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学情分析:</p><p class="ql-block">学生已掌握二年级的万以内加减法、表内乘除法等,但计算灵活性和应用题分析能力仍较薄弱,部分学生存在解题步骤混乱、粗心等问题(如吴虎城、杨翔宇、吴延奎等学困生)。不仅如此,学生的认知特点处于从直观思维向抽象逻辑过渡的关键期,需要通过操作活动(如观察物体、测量)建立空间观念,对生活化情境(如购物、时间计算)兴趣浓厚,但对分数和综合推理接受度较低。本班共有学生34人。整体来看,这个班的水平两极分化严重,大部分学生的基础知识、概念掌握一般,口算及乘法口诀掌握还好。在新的学期里,应加强培养他们的各种学习数学的能力,以提高成绩。对于自觉性较差的学生今后还需加强学习习惯的培养,如学前的预习、课后的复习等。在书写上还要继续提高要求,只有让学生在认真书写的基础上才有可能认真思考。</p><p class="ql-block">教材分析:</p><p class="ql-block">1、新旧教材变化</p><p class="ql-block">2025年秋季新版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材内容包括:观察物体、混合运算、毫米分米和千米、曹冲称象的故事、多位数乘一位数、数字编码、线和角、分数的初步认识、复习与关联等。</p><p class="ql-block">此次的新版教材有着重要变化,主要体现在单元整合和内容调整上。新版教材由原来的10个单元精简为7个单元,删减了“倍的认识",将“万以内加减法"前移至二年级。在数与代数领域,混合运算中新增了两步式题情境设计(如购物清单),多位数乘一位数内容中强化估算与笔算结合。不仅如此,图形几何部分也做了一些调整。本学期重点学习“观察物体"和“线和角”,而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内容被后置。观察物体增加了多角度观察实体(熊猫玩偶、积木组合),新增单元线和角来替代原来的长方形和正方形内容,重点学习直线与曲线、直角锐角钝角。此外教材里还新增了“曹冲称象"和“数字编码"等跨学科实践内容。在数学广角里,新教材还优化了“搭配问题”“时间规划”策略,强化应用能力。</p><p class="ql-block">2、新教材编排特色</p><p class="ql-block">(1)生活化的导入。如利用曹冲称象的“称重情境”来学质量单位,利用平时经常用的“倒计时"来学时间单位,更强调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p><p class="ql-block">(2)能力的进阶设计。通过操作活动(填数、搭立体图形)→推理训练(运算顺序整理)→问题解决(编码设计)逐层提升。</p><p class="ql-block">教学目标</p><p class="ql-block">1、知识技能:</p><p class="ql-block">掌握多位数乘一位数笔算(含连续进位及末尾0处理),能进行长度单位(千米/分米/毫米)换算,初步理解分数含义并比较大小。</p><p class="ql-block">2、数学思考:</p><p class="ql-block">通过观察物体发展空间想象力,运用“从条件出发"策略解决两步实际问题。</p><p class="ql-block">3、问题解决:</p><p class="ql-block">设计数字编码方案,用分数解释生活现象(如披萨分配)。</p><p class="ql-block">4、情感态度:</p><p class="ql-block">在“曹冲称象”等文化主题中体验数学智慧,养成严谨的计算习惯。</p><p class="ql-block">教学重难点</p><p class="ql-block">1、教学重点:</p><p class="ql-block">多位数乘一位数:通过方块图分解算理,设计“计算超市"游戏突破连续进位难点。</p><p class="ql-block">混合运算顺序:创编步骤儿歌:“先乘除,后加减,括号带头不能忘"。</p><p class="ql-block">分数含义与应用:使用月饼、苹果等实物模型操作平均分。</p><p class="ql-block">2、教学难点:</p><p class="ql-block">估算策略灵活选择:对比不同情境(如购物凑整vs工程用料)。</p><p class="ql-block">三维视图反推物体结构:小组合作搭积木+多角度拍摄验证。</p><p class="ql-block">千米与吨的单位量感建立:实地测量操场跑道、调查货车载重。</p><p class="ql-block">教学措施</p><p class="ql-block">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习活动。</p><p class="ql-block">2、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广。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平,多照顾中等生及思维偏慢的学生。</p><p class="ql-block">3、尽量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习;另外,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难易程度不同的作业。</p><p class="ql-block">4、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习的方法。</p><p class="ql-block">教学进度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