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我是50后,我是老知青,我是老三届,如今已过古稀,记录上世纪我们的知青岁月,为纪念我们已逝的难忘青春。故事以叙事方式分集撰写我们被蹉跎的岁月。</p><p class="ql-block">半个世纪过去了。1969年尚未成年的我,被迫辍学而贴上了知识青年的标签,响应所谓毛泽东号召上山下乡,到农村广阔天地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了!</p><p class="ql-block">知青的标签、动乱的年代、蹉跎的岁月,最美妙的年华就在这样的岁月里消磨耗去。美曰:知识青年,实曰:识字少年。一个很无奈的岁月和很难忘的记忆!</p><p class="ql-block">我是在1969年初下乡,那是一个乍暖还寒的冬天。刚满十六岁。就现在而言,还是在爸妈怀抱撒娇的年龄。</p><p class="ql-block">离别时爸妈均被关押或集中学习起的,只有十四岁的妹妹相送。临行时去爸爸被关押的重庆机校告别,得到爸爸语重心长的话别是:“二娃子,爸爸不送你了,下去后要听毛主席的话,好好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等爸爸的问题解决了我就和妈妈一起下乡,我们一家再不分开了”短暂的相别就是在这样的无奈和眼泪之中,没有多言和多语、更没有父女柔情,只有不止的泪水......</p><p class="ql-block">当轮船缓缓驶出重庆朝天门码头时,我再一次泪流满面了,面对滚滚长江水,心潮似江水翻腾不息,人生第一次且前途未卜的远行起航了!</p><p class="ql-block">我是自己挂勾去到妈妈搞“四清”的长寿县古佛人民公社,离主城船行下水三小时左右,加上几十里徒步路程折腾到生产队已近黄昏。</p><p class="ql-block">我是直接插到农户家,这家农户姓雷,老两口加上一对与我年龄差不多的女儿。待走拢后,一家人用最朴实的方式接待安排了我的入户,把最好的一间瓦房让给了我,用最丰盛的晚餐款待了我。尽管如此,与我在城市的生活依然天壤之别,卧房是头顶青瓦、油灯照明、床铺谷草;丰盛晚餐是腊肉炒麦耙,藤藤菜蒸米饭、红糖煮无馅的糯玉米汤圆。这一切对我都太陌生,完全咽不下,也睡不着。第一夜就遭遇了跳蚤、臭虫、蚊子的狂吻,加上接下来的严重水土不服,全身红斑累累,又痛又痒、流脓流血,一直没完没了的困扰着我,这算是下乡后带给我的第一个严竣考验。妹妹虽小见状也心疼不已,像家长口吻一样,流着泪告诉我,不走了,留下来一直陪我。血浓于水的手足情还是替代不了接下去的漫长日子。没多久,妹妹还是离开我回城里了!</p><p class="ql-block">第一次远离自己的家,远离自己的家人,定居在这样一个穷乡僻壤的山沟沟,想爸妈、想家人、想朋友、想学校......。</p><p class="ql-block">那样的滋味只有经历过了才会有深深的体会。仰天长叹、以泪洗面都无济于事,谁也拯救不了我,惟有提醒骄娇二气过的自己,坚强再坚强地硬挺着必须得坚持下去。</p><p class="ql-block">(图片来自网络。后续且听下回)</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