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抗战遗址】瞻仰南岳忠烈祠

东方之珠

<p class="ql-block"><b>美篇昵称:东方之珠.</b></p><p class="ql-block"><b>美篇编号:19827148.</b></p><p class="ql-block"><b>探寻景点:湖南衡阳•南岳忠烈祠.</b></p> <p class="ql-block"><b>  今天是2025年9月3日,缅怀先烈弘扬民族精神的重要日子,上午北京天安门广场焕然一新,5万人参加的集会,隆重举行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阅兵式。习近平主席做了重要讲话:“中华民族是不畏强暴、自立自强的伟大民族。当年,面对正义与邪恶、光明与黑暗、进步与反动的生死较量,中国人民同仇敌忾、奋起反抗,为国家生存而战,为民族复兴而战,为人类正义而战。”感人致深的讲话,激励各族人民砥砺前行,我们将“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b></p> <p class="ql-block"><b>  岁月如梭,80年前的1945年8月21日下午3点40分,全中国人民盼望胜利的时刻,今井武夫代表日本政府在湖南省怀化芷江无条件投降,日本侵略者向中国人民低下罪恶的头颅,递交了百万侵华日军的兵力部署图,签署了中字一号投降备忘录。终结了八年抗战,人民的胜利!2021年4月16日我和老伴环游贵州,曾去过湖南怀化芷江,参观受降遗址,</b><a href="https://www.meipian.cn/4ns2he6v" target="_blank" style="background-color:rgb(255, 255, 255); font-size:18px;"><b>【探秘之星征文】胜利的这一天·抗战胜利受降旧址</b></a>。<b>为纪念这一胜利,当时的国民政府以决议形式确定每年9月3日为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195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务院正式将纪念日定为9月3日。(图片源于芷江抗日战争胜利纪念馆)</b></p> <p class="ql-block"><b>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提醒人们:和平与发展的今天,是无数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人们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以坚定的步伐,继续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奋勇前进!在抗日战胜利80周年的特殊时刻,我和老伴怀揣着无比敬意,于2025年4月11日去南岳衡山特意去了香炉峰下,瞻仰【南岳忠烈祠】,该祠是原国民政府在大陆为纪念抗日阵亡将士建设的唯一一处大型烈士纪念陵园。历史感厚重,缅怀抗战英烈,了解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b></p> <p class="ql-block"><b>  南岳忠烈祠,是在1938年开始筹建,1940年动工,1943年落成的,它是中国建筑最早、规模最大的抗日战争纪念陵园,也是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纪念地之一;中华民族阵亡将士的总神位就设立于享堂内。该祠当时是由国民政府及社会各界捐资修建,由第九战区司令长官兼湖南省政府主席薛岳将军主持筹建。</b></p> <p class="ql-block"><b>  忠烈祠整个建筑风格是借鉴了南京中山陵的风格,所以忠烈祠也有小中山陵之称。占地180亩,分为祠宇和墓葬两大部分。祠宇为宫殿式建筑,中轴线上依次有牌坊、七七纪念碑、纪念堂、安亭战役纪念亭、享堂共五进建筑;墓葬区安葬有郑作民、孙明瑾、彭士量等12座将军墓和37军、74军等7座集体公墓。安葬37军60师全体2128名阵亡将士,该部队在湘北会战中阻击日军近卫师团,全员殉国。牺牲惨烈,令人触目惊心,前事不忘,后事之师。</b></p> <p class="ql-block"><b>  衡山摆渡车上只下来我们3人,眼前就是忠烈祠的第一进:〔牌坊〕,它是三拱石牌坊,上方镶嵌着汉白玉石碑,竖刻着“南岳忠烈祠”五个鎏金大字,由薛岳将军题写。</b></p> <p class="ql-block"><b>  南岳忠烈祠,祠宇部分,从牌坊到享堂是在一条中轴线上,连接在一起,空中俯视整个陵园掩映在苍松翠柏中,意为烈士名垂青史,安息名山。(图片源于网络)</b></p> <p class="ql-block"><b>  我们怀着无比感慨的心情穿过牌坊,步履沉重地踏入烈士陵园,漫步在长长的墓道上,整个祠宇是依山势而建,前低后高,祠宇坐北朝南,排列有序,左右对称。庄严肃穆,松柏苍翠,肃穆之感扑面而来,仿佛在为英烈默哀。</b></p> <p class="ql-block"><b>  陵园内绿树成荫,绿草如茵,这片宁静而庄重的土地,沉浸在一片深沉的哀思之中。高耸的”七七纪念碑”像一座寂静的守护者,伫立在广场中央,无声地向世人述说着英雄的故事。两边有告诫人们的标语牌:"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b></p> <p class="ql-block"><b>  第二进:〔七七纪念碑〕通体采用花岗岩砌筑,制作精致,造型为五颗炮弹,一大四小,相拥而立,挺拔伟傲,直指苍天,象征汉、滿、蒙、回、藏等各民族团结一心,同仇敌忾的共同抗战精神。正面及左右两面镶嵌了汉白玉“七七”二字,意指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和全面抗日战争爆发。</b></p> <p class="ql-block"><b>  背面青石碑上刻有薛岳题的《七七纪念碑铭》:“寇犯卢沟,大波轩起。捐躯卫国,忠勇将士。正气浩然,彪炳青史。汉族复兴,永湔国耻。”读罢铭文令人荡气回肠。</b></p> <p class="ql-block"><b>  “七七纪念碑”,是抗战历史的重要见证。不仅记录了日冦侵略行径给中华民族带来的苦难历程。更铭刻了无数英烈的牺牲与奉献,浩气长存,永垂不朽,让我们世代敬仰。</b></p> <p class="ql-block"><b>  南岳忠烈祠,这座承载着沉重历史的殿堂,见证了无数抗战英烈的英勇事迹。铭刻着中华民族团结御侮,共赴国难的历史,纪念着英烈们舍生忘死,为国为民的雄心。</b></p> <p class="ql-block"><b>  继续前行为第三进:〔纪念堂〕,正门上方匾额“纪念堂”三个字原为国民政府主席林森所书,1953年被毁。如今这块匾额是由前民革副主席屈武题写。纪念堂为三开间,正中立着一块高6米的汉白玉石碑。碑上刻有薛岳写的《南岳忠烈祠纪念堂碑记》,东西次间为《南岳与抗战》陈列展厅。</b></p> <p class="ql-block"><b>  《南岳忠烈纪念堂碑记》纪述了建忠烈祠的历史背景以及经过,同时讴歌了烈士们为国捐躯视死如归的崇高精神。</b></p> <p class="ql-block">  <b>我们来到了纪念堂两侧的展厅,门额《南岳与抗战》展览,展示抗战历史。南岳衡山在五岳当中唯一的一座抗日名山,在抗战时期也是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展厅中陈列着南岳与抗战大量的史实图片,反映出南岳在抗战时期的真实写照。再现了中华民族同仇敌忾,抗日救亡的生动史实。</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抗战全面爆发</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国共合作共同御敌</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1937年7月7日,日军悍然发动了震惊中外的“卢沟桥事变”,开始了蓄谋已久的全面侵华战争。在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危机关头,由中国共产党倡导的以国共两党和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b></p> <p class="ql-block"><b>  在1938年召开的“第一次南岳军事会议上”,中共代表周恩来和叶剑英分别以军委会政治部副部长与第18集团军参谋长的身份参加了此次会议。会上,许多将领提到阵亡官兵多“暴尸战场”,不能掩埋,言者伤心,听者敛容。国民政府由此决定在南岳衡山修建公墓,纪念抗战捐躯烈士。</b></p> <p class="ql-block"><b>  蒋介石在南岳主持召开了四次最高军事会议,总结抗战得失,研讨抗战方略。</b></p> <p class="ql-block"><b>  国共南岳携手创办抗日游击干部训练班,共办了三期,培训学员3108人。通过训练,游干班的学员坚定了抗战必胜的信心,把所学理论知识和战略战术。运用到各大战区和敌后战场上,推动各游击战的发展。1939年4月18日-19日,周恩来到南岳游干班为全体学员作《中日战争之政略与战略问题》的演讲。叶剑英在《救亡日报》上发表了《游击战线上目前军事问题》。</b></p> <p class="ql-block"><b>  巍巍南岳建祠</b></p><p class="ql-block"><b> 祭祀抗战英烈忠魂</b></p><p class="ql-block"><b> 为了纪念抗战中为国捐躯的忠勇将士,国民政府决定在南岳修建忠烈祠和烈士公墓。在第九战区司令长官兼湖南省政府主席薛岳的主持下,南岳忠烈祠于1938年筹建,1943年落成。</b></p> <p class="ql-block"><b>  南岳忠烈祠五大主体建筑</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南岳佛道奋起</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投身抗日救亡运动</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抗日战争爆发,全国人民掀起了抗日救国的高潮,在周恩来和叶剑英的亲切指导下,南岳僧人和道士本着慈悲为怀、救苦救难的佛教精神,高举抗日救亡旗帜,成立了南岳佛道救难协会。</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1939年4月,周恩来给衡山“上封寺”演文和尚题词“上马杀贼,下马学佛”。鼓励僧人积极投身抗日救亡、护法爱国运动。</b></p> <p class="ql-block"><b>  通过挖掘展示南岳的抗战历史,为的是让大家以史为鉴、毋忘国耻、缅怀先烈,弘扬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b></p><p class="ql-block"><b> 忠烈祠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史上东方战场最雄伟的抗战英烈大型陵园,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点、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b></p> <p class="ql-block"><b>  纪念堂后面是通往享堂的276级石阶,象征着抗日战争中牺牲的276位中高级将领。分两侧而上,共有九层,石阶中间绿茵草地中用白色大理石片镶嵌着“民族忠烈千古”六个醒目的大字,把忠烈祠烘托的更加庄严肃穆。石阶两侧是青松翠柏如卫兵拱立,给人一种庄严肃穆之感。</b></p> <p class="ql-block"><b>  此时陵园沉静幽深,庄严肃穆,只有风声掠过树枝声、鸟呜声打破沉寂。我们三人刚从衡山下来,276级台阶又横卧眼前,真可谓身心俱疲,我们是奔八的年岁,真是又一次身心挑战!但正是那份对历史的敬畏与民族精神的执着,支撑着我们拾阶而上通向幽深处。</b></p> <p class="ql-block"><b>  走到第六层时,是第四进:〔安亭战役纪念亭〕这座亭子是为了纪念上海淞沪会战的最后一次战役“安亭战役”中牺牲的将士修建的。亭中的纪念碑,原刻有安亭战役史事,现在改为无字碑,意思是忠烈们的英勇事迹,是无法用文字来表述的,要我们用心去缅怀!</b></p><p class="ql-block"><b></b></p> <p class="ql-block"><b>  纪念亭左边立有一块双面刻着“游人到此,脱帽致敬"的致警碑,是当时的原物。在南岳忠烈祠这一特殊场所,脱帽更是一种情感的表达,是对抗战英烈无私奉献和英勇牺牲的深深敬意,也体现了游人对英烈的敬仰与缅怀。脱帽是一种传统的敬礼方式,表示对逝者的尊重和对历史的敬畏。</b></p> <p class="ql-block"><b>  我们到达忠烈祠的最高处,第五进:〔享堂〕,远远望去正门上方悬挂着鎏金匾额“忠烈祠”,款署蒋中正,这块匾额是当年蒋介石亲笔写的原物。仔细看三个字中,"烈”字少一点,见仁见智,众说不一。试想,蒋介石题词的时候,抗战尚未结束,已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他坚信抗战一定会胜利,但他希望在以后的战争中牺牲的烈士要尽量少一点。勿忘国耻,缅怀英烈,向抗战英雄致敬!</b></p> <p class="ql-block"><b>  1943年7月7日,忠烈祠举行落成典礼时,由薛岳将军主祭,他站在祭坛前朗读着祭文:“抗战以来,各忠烈将士,即日入祠,岁时奉祀”。并宣告:自即日起,所有抗日阵亡将士一律入祠祀享,并且规定每年的7月7日为公祭日。</b></p> <p class="ql-block"><b>  享堂内呈十字型,这里是举行祭祀活动的场所,可容500人同时瞻仰。正面是祭坛,坛后耸立着一块巨大的汉白玉石碑,题有“抗日阵亡将士总神位”。左右分列22座第一、三、九战区各次战役阵亡将士神位。这些牌位不仅是对英烈们的缅怀,更是那段抗战历史的见证。我怀着沉重的心情,向这些为国家、为民族英勇抗争的英烈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b></p> <p class="ql-block"><b>  祭坛下方,镶嵌着一块青石碑,上面镌刻一首回文诗,以独特的回文形式,寄托了对抗日英烈的哀思与敬仰。落款是“中华民国三十一年五月”,未有署名。按通常从右往左读:“恭立忠烈祠,以祠忠烈神。我怀忠烈魂,誓继忠烈神。”诗文可横竖、左右回读,体现“忠烈精神”的永恒循环。</b></p> <p class="ql-block"><b>  享堂的东西两侧还有记载着张自忠、郑作民、佟麟阁、赵登禹等37位将军生平事迹的石碑、总理遗嘱及国民党要员的题词。</b></p> <p class="ql-block"><b>  石碑上铭记了烈士的事迹与肖象,我一个一个地在浏览着37位英烈碑,一种难以名状的情感在胸中翻涌。他们殉国时,职位最高的是张自忠和李家钰二将军,两人均被追授陆军上将。其余的中将11人,少将22人,上校2人。37位烈士超过50岁有两位,40岁以下者竟有18位之多,最年轻的方淑洪中将年仅27岁。英烈们是在不同战役中殉国的,为国家和民族付出年轻的生命,向他们致敬!缅怀抗战英烈,弘扬爱国精神,他们的精神将永远激励我们前行。</b></p> <p class="ql-block"><b>  “壮丽山河,来之不易;青山忠烈,永世铭记。”</b></p> <p class="ql-block"><b>  在这里,我不仅深切缅怀了英烈们的牺牲与奉献,更感受到了民族精神的深厚底蕴。由于时间关系,我怀揣着崇敬、感恩与使命感的心情离开忠烈祠。</b></p> <p class="ql-block"><b> 南岳忠烈祠是中华民族团结御侮、共赴国难的象征,是凝聚两岸情感、促进国家统一的重要纽带和桥梁。作为抗战纪念地,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它成为人们了解抗战历史、感受民族精神的重要场所。</b></p><p class="ql-block"><b> 抗战英烈所展现的爱国主义精神、英勇奋斗精神等,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要传承这些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b></p> <p class="ql-block"><b>  我怀着久久不能平静的心情走出陵园,忠烈祠不仅是对历史的尊重,更是对那些为国捐躯的英烈们的缅怀。南岳忠烈祠提醒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不忘英烈牺牲。只有了解历史,才能更好地珍惜现在,展望未来,守护这来之不易的和平。</b></p> <p class="ql-block"><b>  "青山有幸埋忠骨,黄土无情化国殇。”忠烈祠两边山头的苍松翠柏中,是公墓区,有19座大型烈士陵墓。由于闭园时间在即,我们就不能去瞻仰墓葬区。总之,南岳忠烈祠虽然游人稀少,但这里的历史意义和纪念价值很值得一访。</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