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b>《缔造现代:来自巴黎奥赛博物馆的艺术瑰宝》是2025年6月19日在上海浦东美术馆举办的奥赛博物馆专题艺术展览。<br></b></h1><h1><b>这是巴黎奥赛博物馆在华迄今为止最大规模的展览,将呈现包括梵高《阿尔勒的卧室》《自画像》、米勒《拾穗者》、高更《塔希提的女人》、莫奈《夏末的干草堆》、塞尚《塞尚夫人肖像》等上百件作品,涵盖学院派、学院派、现实主义、自然主义、印象派、新印象派、后印象派、纳比派等几乎所有奥赛馆藏重要流派。21年前,法国奥赛博物馆大量印象派珍品也曾赴上海展出。</b></h1> <h1><p><b>奥赛博物馆作为全球观众心中的“艺术朝圣地”,从欧洲本土到世界各地,从艺术初学者到专业藏家,无不以亲访奥赛为至高梦想。</b></p><p><b>“缔造现代”作为奥赛博物馆有史以来在华规模最大的展览,集中展出其核心馆藏精华,全球仅设此一站,堪称一场不可复制的艺术盛事。</b></p><br></h1> <h1><b>“缔造现代”汇聚奥赛博物馆最具代表性的艺术巨匠及其巅峰之作,重点呈现的馆藏珍品包括:梵高《梵高在阿尔勒的卧室》《自画像》、米勒《拾穗者》、高更《塔希提的女人》、莫奈《夏末的干草堆》、马奈《埃米尔·左拉》、德加《佩列蒂埃街歌剧院的舞蹈教室》、雷诺阿《钢琴前的女孩》、塞尚《塞尚夫人肖像》、博纳尔《白猫》、西涅克《井边的女人·作品238》、卡巴内尔《维纳斯的诞生》等冠绝全球的奥赛绘画珍品。展览亦呈现二十余件雕塑佳作,包括现代雕塑奠基者罗丹的《维克多·雨果》,以及德加“舞者”系列铜像、高更塔希提时期的木雕作品等。</b></h1><br> <h1><b>奥古斯特·罗丹的雕塑作品《维克多·雨果》</b></h1> <h1><b>现实主义巨匠让-弗朗索瓦·米勒的《拾穗者》被广泛收录于艺术类出版物,在艺术史中具有非凡地位。米勒将普通人物与日常情景引入艺术的至高境界,凝视社会底层劳动者的真实处境。三位农妇在麦田中弯腰拾取麦穗的画面背后,蕴含着当时城乡结构与阶级关系下的隐秘张力。</b></h1> <h1><b>印象派之父爱德华·马奈在作品中敏锐捕捉现代都市人的身份与精神状态。从《埃米尔·左拉》到《女人与扇子》,他既描绘时代面孔,也融合日式风格与自由女性形象,为“现代生活”注入视觉新义。</b></h1> <h1><b>“新绘画”探索者埃德加·德加则以《佩列蒂埃街歌剧院的舞蹈教室》《在咖啡馆》等作品为代表,借助细致入微的动态构图与结构化的视角,探索都市流动中的姿态与心理空间。</b></h1> <h1><b>《贝勒岛荒野海岸的岩石》则展现了莫奈创作风格的转变,画面形体更为凝练,构图张力十足,同时也隐约可见其受日本版画大师铃木春信与葛饰北斋影响的痕迹。</b></h1> <h1><b>克劳德·莫奈被广泛认为是印象派的开创者,其艺术革新在于将自然风景转化为主观感知与瞬时经验的记录。《夏末的干草堆》不仅象征法国乡村图景,更通过色调层叠与光线流变,揭示出时间与季节对视觉经验的持续塑造。</b></h1> <h1><b>展览同时呈现了奥古斯特·雷诺阿与保罗·塞尚——两位风格殊异却同为印象派转型关键人物的代表作品。雷诺阿的《钢琴前的女孩》是其首件被纳入法国国家收藏的画作,描绘了两位沉浸于音乐中的少女。该作不仅静态地呈现了演奏瞬间,还仿佛传递出音乐的律动,唤起视觉与听觉的双重感知。</b></h1> <h1><b>作为“现代主义之父”的塞尚则在《塞尚夫人肖像》中展现其后期风格的核心特征——以密集笔触构建色调变化,通过简化造型与视角的不断调整,引导观众进入纯粹、静谧而深邃的观看体验。</b></h1><br> <h1><b>后印象派中最激进、最具冒险精神的艺术家之一,保罗·高更的《塔希提的女人》(又名《沙滩上》)创作于其前往塔希提岛初期,体现其主动决裂现代工业社会、寻求非西方艺术灵感的创作转向,建立起一种远离自然主义的视觉语言。</b></h1> <h1><b>作为展览的核心亮点之一,后印象派大师文森特·梵高的《梵高在阿尔勒的卧室》与《自画像》集中展现了其强烈的情感表达、大胆的色彩运用与充满活力的笔触。《梵高在阿尔勒的卧室》描绘其在南法生活中的私密空间,以富有张力的构图与克制的色调传达对“绝对的停息”的渴望;《自画像》则以炽烈有力的肌理与雕塑般的质感揭示了艺术家的内心情感状态。</b></h1> <h1><br></h1> <h1><b>乔治·修拉作为“点彩派”的领军人物,《模特背影》延续了他对安格尔古典理想的回应,也体现了修拉对绘画形式与主题现代性的双重追求。</b></h1> <h1><b>保罗·西涅克作为新印象派的重要传播者与理论奠基人。其作品《井边的女人·作品238》描绘了南法圣特罗佩的明媚风景,承载着对乌托邦式和谐社会的向往。</b></h1> <h1><b>皮埃尔·博纳尔作为“纳比派”最具代表性的艺术家之一,其作品《白猫》与《欢愉》则体现出他对生活细节与梦幻感的敏锐捕捉——猫咪的动态线条、泳池中的童年嬉戏,无不在欢快的笔触中回应其“游走于私密与装饰之间”的创作宣言。</b></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