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砖黛瓦间,千年文脉绵延,汝城的古村落正如一颗颗璀璨明珠,散落在湘南绿水青山之中,等待着游人的探寻与驻足。 湖南省汝城县,这座位于湘东南部、五岭怀抱的千年古县,自东晋建制以来,理学家周敦颐在此开坛讲学,文脉绵延不绝。 这里拥有16个国家级传统村落、5个中国历史文化名村、4个省级历史文化名村、122处文保单位和53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堪称华夏迁徙与文化传承的“活化石”。<br> <h1><br></h1><h1><b>01汝城古村落,底蕴深厚</b></h1> 2022年,汝城县入选全国首批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县。在保护利用实践中,汝城县坚持“四个聚焦”,把传统村落保护利用与乡村振兴、民生改善相结合。 深挖“理学圣地、祠堂群落、红色足迹、多彩民俗、蓝色温泉”五大IP,让这些古村落不仅保留了历史风貌,更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br> <h1><br></h1><h1><b>02国家级传统村落探秘</b></h1> <b>金山古村</b> 金山古村又称“荆山”,位于汝城县土桥镇,距县城东7公里处,辖区面积5.62平方公里。村落距今已有820多年历史。 村名原为“荆棘”的“荆”,通过村民辛勤劳动,变“荆棘”之地为金银膏腴之地,故改名为“金银山”。村内现有叶氏家庙(敦本堂)、卢氏家庙(叙伦堂)、李氏家庙(陇西堂)等古祠堂6座。 保存完整的明清古民居95栋,面积6000多平方米。青砖青瓦,以青灰色为主调,形制方正坚直,稳重踏实。砖雕、石雕、木雕工艺精湛,充分体现了明清时期古民居的建筑特色。 现被评为“<b>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b>”(敦本堂、叙伦堂)、“中国传统村落”、“湖南省历史文化名村”。<br> <b>石泉村:湘南第一村的古韵</b> 石泉村地处汝城县西北部,距县城14公里,占地面积5.91平方公里,现有17个村民小组,662户2433人。村落始建于宋朝末年,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是三塘胡氏家族聚居地。<br> 石泉村因“胡氏先祖淑政公号石泉”,故村以其号名之。现在村内的大部分古建筑建于清末,至今有几百年的历史。村落以清代建筑为主,民国“欧式建筑”自成一派。 石泉村古民居、上古寨遗址被评为<b>国家文物保护单位</b>。古建筑群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被誉为“湘南第一村”。2010年被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三批省级历史文化名村,2016年列入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公示名单,2019年1月入选第七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村内最著名的景点包括胡凤璋故居、胡湘旧宅、上古寨遗址和真武阁。上古寨遗址地势险恶,依山而建,四面均为悬崖峭壁,从山脚到寨顶仅有一条狭窄的青石板阶梯可通,计有400余级。 <p class="ql-block"><b>外沙村:古建筑群是其灵魂所在</b></p> <p class="ql-block">外沙村位于马桥镇,<b>太保第</b>是必访的核心,这座宏大的祠堂是为纪念明代太子太保、<b>两广总督</b>朱英而建。其门楼斗拱繁复,匾额、木雕、楹联无不述说着历史的辉煌与家族的荣耀。在村中,你还可寻访<b>开国上将朱良才的故居</b>,感受红色记忆。漫步于青石板巷弄,穿梭于近百栋明清古民居之间,能感受到浓厚的传统生活气息。</p> <p class="ql-block">外沙村背靠金星山,耒水河蜿蜒而过,为古村增添了灵秀之气。村前的池塘(明塘)映衬着古祠的倒影,远处是田园风光。附近的<b>白石岩风景区</b>(县级文保单位)集<b>溶洞</b>(白石岩神秘军事洞)、<b>古庵</b>(白石庵)、<b>书院</b>(白石书院)等景观于一体,值得顺道探访。</p> <b>沙洲村</b> 沙洲村是“半条被子”故事发生地,以此为核心,汝城县联动“十村一社区”打造环沙洲红色旅游示范区。<br><br>这里融合了红色基因与古村风貌,是红色研学旅游的热门目的地,年接待游客量巨大。<br> <h1><br></h1><h1><b>03省级传统村落风采</b></h1> <b>津江村</b> <p class="ql-block">津江村是汝城县另一个重要的古村落,以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保存完好的古建筑群被评为省级历史文化名村。</p> <p class="ql-block">村落内涵盖了红色基因型旅游资源,深耕研学旅游市场,是汝城县构建“一核三片”保护利用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p> <b>文市村</b> 文市村是民俗风情型代表村落,推出瑶乡喜事、扎染、打糍粑、酿米酒等沉浸式体验活动。央视主持人海霞曾推介文市村,全网观看量破千万。<br> <h1><br></h1><h1><b>04古村保护与利用的汝城实践</b></h1> 汝城县践行“规划还村庄、设计归村民”的理念,编制《集中连片保护利用规划(2022—2035)》,构建“一核三片”保护利用格局。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span>以沙洲为核心,打造红色旅游示范区;</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span>依托环耒水8个传统村落、10个联动村落,建设“千年古县·千年理学”文化溯源带;</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span>借力“华南第一温泉”,把热水片区建成珠三角温泉康养首选地。</p> 在民生改善方面,汝城县坚持“修旧如旧、微改造、精提升”,完成273栋古建修缮,修复古巷道8409米,保护古树、古井、古桥等历史要素18处。 传统村落集中供水率99.1%、生活污水处理率80.8%、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卫生厕所普及率92.8%,危房、黑臭水体、非正规垃圾堆放点实现“动态清零”。<br> <h1><br></h1><h1><b>05旅游体验与实用信息</b></h1> <p class="ql-block">汝城县注重传统村落的活态传承,节庆期间,<b style="color:rgb(237, 35, 8);">香火龙、装故事、祁剧</b>等七项非遗轮番上演。12座数字博物馆已上线、4座在建。</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红、理、祠、俗</b>四大主题串联湘南起义旧址群等17处场馆,“大思政课”实践基地同步落成。游客可以在这些古村落体验不同的旅游产品:</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 1, 1);">▶</b><b>红色基因型:</b>沙洲、津江、韩田等村落深耕研学旅游;</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 1, 1);">▶</b><b>生态风光型:</b>金山村举办葵花荷花节;</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 1, 1);">▶</b><b>历史建筑型:</b>石泉村成为打卡热点;</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 1, 1);">▶</b><b>民俗风情型:</b>文市村推瑶乡喜事、扎染、打糍粑、酿米酒沉浸式体验。</p> <p class="ql-block">近三年培训传统工匠800余人次,<b>祠堂斗拱、鸿门梁营</b>造技艺形成产业链,经验入选住建部第二批可复制清单。</p> <h1><br></h1><h1><b>06未来发展规划</b></h1> 汝城县将挂牌成立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中心,争取传统村落旅游基础设施专项债和农商行第二批人居环境贷款。 <p class="ql-block">同步收储一批经典历史建筑,深入挖掘“半条被子”“一张借据”等<b>红色故事</b>和<b>祠堂文化</b>,让传统村落成为展示中华农耕文明的“<b>汝城窗口</b>”。</p> <p class="ql-block">未来,汝城县将继续重点打造耒水流域双向溯源示范带,把<b>石泉、金山、津江、北水、华塘</b>等村落建成全国有影响、游客愿驻足、群众得实惠的标杆目的地。</p> <p class="ql-block">漫步在这些古村落间,青石板路蜿蜒向前,仿佛每一步都能踩响历史的音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