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阅兵式观后感</p> <p class="ql-block">2025年9月3日上午,我早早坐在电视机前,激动地等待着具有重大政治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的阅兵盛典。9月的北京,天高云淡,秋风送爽。镜头里,晨光洒在长安街上,雄伟的天安门城楼映入眼帘,我不禁想起1949年10月1日伟大领袖毛主席在此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场面——那种庄严与肃穆,至今令人刻骨铭心。</p> <p class="ql-block">一、训练记忆,汗水铸就的荣光</p> <p class="ql-block">此次阅兵式由徒步方队、装备方队和空中梯队共45个方(梯)队组成。看着受阅官兵挺拔的身姿和坚毅的面庞,我的思绪瞬间回到了他们在训练场上为了这份荣耀和责任的艰辛付出。从相关报道获悉,为了搞好这次阅兵,受阅官兵每天清晨5点开始训练,直到夜幕深沉。盛夏的训练场上,汗水浸透了一身又一身作训服,有的战士体力出现透支,体重下降了几十斤。徒步方队官兵更是必须达到“站立2小时纹丝不动,正步行进200米队形丝毫不乱”的严苛标准。这种严格的训练是对生理极限的挑战,但却无人叫苦无人喊累,因为有“一次受阅,一生荣光”的信念支撑着他们,有十多亿民众的力量鼓舞着他们。</p> <p class="ql-block">二、铁流滚滚,彰显强国强军力量</p> <p class="ql-block">电视画面中,新型武器装备在天安门前震撼驶过。这些现代化装备展示了我国国防力量的飞速发展,体现了我军适应科技发展和战争形态演变、打赢未来战争的强大能力,同时成为我国军队从“小米加步枪”的峥嵘岁月到“科技强军”新时代的铿锵宣言。新中国成立后,经过数十年的建设与发展,我国国防力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从开国大典上的“万国牌”到如今的“中国造”,从单一的传统主战力量到战力非凡的航母编队、无人智能、水下作战、网电攻防、高超声速等新型作战力量。历次受阅装备的变迁,清晰勾勒出人民军队现代化进程的发展脉络和不断走向强大的国防力量。</p> <p class="ql-block">三、抗战精神,永不褪色的记忆</p> <p class="ql-block">当56门礼炮鸣放80响的瞬间,我的思绪被带回到了80年前艰苦卓绝的抗日战场,并深刻领悟到,中国人民之所以能够在持续14年之久的抗日战争中取得胜利,最主要的是人民的巨大民族觉醒。如果没有民众的觉醒,没有全新的民族精神状态,是不可能使不可一世的日本侵略者最终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的。</p> <p class="ql-block">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进行的一系列抗争,就是中华民族觉醒的历史进程,就是中华民族精神升华的历史进程。这种民族觉醒和民族精神升华,在抗日战争时期达到了全新的高度”。可以说,抗日战争的胜利是觉醒了的中华民族的胜利,是升华了的中华民族精神的胜利。这种精神将永远值得中华儿女铭记、传承和发扬,这种精神将始终激励着人民军队奋勇向前,时刻准备为正义而战、为和平而战、为人民而战。</p> <p class="ql-block">四、传承历史,在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中续写荣光</p> <p class="ql-block">此次阅兵是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入新征程的首次阅兵,是人民军队奋进建军百年的全新亮相。这场浓缩在约70分钟里的强军画卷,以阅兵式与分列式两大篇章,立体呈现了新时代人民军队的崭新风貌。当看到“滚滚铁流”迈着铿锵步伐从长安街走过天安门前时,我顿时心潮澎湃,激动的心情难以言表;当阅兵式敬礼的瞬间,我不由自主地从沙发上站起来,以一个老兵的姿势向电视机里的国旗敬礼。这一刻,我深深为自己是一名共和国的军人而感到自豪和骄傲。</p> <p class="ql-block">阅兵式圆满结束后,我久久伫立在阳台窗前,心潮起伏、思绪万千。通过观看阅兵式,使我认识到,盛大的阅兵绝非只是震撼人心的视觉表演,其背后是国家力量的凝聚和国防坚定的决心。通过阅兵,我们向世界展示了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同时认识到,阅兵不仅是军队强大的战略威慑实力的展示,更是精神力量的传承,尤其是纪念抗战胜利的阅兵意义更显非凡,它警示我们勿忘国耻,居安思危,珍爱和平,从伟大抗战精神中汲取奋进力量。八十年前,中华儿女用血肉筑起保卫家园的长城;八十年后,我们要接过精神火炬,在民族复兴征程中续写荣光。</p> <p class="ql-block">作为一名退役老兵,我虽然已经褪去戎装,但保卫国家的初心永远不会改变。只要祖国需要,党在召唤,我随时准备付出自己的一切。</p> <p class="ql-block"> 2025年09月03日于昆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