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长剑,和平盾牌:九三阅兵全纪实与青春回响<br><br>天安门广场上,从抗战老兵的敬礼到新式武器的寒光,一场阅兵连接了中国的过去与未来,也为一堂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课提供了最深刻的教材。<br><br>2025年9月3日的北京天安门广场,金秋的阳光洒在古老而现代的城市中轴线上。56门礼炮以八字形列阵在正阳门和毛主席纪念堂之间,仿佛在诉说着历史的回响。<br><br>广场两侧竖立着80面迎风招展的红旗,人民英雄纪念碑两旁分别设置了显示1945和2025两个年份的大型装置。<br> 01 整齐步伐,彰显军魂<br><br>“最帅天团” 仪仗方队第一个走过了天安门广场接受检阅。这些队员全部从中国人民解放军仪仗司礼大队抽组而成,作为中国排面,他们一出场就是万众瞩目的焦点。<br><br>他们的步幅必须精确到75厘米,误差不能超过1厘米。只有分毫不差,才能达到“横看一条线,竖看一个人”的效果。<br><br>仪仗方队的三名旗手——王子赫、石斌、徐泽东,高擎党旗、国旗、军旗通过天安门广场。他们都是“90后”,平均身高1米89,都曾经担负300起以上的仪仗司礼任务。 02 新质战力,震撼亮相<br><br>此次阅兵集中了解放军“体系作战能力、新域新质战力、战略威慑实力”。除了新一代传统武器装备,还有无人智能、水下作战、网电攻防、高超声速等新型作战力量参阅。<br><br>军事航天部队方队、网络空间部队方队、信息支援部队方队,这三支新兵种首次亮相天安门广场。这些方队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国防政策从防御转向吓阻,特别强调了解放军在第二岛链的震慑能力。<br><br>在特种机梯队方面,运-9反潜巡逻机、运-9电子侦察机、运-9雷达干扰机作为海军、空军新型特种支援力量首次集体亮相,凸显了我国新型实战能力。 03 镇国重器,守护和平<br><br>此次阅兵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多种新型战略武器的亮相。巨浪-3、DF-61、歼-20S和东风-5C等镇国重器的登场,展示了中国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底气。<br><br>DF-61导弹发射车轮胎缝里带着新鲜的黄泥,这根本不是摆设,而是刚从演训场开赴阅兵场的实战利器。双联装发射筒开启液压装置演练,筒盖45度仰角锁定东海方向,配合解说词“随时应对复杂安全挑战”。<br><br>东风-5C液体洲际战略核导弹,用12台大型导弹车载着,作为核导弹第二方队压轴出场。对其的注解是:“打击范围覆盖全球,全时戒备、有效震慑、以武止戈、砥定乾坤”。 04 无人作战,未来已来<br><br>无人化、智能化等“新域新质”作战力量在此次阅兵中格外引人注目。中国在大型无人机、无人艇、无人潜航器及智能保障平台等方向的持续突破,正推动战场样式向“有人—无人协同”、“集群智能博弈”演进。<br><br>两架无人潜航器的亮相引起了西方的高度关注。其中一架编号“AJX002”、外观形似俄罗斯核动力鱼雷“波塞冬”的特大型无人潜航器。<br><br>另一架虽然被防水布遮盖,但仍可看出直径约为AJX002的两倍,并采用更先进的X型舵。欧洲专业军事杂志《海事新闻》认为,中国拥有全世界最大的超大型无人潜航器计划。 05 空中雄鹰,翱翔蓝天<br><br>空中梯队按照模块化、体系化编组,由先进的预警指挥机、歼击机、轰炸机、运输机等组成,基本涵盖了我军现役主战机型。<br><br>歼-20S作为全球首款双座隐身五代机意义非凡。它并非只是“多一个座位”那么简单,而是通过综合航电与任务系统优化,将后舱飞行员塑造为“第二中枢”,能更高效处理多源传感器信息,执行战术管理与有人—无人协同控制。<br><br>在低空通场时,导播切进后舱武器官视角,捕捉到戴着战术手套的手指在全息触控屏上划出作战轨迹,屏幕上清晰显示三架“暗剑”无人机编队标识。这一幕展示了中国空军在有人—无人协同作战方面的先进能力。 06 反响回音,震撼心灵<br><br>此次阅兵在国内外部引起了强烈反响。美国总统特朗普出人意料地发文祝贺:“祝愿中国领导人和中国人民度过一个盛大而持久的庆祝日。许多美国人在中国争取胜利和荣耀的过程中牺牲。希望他们的英勇与牺牲能够得到应有的尊崇和铭记。”<br><br>更令人意外的是,当被问及“北京及盟友可能正试图组建国际联盟对付美国”时,特朗普的回应是:“一点儿也不认为中国九三阅兵针对美国,中美互相需要。”<br><br>国内反应更是热烈。深圳市龙华高级中学教育集团观澜校区的九年级语文教师李艳观察到:“直播屏幕里,天安门广场前的方队走得比我班上课间操队列整齐多了,装备帅得让班里男生差点喊出‘想报名’!” 07 青春共鸣,教育契机<br><br>对青少年而言,九三阅兵是一堂跨越时空的历史课、爱国课与成长课。在武汉市第十九中学报告厅,收看阅兵式的高一年级学生神情专注,高二、高三年级各班学生身着整齐校服,在教室里通过电子屏收看现场直播。<br><br>整齐划一的受阅方队、先进精良的武器装备、铿锵嘹亮的口号,让青春学子心中燃起浓浓爱国心、民族情。学生崔景瑞看完阅兵式后说:“我热血沸腾,内心满是激动与自豪!”<br><br>作为高一新生,他们刚接受了军训,了解军人的辛苦,对受阅部队的崇拜之情油然而生。未来,他将好好锻炼身体,锤炼本领,努力为守护祖国、捍卫和平尽一份力。 <p class="ql-block">08 历史传承,未来展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此次阅兵中,徒步方队的编排很有深意,体现了“一老一新”的特点。“一老”指的是抗战老部队,受阅人员主要从前身为八路军、新四军、东北抗联、华南游击队等单位抽组。“一新”则是展示军事力量结构新布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种编排体现了历史的传承和精神的接续。从当年的“没有枪、没有炮,敌人给我们造”,到如今所有受阅武器装备都是国产现役主战装备,这种跨越式发展让人热泪盈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当镜头转向观礼台,百岁抗战老兵李玉堂颤抖着抚摸平板电脑上的电磁炮照片,身旁的00后女操作手正在解说散热原理。这跨越八十年的对视,让人不禁感叹:“从汉阳造到电磁炮,我们终于等到这一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深圳实验学校初中部教师徐路泳观看阅兵时感慨道:“经历过技不如人的压抑,才能体会今日扬眉吐气的畅快。”</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九月的晨光穿透云层,洒在古老而年轻的天安门广场上。80响礼炮轰鸣,如同历史的脉搏,震动着每一个中国人的心弦。这场纪念抗战胜利80周天的盛大阅兵,不仅是一场国力的展示,更是一次跨越时空的精神对话,其回响遍及五洲四海,也深深触动了祖国西南边陲的美丽县城——宾川。</p><p class="ql-block">世界的目光在此交汇。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在社交媒体上抒发真挚情谊,尼泊尔总理奥利率先称赞这是"一场非凡的盛会"。马来西亚总理安瓦尔看到了超越军事展示的深刻象征——这是对抗压迫与殖民主义的铿锵回音。在巴基斯坦,26个电视频道同步转播这场盛况;在英国、俄罗斯、日本,主流媒体无不将镜头对准长安街。今日俄罗斯电视台的评论最为中肯:中国正以这样的方式,既缅怀历史,更昭示和平发展的决心。</p><p class="ql-block">而在地处云岭高原的宾川县,回响同样深沉。县政协会议室内,干部职工凝视屏幕,眼神中闪烁着自豪与坚定。当新型战机划破长空,当导弹方阵隆隆驶过,会议室里响起经久不息的掌声。这些基层工作者们明白,屏幕中的辉煌成就,正源于千千万万个像宾川这样的普通县城的默默奉献。</p><p class="ql-block">最动人的一幕发生在宾川县入伍新兵集训地。年轻的面庞上写满庄重,崭新的军装映衬着坚毅的眼神。预定新兵何文芯说:"礼炮声起,我仿佛听见了历史的召唤。"崔仕波感受到的是"从血与火中走来的民族魂"。在这些年轻人身上,历史与未来完成了交接,和平的使命得到了传承。</p><p class="ql-block">宾川的田野里,丰收在即;天安门前,和平之师威武雄壮。这两幅画面看似遥远,实则紧密相连。因为国家的强盛,终将化为每一个普通县城的安宁日子;而万千县城的奋斗故事,也终将汇入民族复兴的洪流。</p><p class="ql-block">八十载沧桑巨变,九三阅兵如同一个时代的注脚,既向后人诉说历史的重量,也向世界传递和平的温度。这份回响,既激荡在国际社会的赞誉里,也沉淀在宾川百姓的心田间,共同谱写了一曲震撼世界的和平颂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