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昵称:快乐大叔</p><p class="ql-block">美篇号:339469251</p><p class="ql-block"> 印度诗人泰戈尔在《吉檀迦利》中写道:“旅客在每一个生人门口敲叩,才能敲到自己的家门;人要在外面到处漂流,最后才能走到最深的内殿。” </p><p class="ql-block"> 人生如旅,我们常在物质欲望与道德底线的拉扯中迷茫,漂泊的灵魂该何处安放?读完李佩甫的长篇小说《生命册》,或许能找到这份答案的线索。</p> <p class="ql-block"> 作为当代作家李佩甫 “平原三部曲” 的收官之作(前两部为《羊的门》《城的灯》),《生命册》分量十足 —— 它不仅斩获第九届茅盾文学奖,更入选 “新中国 70 年 70 部长篇小说典藏”,是一部扎根中原大地、映照时代变迁的现实主义力作。</p><p class="ql-block"> 小说以 “都市生活 + 乡村回忆” 的穿插叙事为骨,用带着泥土气息的笔触,以第一人称 “我” 的视角,铺展了主人公五十年的人生轨迹:从河南无梁村的乡村岁月,到城市里的挣扎奋斗。故事串联起老姑父、骆驼、梁五方、虫嫂等鲜活人物,在城乡变革的浪潮中,写尽他们的悲欢离合与命运跌宕。</p> <p class="ql-block"> 主人公“我” (吴志鹏,小名 “丢”)是无梁村的孤儿,靠乡亲们的接济长大,最终成为省城大学老师。可频繁的乡亲求助、沉重的 “人情债” 压得他喘不过气,被迫辞职后,他带着对城市的憧憬闯荡北京、上海 —— 从大学老师到 “北漂” 枪手,再到股市操盘手、上市公司负责人,身份看似步步高升,实则像沙漠里的旅人:城市的冷漠、复杂的人际,一点点磨掉他骨子里的质朴,人生旅途只剩迷茫与孤独。直到骆驼出事、自己遭遇车祸,“我” 才停下脚步,重新思考人生的意义。</p><p class="ql-block"> 书中的老姑父(蔡国寅),命运更令人唏嘘。他曾是四野部队榴炮团的上尉连长,却因一场爱情冲动,选择复员留在无梁村。凭着军人的坚毅,他当上村支书、守护村民,是村里公认的能人。可时代变迁碾碎了他的生活:妻子嫌弃、女儿叛逆,他既融不回早已疏远的城市,又在乡村变革中丢了尊严,一辈子困在无梁村的土地上,最终带着满心无奈与悲伤老去。若干年后迁坟时,人们才在他床下的军用大头棉鞋里,发现了十几枚被珍藏多年的军功章 —— 那是他被岁月掩埋的荣光。</p> <p class="ql-block"> 大学同学骆驼(骆国栋)则是另一种悲剧。他身有残疾,却揣着一腔壮志,大学毕业后先当公务员,后毅然辞职下海,还邀 “我” 一起闯荡。起初两人患难与共,可随着财富膨胀,欲望渐渐吞噬了他的理智:股市里的尔虞我诈、生意上的不择手段,让曾经的热血青年变成了唯利是图的 “商人”。最终东窗事发,他从高楼一跃而下,留下一场被贪婪彻底毁灭的人生。</p><p class="ql-block"> 还有梁五方,这个泥工、木工手艺都超群的农村青年,凭一己之力就能建起三间瓦房。可他恃才傲物、心高气傲,无意间埋下祸根。一场政治运动中,他成了众矢之的,被打落尘埃、跌入谷底。此后半生,他都在为讨回公道而上访奔波,最终在岁月的消磨中彻底失去了自我。</p><p class="ql-block"> 与这些男性角色不同,虫嫂的故事里藏着最坚韧的力量。为养活三个孩子,她曾在黑夜偷粮;为给丈夫治病,她卖血换钱;为供孩子上学,她在城市拾荒。即便满身伤痕、受尽羞辱与鄙视,她心中的母爱从未熄灭。她或许卑微,却像黑暗里的微光,用瘦弱的肩膀撑起孩子的未来,直到生命尽头,心里装的仍是对孩子的牵挂。</p> <p class="ql-block"> 合上书页,我忍不住想:时代洪流下,我们该如何安放自己的灵魂?梁五方若未逢动荡年代,凭手艺定能安稳度日;老姑父若未为爱情留在乡村,或许能在军队续写荣光 —— 可人生从没有 “如果”,他们终究在时代浪潮中沉入了旋涡。但骆驼与虫嫂的对比又告诉我们:即便身不由己,选择仍在自己手中 —— 是被欲望裹挟着迷失,还是守着本真扛过苦难?</p><p class="ql-block"> 主人公 “我” 最终选择返回故乡,他说 “那一望无际的黄土地,是唯一能托住我的东西”。或许这就是答案:在欲望的诱惑中,守住人性的本真,便是灵魂的安身之处。</p><p class="ql-block"> 《生命册》对人性、人生的深刻洞察,对人情、亲情的细腻刻画,还有那些带着悲剧色彩的人物,像一座警钟,在快节奏的物质社会里提醒我们:别丢了心底的正直与善良。若你也在欲望与本真间徘徊,不妨读读这本书 —— 或许能在其中,找到属于自己的灵魂安放之地。</p><p class="ql-block">文:快乐大叔</p><p class="ql-block">图:致谢网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