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靖宇支队亮相战旗方队

慕羽音

<p class="ql-block">“杨靖宇支队”的战旗通过天安门广场那一刻,我泪目了!镜头给予了长达十余秒的特写。这庄重的十余秒,是国家与人民对以杨靖宇将军为代表的东北抗联英雄们最深切的缅怀和最崇高的敬意。</p> <p class="ql-block">杨靖宇将军(原名马尚德)是中华民族抗战史上一位极具代表性的英雄人物。他1905年生于河南确山,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2年奉命前往东北组织抗日联军,与日寇血战于白山黑水之间。在1940年2月,于冰天雪地、弹尽粮绝的情况下,只身一人与大量日寇周旋五昼夜后壮烈牺牲,年仅35岁。牺牲后,敌人残忍剖开他的腹部,发现他的胃里只有草根、树皮和棉絮,没有一粒粮食。这一幕极其震撼地展现了他坚定的信仰、不屈的意志和伟大的自我牺牲精神。</p><p class="ql-block">杨靖宇将军和他的战友们所代表的东北抗日联军,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中环境最艰苦、斗争最惨烈的部队之一。他们独自在冰天雪地中坚持抗战多年,牵制了数十万日伪军队,付出了极其巨大的牺牲。正如杨靖宇将军的嫡孙马继民先生所说,“军旗不仅仅是杨靖宇个人的荣耀,更是整个东北抗联英雄们的荣耀。” 这面战旗,象征着所有在极端困苦条件下仍誓死抵抗、绝不屈服的民族英魂。</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杨靖宇支队”的血脉传承</p><p class="ql-block">“杨靖宇支队”这面荣誉旗帜,承载着英雄部队的历史与精神,传承着杨靖宇将军和他的战友们用生命铸就的忠诚、信念、牺牲、担当的精神信条。这支部队前身为1933年9月在吉林组建的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独立师,由杨靖宇将军亲手缔造。在抗战时期,这支部队与日伪军展开千余次战斗,是东北抗战的重要力量。如今,这面旗帜指引着新时代的军人,继续守护着祖国的安宁与世界和平。在此次阅兵中,拥有“东北抗联血脉”和“杨靖宇支队”的战士们,也出现在了维和部队方队中,这凸显了从抵御外侮到守护和平的使命传承。</p> <p class="ql-block">🔦 十余秒特写的深远意义</p><p class="ql-block">长达十余秒的特写镜头,是一个极具分量的国家仪式和行为,它清晰地表明:</p><p class="ql-block">· 历史并未被遗忘:国家和人民永远铭记在艰难岁月中为民族存亡付出一切的英雄。</p><p class="ql-block">· 精神的崇高礼赞:这不仅仅是对一段历史的回顾,更是对杨靖宇将军所代表的“威武不屈”的民族气节和伟大抗战精神的深刻颂扬。</p><p class="ql-block">· 对后世的殷切期望:马继民先生对青年一代的寄语也道出了这份期望:希望青年一代能坚定信念,努力学习、工作来报效国家,为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p><p class="ql-block">这面飘扬的战旗和长达十余秒的凝视,仿佛在隔空对话:“这盛世,如您所愿。” 今天的中国,已不再是积贫积弱的中国,但我们永远不会忘记,正是无数如杨靖宇将军一般的先烈,用他们的生命和热血,铸就了今天的国泰民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