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纳文国家公园(2)- 布林巴悬崖、岩石池、米奇溪、瓦伦巴峡谷和苔藓花园

HUILI

<p class="ql-block">6月11日,离开那座在昆土兰中部被广阔的平原和无边无际的天空所包围,具有典型的澳州内陆乡村的魅力和特色的内陆小镇罗马(Roma),去往我们的目的地卡纳文国家公园(Carnarvon National Park)。</p> 到达住宿地 离开镇子没多久,手机信号就没了。过惯了信息满天飞的日子,一旦离开现代化的交流工具,还真有点不习惯。<br> 清晨的阳光洒在广阔的大地上,凉风从微开的车窗溜进来,带着一股草木和泥土的清香;车载音乐声与导航仪偶尔的提示音奇妙地混成和弦;每一个时刻都是不同的惊喜:变幻的植被、觅食的羊群、一早就忙活的修路人、公路火车(road train)车厢内探着头向我们张望的牛;··· ··· <p class="ql-block">前不沾村后不着店的一个路边休息点,食品车每天在这里卖咖啡和一些简单的食物。赶早出行的过往车辆的司机们,好像都知道这个路边食品车,正好小歇和早餐。</p> 驶过的每一程都是与未知的浪漫邂逅,每处转角都可能遇见让心灵震颤的惊喜。鸸鹋(emu,Dromaius novaehollandiae),澳洲国徽上象征着这个国家的标志性的本土动物。它无法轻易的后退,象征着一个不断前进的国家。这种澳大利亚特有的不会飞的鸟类,是澳大利亚最高,在世界上仅次于鸵鸟的第二高活鸟。 白面鹭(white faced heron, 学名:Egretta novaehollandiae),在小溪中将五彩世界带入人间童话,让快乐随涧流在心底潺潺蔓延。 <p class="ql-block">黑鸢(black kite,学名Milvus migrans),<span style="color:rgb(0, 0, 0);">优雅的猎手,天空的舞者。</span></p> 想绕路去一下昆士兰中部砂岩中最大的天然水体努加努加湖(Lake Nuga Nuga),误打误撞进了私人牧场。车轮碾压的红土路两边是一望无际的金色草场,沿地平线推向天边,与蓝天连为一体。 <p class="ql-block">在天高地阔,远山如黛,草原无垠的牧场,一任车子奔驰,人也随之飞扬。直到车子开到了牧场深处主人家门口。告诉我们私闯了民宅,警察就不叫了,自己原路能开多快就开多快,滚了回去。努加努加湖今天是别想看了。</p> <p class="ql-block">下午3点,到达Takarakka Bush Camp营地。它现在由BIG4 Breeze拥有,是一个大型大篷车公园,三面被卡纳文溪包围。这个可爱的公园里,有很多树木和野生动物,包括许多当地的袋鼠和小袋鼠,小溪里还有鸭嘴兽(尽管我们没有看到任何鸭嘴兽)。供水来自小溪,一个大型太阳能农场为营地供电。</p> 守在门口的袋鼠和鹦鹉以比旅馆接待人员更多的热情,欢迎了我们。 预订的固定帐篷还算宽敞,可以住5人,有一冰箱,有凉台,旁边还有自己的洗浴室。这是我们四个晚上的家。 在这里住宿的大部分人,则是以自己的大篷车或者自搭帐篷为家。 宿营地提供共用的厨房设施和洗浴房。 <p class="ql-block">宿营地有极好的自然条件。它背靠一个小山包,到来的人们可以在进山之前先预热一下,到山梁上眺望不远处那个在3500万至2700万年前由火山铺设的火成岩覆盖的高原和山脉组成的似乎从另一个星球上拔起的风景地。</p> 山下的营地旁是清澈的溪流。我们没有看到这里的鸭嘴兽,但很幸运得与雉鸦鹃(Pheasant coucal,学名为Centropus phasianinus‌)有一面之缘。<br>。 晚上餐厅有预订的晚餐供应。我们吃过两餐披萨,一餐炸鱼和土豆条,还有一餐汉堡。典型的西式高能量快餐,打发辛苦了一天的游人,正好。 <p class="ql-block">在卡纳文峡谷徒步一天后,没有什么比手捧酒杯,悠闲地围篝火而坐,把自己陶醉在自然恬静的生活中更轻松惬意了。闪烁的篝火中会随火光跳出肯尼夫兄弟(Kenniff Brothers)的故事,那个在拓荒年代最后一批在卡纳文落户的丛林游侠。不远处传来民间吉他演奏的音乐,为美好的一天画上圆满的句号。</p> 晚饭后,我还有一项公务需要完成:上网。整个营地,只在接待厅附近能接收到住地的Wi-Fi。但接待处5点关门,只能待在室外,迅速上网检查和回复当天信息。紧依着电热炉,仍然受不了室外只有10度的气温,还有凉风。恨不得把整个身体放到炉子上烤。不到六点,所有的人都受不了这里的寒气,回房了。剩我“独坐青灯古佛旁”。我马上也得打道回府,要不就冻冰棍了。回屋早睡早起,跟上大自然日落而息,日出而作的韵律,回归自然。 布林巴悬崖 <p class="ql-block">卡纳文峡谷是昆士兰中部半干旱中心的绿洲,高耸的白砂岩的悬崖形成了一个壮观的陡峭峡谷。布林巴悬崖(Boolimba Bluff)是一个不在山谷里,但在卡纳文溪上方200米山梁上的悬崖。</p> 从公园服务处开始的步道边,常有人们留下的木棍,为没带登山杖的人们提供方便。 200米的绝对海拔高度,是一个景观变化的视觉盛宴。我们开始的山沟,是棕榈和蕨类的世界。 澳洲的昆士兰是摩尔大苏铁(Macrozamia moorei)的原生地,而它们主要分布在卡纳文峡谷。摩尔,得名于植物学家和植物收藏家查尔斯·摩尔(Charles Moore,1820-1905),他是1848-1896年澳大利亚悉尼皇家植物园的园长。来到峡谷,不遇见它都不可能。它在自然界中可以长到10米高,是澳洲最大的苏铁,也是世界上最大的苏铁之一。峡谷中成片的铁树林在我们面前呈现出一种不真实的史前气息,仿佛会有恐龙在其中游荡。它们总能给人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 摩尔大苏铁的果实有毒。牧场中,常把它单独围起,防止牲畜误食。原住民常将它们作特殊处理,去毒后食用。 卡纳文扇叶棕榈(Livistona nitida),是这里的另一种特有植物。林中的棕榈,伸展开翡翠的折扇。那每片的裂叶都是大地的指纹,将阳光编织成流动的网格。它们在道森河(Dawson River)流域的泉水和水道栖息,在轮回中完成对大地的素描。 蕨类植物从地面缓缓舒展成羽状的手掌,蜷曲的幼叶像婴儿攥紧的拳头。这些从石炭纪穿越而来的绿精灵,用锯齿状的叶缘切割林间疏落的阳光,让金色光斑在叶面舞蹈。那些老迈的植株将棕褐色的枯叶层层叠成襁褓,新生者则从腐殖质中探出提琴头般的嫩茎,用螺旋状的生长轨迹书写比人类文字更古老的密码。 沟壑里,到处点缀着星星点点的小花,有的如碎水晶串成的铃铛,风过时泛起瓷质的轻响;有的像被朝阳染过指尖的少女,蜷曲的花瓣边缘还留着胭脂色渐变。它们从树根裂缝、倒木断面甚至小鸟遗忘的果核旁钻出来,用荧光笔般的明艳色彩,在墨绿的森林底稿上做着即兴批注。 晨光穿透桉树的窄叶,整片森林宛如被金色的琴弦拨动。桉树混交林中,鸟类群落正上演着层次分明的声部协奏——这既是生存的博弈,亦是生命的礼赞。嘈钟鹊(Strepera graculina)具有旋律的金属音质掠过林冠;笑翠鸟(Dacelo novaeguineae)高昂的笑声为森林带来喜感;颜色鲜艳的各色鹦鹉此起彼伏的合唱,是森林里最美的交响曲。 从卡纳文峡谷主道插入到布林巴悬崖的分道,周围环境从充满古老蕨类植物的森林,到散落着巨石的崎岖岩石山林很快地变化着。 穿过悬崖上的一条窄缝,到达一个很短但异常陡峭的上升点。这段300米路段,包括台阶和在陡峭地段搭起的短梯,沿悬崖峭壁把我们带到悬崖的顶部。 这是一段令人振奋的峭壁之旅。悬垂的岩檐如天使之翼,风蚀的褶皱如老者的皱纹。每一道沟壑都是地质年轮的密语,自然在此完成一场无声的装置艺术。 壮观的白色砂岩悬崖是卡纳文国家公园的重要特征。 悬崖架上的植被与我们在溪流沿岸或受保护的峡谷中看到的植被又大不相同。这里更加干燥,土壤通常为沙质且贫瘠。这里的植物是适应了恶劣环境的顽强幸存者。山脊上的一片虎皮鹦鹉林(Lysicarpus angustifolius)就是这样一种幸存者。这种树自然生长在昆士兰州中部和西南部,拥有独特的疏松纤维状棕色树皮。其狭长的蜡质叶片可以防止树干水分流失。 瞭望台上是一片壮丽的高地景观,由山脉、高原和峡谷组成。昆士兰中部砂岩带占地约82,000平方公里。该地区至少有25座独立的山脉从大分水岭向外辐射。在我们的西边,一系列玄武岩顶的高原海拔超过1,000米,被称为“昆士兰屋脊”。 布林巴悬崖下面,正对面的南部是悬崖卡纳文峡谷。 卡纳文高原是澳大利亚一些主要河流系统的分水岭。在我们西边,沃里戈河(Warrego River)和巴库河(Barcoo River)发源于卡那卡纳文的高地。沃里戈河蜿蜒向南,绵延一千多公里,最终汇入南澳大利亚的墨累-达令盆地(Murray Darling Basin)。巴库河向东流淌,汇入昆士兰的主要河流。在雨季,这些河流泛滥成灾,最终流入艾尔湖(Lake Eyre)。卡纳文溪的河水在这里向东流动,汇入彗星河(Comet River)、麦肯齐河(Mackenzie River)和菲茨罗伊河(Fitzroy River),最终在罗克汉普顿(Rockhampton)汇入太平洋。 大约1亿年前,地壳隆起,将这片区域抬升形成高原,并在砂岩中形成了我们现在看到的对面垂直的裂缝和节理。约2000万至3000万年前,熔岩渗出砂岩平原,最终冷却形成了一个抗侵蚀的覆盖层。从那时起,水和风的力量逐渐雕琢出了这个巨大的峡谷系统,并暴露出多层古老的岩石。我们站立的这片区域曾经是一片广阔的河流泛滥平原。数百万年来,层层叠叠的粗粒沉积物逐渐沉积,并渐渐硬化成砂岩。我们脚下的岩石是当年的洼地,大约有1.8亿年的历史。岩石上的坑印,是由缓慢流动的水流冲刷细沙形成的。 立于由细沙上缓慢流动的水的作用形成的坑痕前,感受1.8亿年来地质的运动和变化,这种时间的穿越让大脑细胞瞬间以几亿年的速度回拨。 <p class="ql-block">在布林巴悬崖瞭望台的砂石上,用指尖抚过嶙峋的岩壁,用脚掌轻踏细沙形成的凹坑,我们正以亿年为单位的时光流程感受时间的厚重。山谷里,卡纳文的扇叶棕榈,摩尔大苏铁,不仅是远古时代的见证,更是自然奇迹的化身‌。它们的存在,是生命适应力的巅峰之作,在荒野中绽放亿年,堪称自然界的哲学诗篇‌。</p> 岩石池 岩石池(Rook Pool),由数千年来洪水的湍急水流从卡纳文溪的河床上冲刷而成。溪流的刻刀在此停驻,遗落一颗未完成的星座,成了大地盖在镜面上的篆章。 卡那封溪沿岸有几处深水池,但岩石池是唯一允许游泳的地方。夏日里,游人们会像这池子里的鸭嘴兽和乌龟一样,到池中感受涟漪与岩脉共振,在日夜拓印篆刻的沧溟之印中留下属于自己的记忆。 米奇溪 <p class="ql-block">沿着米奇溪(Mickey Creek)漫步,进入狭窄的侧峡谷,那里的步行道变成了在岩石上跳跃的冒险。经常看到沼泽小袋鼠在这里休息。</p> <p class="ql-block">米奇溪的步道还算轻松容易。我们沿着小溪边的小路漫步,沿途可见残存的雨林、卡那封扇形棕榈树和古老的苏铁树,可以听到溪水缓缓流过峡谷的潺潺流水声。溪水被岩石阻挡,形成了一个个水潭。</p> <p class="ql-block">不同的动植物栖息地在米奇溪这里相遇。 一条古老的砂岩山脊定义了这条从水道的边缘,一直延伸到一个开阔的林地小山谷的悬崖线为铁线莲岭(the clematis gorge)。它由卡纳文峡谷中一些最古老的砂岩沉积物——铁线莲群组成。铁线莲山脊有约40°坡度,这是在2.3亿年前大陆架的重大压缩期间被推起形成。</p> 沃伦巴峡谷 <p class="ql-block">沃伦巴峡谷(Warrumbah Gorge)是一个惊喜,也是我们在卡纳文峡谷的第一天的亮点。这是米奇溪峡谷步道的一个小的分道。老实说,如果没有<span style="font-size:18px;">沃伦巴峡谷</span>,米奇溪的步行也就很一般了。</p> 徒步1.5公里后,到达有标识的小径的尽头和峡谷的起点。从这里开始,随着峡谷变窄,阳光消退,唯一的出路就是在溪间的岩石上跳跃的行走。<br> <p class="ql-block">溪流切割陡然立起的巨岩,鬼斧神工地劈开巨岩,一条狭窄而壮观的峡谷令人震撼。小溪有少量的水,继续沿着峡谷走不是很容易,但在岩石上的跳跃穿行,让人感受到生命的活力。</p> <p class="ql-block">峡谷以柔和的曲线、古朴翠绿的苔藓、峡谷里的回音、一线天上悬吊的岩石,令人叹为观止。一个难以置信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垂直的岩壁如同被天神斧劈,组成巨型的管风琴。曲流在谷底刻下蛇形轨迹,与管风琴旋律和唱着轻快的岁月欢歌。</p> <p class="ql-block">峡谷是大地最诚实的诗人——它用陡峭的崖壁书写孤独,用曲折的溪流吟诵韧性。站在谷底仰望,那些被风雨剥蚀的岩层,恰似时间留下的批注:最深刻的美丽,永远诞生于破碎与重塑之间。</p> 苔藓花园 <p class="ql-block">从卡纳文公园管理处的峡谷主道出发,2.8公里处的分道,将我们带到650米外的苔藓花园(Moss Garden)。</p> <p class="ql-block">小道经过卡纳文的一些经典景色:高耸的砂岩、清澈的溪流、古老的棕榈,伴着鸟儿的鸣叫和我们有节奏的脚步声,我们走入了一个梦幻般的苔藓世界。</p> <p class="ql-block">一座搭建的木板路通向花园。迎接我们的是高耸的砂岩墙,岩墙上隐藏的裂缝里滴落着清亮的水滴。砂岩被柔软、郁郁葱葱的绿色苔藓覆盖,创造了一个生动的纹理和生命的挂毯。在苔藓花园的中心,点缀着一个瀑布,溪水从栖息在上面的岩面优雅地坠入园中的池塘,为周围环境增添了舒缓和温柔。</p> <p class="ql-block">我们头顶上的砂岩,像海绵一样吸满了水。几千年来,砂岩中的水慢慢渗透,直到它遇到一层叫做页岩的坚不可摧的岩石层。水无处可去,侧向移动,从墙壁中滴出。持续的水分供应维持着这个美丽的苔藓和蕨类植物绿洲。</p> <p class="ql-block">头顶的砂岩,是大地的海绵。每一道孔隙都是虔诚的吻,接住云朵的泪、暴雨的箭、晨露的私语与夜雾的叹息。清亮的水滴线,像古老的羊皮卷,记载着数千个春秋的水文--那些未被蒸发、未被阳光劫掠的,全都成为了水的透明的记忆。</p> <p class="ql-block">千年记忆的水滴,遇见坚硬的页岩。页岩的层理是铁铸的城墙,水的渗透变成无望的叩问。它在裂隙间辗转,像失传的密文在岩壁上蜿蜒,最终凝成水晶帘幕的诗句。</p> <p class="ql-block">苔藓是大地最柔软的祭司,用绒毯覆盖了水帘渗出的伤口。蕨类展开羽状的经文,将每一滴水翻译成翡翠。这些渗出岩壁的水与由它灌溉形成的大片苔藓,就像是一封用地质年代署名的情书,成了这片伊甸园的注解。</p> <p class="ql-block">苔藓花园确实是一个隐藏的宝石,一个凉爽的绿色绿洲,它邀请我们放慢脚步,深深地呼吸,与大自然重新联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