁的李莉,她们并非不渴望幸福,可偏偏把“身高”当成了择偶的“硬通货”,甚至凌驾于性格、人品、责任感这些真正决定婚姻质量的因素之上。她们或许没想过,婚姻从来不是一场“外貌选拔赛”,而是两个人携手走过柴米油盐的“同行之旅”。</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年轻时,我们总容易被外在的东西迷惑:觉得身高够高,带出去就有面子;觉得长得够帅,看着就开心;觉得家境够好,日子就安稳。可随着年龄增长,经历过生活的打磨,才会明白:那些曾经被我们视为“必要条件”的东西,在日复一日的相处中,会变得越来越不重要。重要的是,在你生病时,有人能端一杯热水;在你难过时,有人能耐心听你倾诉;在你老得走不动路时,有人能牵着你的手,陪你看夕阳。</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就像李莉,58岁的年纪,找伴侣的核心需求本应是“相互陪伴、彼此照顾”,可她却还在纠结“对方比自己高1厘米够不够有面子”。她忘了,真正的幸福,从来不是给别人看的,而是自己心里的感受。一个身高1米8,却对你漠不关心、只顾自己享乐的人,和一个身高1米69,却能记得你爱吃的菜、在你不舒服时照顾你的人,到底哪个更值得托付?答案其实很明显。</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那个年近四十的姑娘,用二十年的时间才明白“身高不是幸福的标尺”,还好她最终走进了婚介所,还有机会修正自己的想法;可如果她始终执迷不悟,等到岁月再无情一些,或许连修正的机会都没有了。而李莉,如果继续抱着“身高执念”不放,恐怕只会在孤独中继续蹉跎,看着身边的人一个个找到陪伴,自己却只能守着空荡荡的房子,对着窗外的风景叹气。</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婚姻从来不是一场“完美筛选”,而是一次“合适选择”。没有谁是为你量身定做的,也没有谁能满足你所有的“标准”。真正聪明的人,懂得在择偶时分清“必要条件”和“加分项”:性格合拍、人品可靠、有责任感,这些才是支撑婚姻长久的“必要条件”;而身高、外貌、家境,不过是锦上添花的“加分项”——有最好,没有也无妨。</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而我们每个人,在面对择偶这件事时,都该多一份这样的清醒:别让那些无关紧要的标准,挡住了真正能给你幸福的人;别让一时的执念,变成一辈子的遗憾。</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毕竟,婚姻到最后,拼的从来不是身高有多高、长得有多帅,而是两个人能不能一起扛过生活的风雨,能不能在柴米油盐的琐碎里,依然把日子过得有滋有味。那些曾经被你视为“不可逾越”的身高鸿沟,在长久的陪伴和温暖面前,终究会变得微不足道。</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025年8月31日17:28</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