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荐]2025年胜利日阅兵观后感

真善美

<p class="ql-block">昵 称: 真善美</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美篇号: 8340240</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18px;">图 片: 选自网络</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  长安街如历史的胶片,录下铁流滚滚;天安门如时代的瞳孔,映照三军赫赫。</span><span style="color:rgb(1, 1, 1);">此刻,我倚着自家阳台,风裹着礼炮声,银翼战机空中吼啸,徒步方阵铿锵彻响,迷彩洪流正从长安街漫来。</span><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镜头里是国威,眼底里是滚烫,这盛世,终于在我举目处,活成了最生动的样子。</span></p> <p class="ql-block">  2025年9月3日的北京,一场跨越八十年的历史记忆铿锵作响。当习近平主席的检阅车驶过,那一声声“同志们好!”“主席好!”“同志们辛苦了!”“为人民服务!”的问答,在长安街上空汇聚成气壮山河的磅礴力量。这一刻,天地肃穆,万人屏息。我激动,我骄傲,我自豪,我不禁咬牙闭唇,撩拨已模糊的视线,努力控制夺眶而出的泪水——因那装备阵列中,有我亲自参与研发制造的武器装备,有我无数个不眠之夜的坚守与付出;这不只是一场阅兵,也是一次对装备发展建设者工作成效的检验,更是一次民族向历史的致敬、向未来的宣言。</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一、历史与未来又一次在长安街碰撞</b></p><p class="ql-block"> 我家距天安门乘公交车只有三站地,我也无数次徒步走过长安街,可今天的长安街与以往都不同。 “雄壮的军乐声中,习近平乘车沿着宽阔的长安街,依次检阅徒步方队和装备方队。受阅部队军容严整、意气风发,铁甲战车整齐列阵、威风凛凛。”央视解说词仍回荡在耳际,而我的思绪却像是穿越了八十年的时空隧道。这一刻,全球不同颜色的眼睛、不同型号的镜头,都聚焦到了长安街,这已不仅仅是观赏一场阅兵式,更是历史与未来在长安街上完成的一场震撼人心的交响。</p> <p class="ql-block">  当空中护旗梯队悬挂党旗、国旗、军旗飞越天安门,“伟大旗帜光耀千秋” 的解说词让我不禁热泪盈眶。这旗帜,曾指引先辈们穿越抗战的烽火硝烟,如今又引领着我们攀登科技强军的高峰。作为一名国防科技工作者,我亲身经历并亲眼见证了受阅装备从蓝图到实装的蜕变,正如八十年前先辈们见证着人民军队从弱到强的光辉历程。</p> <p class="ql-block">  那个寒冬深夜的记忆此刻格外清晰:试验场上,我们冒着零下30度的严寒考核装备,呵气成霜。那一刻,我仿佛与抗战时期在窑洞中绘制武器图纸先辈们隔空对话。从“小米加步枪”到今天高技术装备的“体系化亮相”,从单打独斗、麻雀战、阵地战,到今天的“模块化编组”“网络中心战”,变的是一代代国防人的奋斗和打赢方式,不变的是那份“把一切献给党”的忠诚信仰。</p> <p class="ql-block">  铁甲生辉,旌旗飘扬。我忽然明白:这就是历史与未来最动人的交响。八十年前,先辈们用生命捍卫民族尊严;八十年后,我们用创新科技筑牢强军基石。那些我们亲手调试的参数、反复验证的数据,此刻都化作了钢铁洪流大国重器,正接受党和人民的检阅,正向世界展示中国军队的战略转型。这是历史的回响,更是未来的召唤;这是大国的威严,更是一代代军工人接续奋斗的传承。从仿制到自主研发,从跟跑到并跑领跑,我们正在书写着强军事业的新篇章。这篇章里,有先辈们的热血和期盼,有我们的汗水和智慧,更有未来一代的担当和梦想。</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二、从骡马兵车到国之重器</b></p><p class="ql-block"> 此次阅兵首次集中展示了我军力量结构新布局,45个方(梯)队按陆上作战、海上作战、防空反导、信息作战、无人作战、后装保障和战略打击7大作战群编组,所有受阅武器装备都是国产现役主战装备,是继2019年国庆大阅兵后我军新一代武器装备的集中亮相,首次亮相的500余台现役装备中新型装备占比很大。看着受阅装备平稳驶过长安街,我的指尖在掌心掐出深痕——那上面有我们攻关五年才破解的“复杂战场环境天地一致性壁垒”。</p> <p class="ql-block">  徒步方队“一老一新”的特色让我感慨万千:“一老” 是抗战老部队,让我想起那些功勋荣誉旗帜承载的苦难辉煌;“一新”是军事力量新布局,正是我们这些新时代军工人员的奋斗舞台。从实验室到试验场,从生产线到天安门广场,我们每个人都是强军路上的奋斗者。</p><p class="ql-block"> 铁流滚滚,战车猎猎。参阅队员们的感言是最好的印证:“这些年,数字化装备进营区……从<span style="font-size:18px;">‘</span>钢铁比拼’到‘硅片较量’,万人千车融进一张网。”这支军队正在从“体能+技能”走向“”智能+效能”。</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三、十年重塑之路</b></p><p class="ql-block"> 2015年天安门广场胜利日大阅兵后,习主席向世界庄严宣布:中国将裁减军队员额30万。人民军队在统帅的擘画下,开启了一个变革图强的新时代。</p><p class="ql-block"> 去年,我军调整组建信息支援部队,相应调整军事航天部队、网络空间部队领导管理关系。改革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体形成了中央军委领导指挥下的新型军兵种结构布局,包括:陆军、海军、空军、火箭军4支军种,军事航天部队、网络空间部队、信息支援部队、联勤保障部队4支兵种。</p> <p class="ql-block">  十年弹指一挥间。今天,人民军队体制一新、结构一新、格局一新、面貌一新,在中国特色强军之路上迈出坚定步伐。这支军队正在从“体能加技能”走向“智能加效能”,而我们有幸成为这一蜕变的亲历者、建设者和见证者。即便是在疫情期间,每天工作在会议室、车间、试验场,吃盒饭近三年,每年要参加500多个会,工作强度可想而知。记得那个炎夏的午后,我们在工厂制造车间为解决一个技术难题,经常争得面红耳赤,甚至感情出现危机,如今看来,这些都是值得的。</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四、从胜利走向胜利</b></p><p class="ql-block"> 80年过去了,世界发生了巨大变化。这次阅兵既是国力的展示,更是对先烈的告慰、对和平的宣誓。当联合军乐团奏响《松花江上》《在太行山上》《保卫黄河》等抗战经典旋律,受阅队形设14个排面寓意14年抗战,前排80名礼号手象征抗战胜利80周年。这一刻,我又仿佛看到了“妻子送夫上战场、母亲叫儿打东洋”“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等感人场面,看到了“万山丛中抗日英雄真不少、青纱帐里游击健儿逞英豪”的壮丽场景。</p> <p class="ql-block">  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 这不仅是响彻云霄的口号,更是历经血火考验的历史真理。从八十年前的抗战胜利到今天的富国强军,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信念从未如此坚定。</p><p class="ql-block"> 青山无言,永怀碧血;日月行天,以鉴丹心。这支军队的精神已融进祖国的江河、民族的星空,汇入天地凛然长存的浩气之中,与国家、民族、人民的脉搏一起,生生不息,永恒跳动。当最后一个方队通过天安门广场,我的泪水终于悄然滑落,这泪水,为历史而流,为今天而流,更为一个民族光明的未来而流。</p> <p class="ql-block">  从“骡马加步枪”到高技术武器装备,从传统方阵到现代力量布局,这场阅兵是对历史最深切的告慰,也是对霸权最底气的震慑,更是对未来最自信的宣告:一个珍视和平的民族,终将以强大的力量,守护好这来之不易的安宁与世界。</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