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河犹在国泰民安

黑豆哥

<p class="ql-block"> 三种站立一样的军魂</p><p class="ql-block"> 一一向参加九三阅兵的战友致敬</p> <p class="ql-block"> 从军二十四载,我对“站立”二字有着刻骨铭心的理解。无论是营区哨位上的站岗放哨,还是重大军事活动的礼兵任务,我对那些一动不动站立任务的战友始终充满着浓浓的崇敬。</p><p class="ql-block"> 转业到地方后,我常与朋友同事笑谈:若是你能像哨兵一样,怀抱钢枪,一动不动站立两个小时,你的境界、思想和对军人的认识就会得到空前的升华;若是你家中有叛逆的孩子,给他讲讲军人的故事,让他尝试如哨兵般站立两个小时,他的许多坏毛病也能得到意想不到的改变。</p><p class="ql-block"> 朋友们大多不信,也不愿尝试,因为他们无法让自己或孩子一动不动地站立两个小时。</p> <p class="ql-block">  今天是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日。我早早打开电视机,屏幕上映入眼帘的是以金、红、绿三种主色构成的庄严会场。长安街如静卧的巨龙,默默丈量着抗战胜利的八十年光阴。在这条见证过民族屈辱与辉煌的长街上,中国军人岿然肃立,迎宾礼兵如青松磐石,阅兵标兵如出鞘利剑,受阅官兵如移动长城。他们以不同的姿态,共同书写着对历史的回答。</p> <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rgb(57, 181, 74);">迎宾礼兵:晨曦中的活体雕塑</b></p><p class="ql-block"> 迎宾礼兵是最先迎来晨曦的人。他们紧握钢枪,如雕塑般站立在端门里的红地毯两侧,以挺拔如松的军姿迎接各国贵宾。</p><p class="ql-block"> 枪刺挑破晨雾,绶带熨贴秋风,四个小时里他们化身为活体雕塑,甚至连睫毛颤动的频率都要控制在精确的节奏内。 他们的每一个眼神都凝聚着庄严,每一个动作都彰显着国家的尊严。这份肃穆的站立,不仅是对外国元首和贵宾的最高礼遇,更是对他们前来参加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这一重大纪念活动的崇高致敬。</p><p class="ql-block"> 通过礼兵刚毅沉稳的姿态,中国向世界展示了对历史的尊重、对和平的珍视,以及大国礼仪之邦的深厚底蕴。</p><p class="ql-block"> 训练时,战士们相互鼓励说:“当年抗战将士咽喉抵着刺刀都不后退,我们这点痛算什么?”汗水浸透礼服,在背上凝结成盐霜,他们却自豪地称这是“英雄结的晶”。</p> <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rgb(57, 181, 74);">阅兵标兵:天安门前的标尺</b></p><p class="ql-block"> 阅兵标兵是天安门前的标尺,每隔五米一个,百人如一,步步生雷。训练场上划满白线,每步必须精确到75厘米,误差不能超过1厘米。有的标兵夜间梦醒,第一反应竟是检讨自己的动作是否变形。</p><p class="ql-block"> 他们腿绑沙袋,肩压砖头,笑称这是“抗战精神的重量”。随着“标兵就位”一声令下,党旗、国旗、军旗迎风飘扬,伴随中国人民解放军仪仗大队阅兵标兵开始入场,拉开了阅兵的序幕。这些标兵是方队的骨架——基准兵是排头兵,框子兵构成方队四周的框架,钉子兵则负责整个方队整体节奏、步幅和方向的稳定。他们共同构成了阅兵方队的“三兵体系”,不仅展示单个军人的动作,更展示受阅部队的整体形象。</p> <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rgb(57, 181, 74);">受阅官兵:移动的山岳</b></p><p class="ql-block"> 受阅部队则如山岳移动。铁流滚滚,装备轰鸣,三千人震撼的是脚步声,控制在同一个频率上,大地为之震颤。训练时总士兵们想象自己脚下不是柏油路,是泸定桥的铁索,是平型关的山路,靴磨破一双又一双,血泡叠着老茧,五指并拢如刀,带起的风声都要整齐划一,成百上千人右手同时划出弧线形成瞬间举手敬礼,战士们说这是“与历史对话留下的印记”。 </p> <p class="ql-block">  天安们清晨,三种站立完成历史性交汇。迎宾礼兵早在红色的迎宾地毯两侧站立迎宾,标兵在长安街上站立成尺,受阅官兵在东长安街待命成蓄势之箭。当80响礼炮震响,静、定、动三种姿态共同奏响和平与尊严的交响。</p> <p class="ql-block">  观礼台上,一位年过九旬的抗战老兵突然起身敬礼。他看见礼兵的眼神如烽火台炬火,标兵的步伐如冲锋号节奏,受阅方阵如当年战友重生。老人泪眼模糊中,三种身影叠化在一起——都是同样的脊梁,同样的肝胆。</p> <p class="ql-block">  多少个日日夜夜,月光洒满训练场,照着那些深浅不一的脚印。这些脚印或许很快会被雨水冲刷,但有一种痕迹永远留下:是一个民族从跪到站、从站到立的年轮。</p><p class="ql-block"> 三种站立,一种军魂——那便是中国军人以挺拔之姿告诉历史:山河犹在,国泰民安。</p> <p class="ql-block">  谨以此文,向所有参加九三阅兵的战友致敬!</p><p class="ql-block"> 初稿于2025年9月3日星期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