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作者简介</p> 拉宾德拉纳特·泰戈尔(Rabindranath Tagore,1861年5月7日-1941年8月7日)是印度著名诗人、文学家、社会活动家、哲学家以及印度民族主义者。<br> <br> 泰戈尔出生于印度加尔各答一个富有的贵族家庭,是父母的第14个子女。1878年,他赴英留学攻读法律,后转入伦敦大学改学英国文学和西方音乐,1880年回到印度后主要从事文艺创作。1913年,他凭借《吉檀迦利》成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人。 作品成就 <p class="ql-block">泰戈尔,印度作家、诗人,</p> 作品风格 泰戈尔一生创作颇丰,共创作了50余部诗集,30余部散文,12部中篇、长篇小说,近百部短篇小说,20多个剧本,2000多幅绘画,以及2000余首歌曲等。其代表作有《吉檀迦利》《飞鸟集》《新月集》《戈拉》《文明的危机》等。他的诗歌融东西方于一炉,小说具有人道主义思想,贴近自然的绿色写作则具有永恒的世界意识和宇宙意识。 此外,泰戈尔还积极投身社会活动,曾修建学校、医院,修筑道路和水利工程等,反对种姓制度等落后传统,弘扬优秀民族文化。两次世界大战期间,他公开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战争,控诉殖民统治,多次访问被侵略国家,鼓舞民族独立与世界和平。 诗歌特点 泰戈尔的诗歌主要有以下四个核心特点:<br> <br> 1. 浓厚的自然情怀:将自然万物(如飞鸟、落叶、星辰、流水)赋予生命与情感,自然既是诗歌的背景,也是精神寄托。例如《飞鸟集》中,自然意象与哲理思考紧密结合,“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便是以自然现象喻指生命态度。<br> 2. 深刻的哲理内涵:诗歌常于简洁的语言中蕴含对生命、爱、自由、苦难的思考,不直白说教,而是通过意象传递哲思。比如“世界以痛吻我,要我报之以歌”,以朴素表达诠释对苦难的积极态度。<br> 3. 鲜明的人道主义与普世关怀:关注人类共同的情感(如爱、孤独、希望),反对压迫与战争,倡导和平、平等与人性的美好。其诗歌超越地域与文化,传递对全人类的关怀,如《吉檀迦利》中对“神”的追寻,本质是对人类精神家园的探索。<br> 4. 简洁优美的语言风格:语言凝练、清新,兼具韵律感与画面感,常采用短句式(如《飞鸟集》多为一两行的短诗),却能以极简的文字勾勒出鲜明场景或引发深层共鸣,读来自然流畅,富有感染力。 精彩语段 以下是这些语段的出处:<br> <br> 1.“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飞鸟集》第82首。<br> 2.“世界以痛吻我,要我报之以歌。”——《飞鸟集》。<br> 3.“爱是理解的别名。”——《吉檀迦利》。<br> 4.“当我们是大为谦卑的时候,便是我们最近于伟大的时候”——《飞鸟集》。<br> 5.“只有流过血的手指,才能弹出世间的绝唱”——《飞鸟集》。<br> 6.“如果你因失去了太阳而流泪,那么你也将失去群星了”——《飞鸟集》。<br> 7.“我的心是旷野的鸟,在你的眼睛里找到了它的天空”——《飞鸟集》。<br> 8.“静静地坐吧,我的心,不要扬起你的尘土”——《飞鸟集》。<br> 9.“尘土受到损辱,却以她的花朵来报答”——《飞鸟集》。 课文入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