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9月3日,我早早坐在电视机前,兴奋不已。九点,《义勇军进行曲》奏响,五星红旗飘扬,我心与祖国同频共振。镜头扫过卢沟桥,永定河静静流淌,高铁飞驰,感慨祖国变化巨大。观看阅兵仪式,整齐方阵和先进武器令人震撼,对祖国强大深感自豪,坚信祖国会愈发繁荣昌盛。</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当礼炮的轰鸣撕裂长空,当铿锵的步伐叩击大地,天安门广场上,一场关乎民族魂魄的盛典正在上演。2025年9月3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以铁血与荣光交织的仪式,将历史的回响与未来的誓言镌刻于神州苍穹。这是一场记忆的苏醒,更是一场力量的宣言——荣耀与记忆在此刻交汇,化作民族复兴征程上永不熄灭的灯塔。</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历史回响:血火淬炼的民族脊梁</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十年前的2015年,天安门广场首次为抗战胜利鸣响礼炮,向世界昭示一个民族的觉醒与尊严。而今,当80响礼炮如惊雷般滚过长安街,当“1945”与“2025”的巨型数字在人民英雄纪念碑两侧巍然矗立,时间的长河被瞬间打通。高亢的《松花江上》歌声撕裂天际,将人们带回白山黑水间悲壮的抗争;《保卫黄河》的旋律如黄河怒涛,激荡着十四年浴血奋战的集体记忆。最令人动容的,是那些曾在烽火中淬炼生命的抗战老兵——2015年,他们以颤抖的军礼向祖国致敬,一位新四军老战士在观礼台上挺立如松,直至阅兵结束。他们的身影虽已渐行渐远,但那份以血肉铸就的民族脊梁,却在今日的阅兵场上化作无形的丰碑,矗立于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中。</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阅兵现场:钢铁洪流与苍穹诗篇</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阅兵仪式以雷霆万钧之势铺展,每一帧画面都是国力与军威的史诗。56门礼炮齐鸣80响,声震九霄,似在向历史英灵诉说:这盛世,如你所愿!国旗护卫队踏着米秒不差的步伐,护送五星红旗升至顶点,恰如中华民族挺直的脊梁。空中梯队以苍穹为纸,书写壮丽的诗行:21架直升机在300米高空精准拼出“80”字样,如金色巨龙划破云霄;歼击机编队呼啸而过,拉出七道彩烟,宛如和平的虹桥横跨天际。装备方阵则如钢铁洪流席卷而来——新一代主战坦克以雷霆之势碾过红毯,新型无人机集群如黑云压城,高超声速导弹与定向能武器凛然列阵。从2015年84%首曝装备的震撼,到今日尖端科技的集体亮相,每一次铁甲的轰鸣,都是对“强国必须强军”的铿锵回应。这不仅是武器的展示,更是一个民族从“站起来”到“强起来”的世纪跨越。</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民心激荡:情感共振与精神共鸣</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阅兵场上,铁血与柔情交织成动人的乐章。社交媒体上,万千网友以滚烫的文字抒发情怀:“当老兵敬礼的瞬间,泪水模糊了屏幕,却照亮了心间”“国之重器,吾辈护航!”海外游子跨越山海共此时,一位旅法华侨在直播留言中写道:“纵使相隔万里,此刻心跳与祖国同频,这强大,是我漂泊时的底气。”最令人动容的,是那些深藏于岁月褶皱中的记忆——一位罹患阿尔茨海默症的外公,在观看阅兵时突然挺直腰背,清晰喊出“打胜仗了!”记忆的碎片在暮年重组,折射出民族记忆的永恒烙印。这场阅兵,让全民在历史的回音壁前,完成了一场跨越时空的精神对话。</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强军之路:浴火重生的钢铁长城</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阅兵场上铁流滚滚,背后是人民军队凤凰涅槃的壮阔征程。2015年,习近平主席以“裁军30万”的惊世之举,拉开军队改革大幕。十年间,从朱日和沙场的实战化点兵,到联合作战体系的深度重塑,人民军队实现了脱胎换骨的蜕变。今日受阅官兵全副战甲,将军领队昂首于方阵前列,展现的是“召之即来、来之能战”的钢铁信念。习近平主席的嘱托响彻云霄:“建设世界一流军队,是为了守护和平,更是为了民族复兴。”从血火中走来的中国军队,正以更锋利的剑盾,捍卫着用3500万生命换来的和平果实。强军之路,是历史赋予的使命,亦是时代赋予的责任。</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和平宣言:以记忆之名守护未来</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当7万只和平鸽振翅飞向蓝天,当万枚彩色气球如希望升腾,阅兵盛典在和平的意象中达到高潮。80年前,中国以血肉长城阻挡法西斯铁蹄;80年后,中国以钢铁长城捍卫人类共同家园。习近平主席在2015年宣布裁军时,向世界郑重承诺“中国永不称霸”;今日的阅兵,以尖端装备昭示捍卫和平的能力,更以历史记忆的传承重申:和平绝非怯懦的退让,而是以实力为基的守护。一位兰州网友的留言道破真谛:“我们铭记历史,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为了让和平的曙光,永远照耀这片多难而坚韧的土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天安门广场的阅兵,是历史与未来的交响,是记忆与力量的共鸣。老兵与铁甲同框,诉说血与火的过往;青年与科技并肩,托举光与梦的明天。当抗战精神的火炬在新时代军人手中传递,当尖端装备守护着和平的天空,我们深知:这场阅兵,不仅是对过往英烈的深情告慰,更是向未来世界的庄严宣誓——以史为鉴,吾辈自强;以武止戈,盛世长存。荣耀,属于用生命书写历史的先烈;记忆,铸就守护未来的钢铁长城。9.3阅兵,是民族精神的丰碑,亦是和平时代的宣言:铭记,是为了更坚定地前行;强军,是为了更执着地守望和平。</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何其有幸,生于华厦,爱我中国,愿江山壮丽,家国恒昌!</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