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颐和园主要景点景观灯随拍

武京林

2025年9月2日<div>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北京将亮起景观灯,昨天晚上抽空去了一趟,颐和园里游人很少,6点50左右十七孔桥最先亮起了灯,接着颐和园的主要景点都亮灯了,从东宫门进走过长廊到随走随拍记录一下吧。</div> 6:35分 我进园的时候天还没有全黑,在水木自亲殿前拍了一张,水木自亲殿前的架子名为“探海灯杆”,当时还没有开灯的。 6:50长廊的灯亮了 长廊这么清净的时候我只是在口罩期间遇到过,今天一个天气一般,再有就是明天大阅兵,旅行社没有带游客进园,所以难得的清净,拍一张记录一下,和那年春节时拍的差不多,但是没有红灯笼点缀。 终于看到有游人过来了。 留佳亭<br>  长廊上第一座八角亭,亭名为乾隆所取,匾额是乾隆亲笔书写,是清漪园的旧物。“是亭曰留佳,盖因纳赏起”,是乾隆的诗句。“佳”特指春天的景色,意味长留佳境。 抬手还还拍了亭子的顶部,四周的壁画也很漂亮,但时间紧没有拍照。 寄澜亭<br>是长廊上第二座亭子,象征夏天。意为着寄托情怀于波澜。寄澜亭的匾额已是“慈禧太后御笔之宝”。 秋水亭<br>秋水亭匾额是乾隆所书,取自唐王勃《滕王阁序》“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清遥亭<br>位于长廊的西部,宽广的昆明湖烟波浩北,西堤如一条绿带飘向远方。<div><br></div><div> 颐和园长廊及四座亭子,不仅展示了中国传统建筑的精美和巧妙设计,还蕴含了丰富的内涵和历史意义。这些建筑不仅是园林景观的一部分,更是传统文化和艺术的体现。</div> 长廊还有一段在维修。 在长廊的拐角处拍了一张。 鱼藻轩 在这里拍过很多次落日,平日这里会坐很多游人赏景,今天难得没有游人。<div>  颐和园的鱼藻轩,始建于清朝乾隆时期的清漪园,是一座三楹敞轩,内部装饰着苏式彩绘。这里是慈禧皇太后和崇庆皇太后的观览和垂钓之地。</div> 往西走到石舫,但石舫亮的灯也不多,外围黑乎乎的,拍了两张就往回走了。<div>  石舫建成于乾隆二十年(1755),舫身系用巨石雕砌而成,通长三十六米,原有中式舱楼,一八六〇年被英法联军烧毁,光绪十九年(1893)重建时改为洋式舱楼,并取“河清海晏”之意,命名为“清宴舫”</div> 远观豳风桥,有点儿远拍的不是很清晰,。 站在云辉玉宇牌楼前拍了一张有佛香阁的照片。 回身又拍一下排云门, 昆明湖北岸 回到水木自亲殿前又拍了一张,但“探海灯杆“还是不清楚。 窗花 这里是玉澜堂的西向外,口罩期间在里面拍过一段延时的小视频,现在想想再拍那样无游人的延时片已经很难了。 “探海灯杆“还挺清楚的。 站在玉澜堂墙外拍了几张佛香阁的照片。 颐和园东岸拍的佛香阁。 通往知春亭的桥。 快到十七孔桥了,已经八点多了,颐和园八点静园,保安大哥还不错,说您别着急,一会儿从新建宫门出去就可以了。 这个是经典机位,一定要来一张。 在十七孔桥桥头拍了一张。 绕到十七孔桥的南侧又拍了一张。<div>这时候已经是晚上8点20左右,还饿着肚子呢,赶紧回家吧。颐和园太大了,如果是7点开灯也就能走颐和园的半圈,西堤的几座桥都没有走到,以后有机会再说吧。</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