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24年12月30日,三亚多云,气温18至27摄氏度。清晨九时,驱车抵达天涯海角景区大门。</p> <p class="ql-block">步入景区大门,乘坐景观车直达海边,下车后循着指示缓步前行。青山、礁石、碧海、白沙、椰林与渔帆交织成画,构成南海之滨独有的椰风海韵,令人心旷神怡,仿佛置身于一幅流动的山水画卷。</p> <p class="ql-block">海岸边的花岗岩石经年累月受海浪冲刷,表面变得圆润光滑,形态各异,仿佛诉说着岁月与自然的伟力,每一块岩石都是一段凝固的时光记忆。</p> <p class="ql-block">漫步至爱情广场,两侧巍然矗立着两尊威武的汉代伏波将军雕像,中央则是“天涯海角星”雕塑,与远处海面的“日月石”(又称“比心石”)遥相呼应,生动诠释了“陪你到天涯海角,爱你到天荒地老”的深情誓言。</p> <p class="ql-block">此处亦是感悟“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意境的绝佳之地。自1996年起,每年在此举办的天涯海角国际婚庆节吸引了无数情侣前来许下爱的诺言,见证情定天涯、白首不离的浪漫故事。</p> <p class="ql-block">继续前行,抵达“海判南天”石景点。此石为天涯海角景区最早的摩崖石刻,历史可追溯至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十一月。当时康熙皇帝派遣钦差大臣钦天监苗受、绰尔代及法国科学家汤尚贤在此设立测量点,作为清代中国地理子午线的“午”极所在,是中国历史上首次依据经纬度测绘《皇舆全览图》所留下的大地测量标志。“判”意为剖分,“海判南天”象征宇宙洪荒、开天辟地之意。石背面镌刻着沈鹏的诗句“巨石洪荒千叠浪”,恰与眼前景象相合。每年冬至正午十二点,还可目睹太阳与石面重合的奇观。</p> <p class="ql-block">“南天一柱”是景区标志性巨石之一,亦是人民币2元背面图案的原型,早已成为代表中国的“国家名片”。“南天一柱”四字遒劲有力,为清代宣统元年(1909年)崖州最后一任知州范云梯所题,寓意天地之间,一柱擎天。</p> <p class="ql-block">上午十点五十分,参观完“南天一柱”后略有疲惫向“天涯海角”方向前行。沿途沙滩上不断出现的指示牌,仿佛在激励我们继续前行,去追寻那传说中的尽头。</p> <p class="ql-block">人字门石洞介绍</p> <p class="ql-block">穿过人字门石洞,眼前豁然开朗,仿佛进入另一片天地,海风轻拂,视野开阔,心也随之沉静下来,仿佛穿越了时空的界限。</p> <p class="ql-block">穿过这一片椰林时,发现石碑上刻有文字,走近一看,原来这棵椰子树是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吴官正于2004年4月16日亲手栽植的。</p> <p class="ql-block">相隔不远处的石刻则标明,这棵椰树由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于2004年4月22日亲手种下,见证着这片土地的历史与变迁,也铭刻着时代的印记。</p> <p class="ql-block">椰林旁的摩崖石刻标志着已抵达天涯海角景区核心区域。来自天南地北的游客汇聚于此,在“天涯海角”石刻前流连忘返,或拍照留念,或排队等候,只为在这象征永恒的地标前留下纪念。</p> <p class="ql-block">天涯石曾误传为宋代大文豪苏东坡所题,经考证实为清代雍正年间崖州知州程哲所题。虽非东坡手笔,却依旧承载着千年的文化意蕴。</p> <p class="ql-block">在这里见证了“天涯若比邻”,“天涯共此时”美妙的诗情画意,和“同是天涯沦落人”的凄美故事,历史与现实在此交汇,情感与自然在此共鸣。</p> <p class="ql-block">在天涯石排队拍照留影后,往前走一转弯,便见到了“海角”石刻。</p><p class="ql-block">“海角”石刻与“天涯”石刻遥相呼应,构成“天涯海角”的完整意象,象征着爱情与承诺的极致。</p> <p class="ql-block">“海角”石景点介绍</p>
<p class="ql-block">据考证,“海角”二字为民国时期坚持琼崖抗击日寇的国军将领王毅将军于1939年1月所题刻,字里行间透出坚毅与不屈。</p> <p class="ql-block">追寻你在天涯海角,与你相守到地老天荒!</p> <p class="ql-block">中午十一点四十五分,参观完景区最后的“天涯海角”石后,凭乘电瓶车票在此处免费享用景区提供的饮品,稍作休憩,回味这段旅程的点滴,我们终于到了“天之涯、海之角”,心中满是宁静与满足。</p> <p class="ql-block">中午十二点二十分,穿过景区内的商业街,正式结束这段充满意义的天涯海角之旅,那份对山海与爱情的感悟,将长久留在心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