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爸观“9.3”阅兵有感

静听自然

<p class="ql-block">  窗外秋阳正好,电视机里的天安门广场旌旗猎猎。父亲坐在沙发上,腰板挺得笔直,那双布满老茧的手微微颤抖。当铿锵有力的步伐声从屏幕里传来,他混浊的眼中忽然泛起泪光,喃喃自语:“真好,真好啊……”这一刻,他不仅是我的父亲,更是一个经历了共和国沧桑巨变的老人,一个有着五十多年党龄的老党员,在用全部生命感受这场阅兵的重量。</p><p class="ql-block"> 父亲的泪水,是为从苦难走向辉煌的漫长征程而流。他生于1948年,童年记忆里是“吃不饱、穿不暖”的困顿。他常说小时候能吃上一顿白面就是过年,而这样的记忆,塑造了他对今天幸福生活最深刻的感恩。他亲身经历了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变,从“高粱面”的一日三餐到如今的衣食无忧,从田间地头的辛勤劳作到晚年生活的安稳闲适。这一切在他看来,都源于党的领导和国家的强盛。阅兵式上展示的先进武器装备,让他直观地感受到国家有力量保卫人民的幸福生活,因而格外激动。</p><p class="ql-block"> 父亲的激动,是源于血脉深处的家国情怀。他十八岁入党,在农村基层默默奉献了大半生。他对国家的感情,如同《吕梁英雄传》中那些从普通农民成长起来的英雄,带着泥土的朴实与坚韧。屏幕里,民兵方阵缓缓驶过,父亲下意识地摸了摸自己胸前并不存在的勋章——他是在向那些曾经的战友、时代的先驱致敬。他看到的是历史,是中华民族从“一盘散沙”到“众志成城”的不屈历程。他常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今天的中国。”这句许多人听起来或许像口号的话,于他,是用七十多年人生岁月验证的真理。</p><p class="ql-block"> 父亲的感恩,沉淀在每一天的平凡生活里。它不像舞台剧那样跌宕起伏,却如静水深流,滋养着我们这个家。它可能只是饭桌上绝不浪费的一粒米,是对孙辈“要好好学习,报效国家”的殷切叮咛,是村委会通知交党费时第一个响应的身影。这种感恩,早已内化为他生命的底色。他感恩的,不仅是时代的馈赠,更是那份“被看见”与“被铭记”。国家以如此隆重的仪式纪念历史,正是对他和他那一代人所付出青春、汗水与坚守的最好告慰。</p><p class="ql-block"> 阅兵仪式结束,父亲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他拉着我的手,反复说着:“你们这代人,要惜福,要奋进!”我握着他粗糙的手,仿佛触摸到了历史的年轮。这份从父辈心中流淌出的家国情怀,是如此真挚而深沉。它无需华丽的辞藻,却拥有撼动人心的力量;它跨越了漫长的岁月,依然炽热如初。</p><p class="ql-block"> 这是一个老农民对土地的眷恋,一位老党员对组织的忠诚,更是一个中国人对祖国繁荣昌盛最真挚的自豪。这份情感,必将如传承的火炬,由父辈交予我辈,再由我辈交予后代,生生不息,代代相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