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来武汉,一定要去古琴台。</p><p class="ql-block"> 夏日炎炎,龟山浓密的树荫给我们带来一片阴凉。踏上台阶,穿过琴台入口处,即传来《知音》曲的古筝声。早在儿童时期就听母亲讲过知音的故事,后来也看过有关这个故事的文章,于是乎,大脑里便一直留有一些记忆……</p><p class="ql-block"> 来武汉已是多次了,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末,我从成都准备飞回合肥,怎奈逼近年关,买不到去合肥的机票,便选择飞往武汉的天河机场,落地后又马不停蹄地赶往火车站。武汉市对于我来说只是浮光掠影,全然没有印象。进入二千年,应战友之邀,我又一次来到武汉,战友介绍了知音台,只因匆忙,去东湖转了转,吃了一顿饭就离开了。第三次来武汉,是朋友的孩子考取了一所高校的研究生,陪同朋友一起来到了武汉。那所大学距知音台很近,本想来游览一下的,只因来去匆匆,没有成行。这次来武汉也是歪打正着的,本来是几𠆤朋友相邀去东坡赤壁游玩的,可在中途一位朋友坚持来武汉,就调转车头,直奔武汉来了。</p><p class="ql-block"> 知音台出名,是因《列子·汤问》中俞伯牙和钟子期的故事而流传千古的。相传,俞伯牙琴艺了得,但懂得他的只有钟子期。俞伯牙是楚国人,在春秋时期任晋国上大夫。俞伯牙天生的对音乐和弹琴具有非凡的领悟力,只要他轻触琴弦,灵巧的指尖令人眼花缭乱地一拨弄,那本无生命的琴体就会发出悦耳的琴声。老师成连非常欣赏他,带着他去山川,到东海的蓬莱去练琴。大自然瑰美无比,来自于山川和大海的风声、雨声、海浪声交织而成的旋律,来自于溪流潺潺,鸟鸣山幽的绝佳和唱,进入俞伯牙的耳鼓,激荡着他的灵魂,让他出神入化,心随其动,从而悟出了声音的真谛。原来,所有的天籁之音都是那么奇妙,那么深入人的内心,你便与世界相感应,你更是无法拒绝。纯粹优美的自然和弦,也是无法复制和超越的。那高山流水,或空空若罄,或声若宏吕,或幽咽若丝,或庞大无匹,你只有倾听的份儿,却无法描述。天籁之音与人的心灵的共鸣,便是我之非我的灵魂共震,是时空与现实的交错而晶析出的精神的超越。俞伯牙沉醉了,化解了,顿悟了,从此,那琴上的弦,弦上的音,内心的高山与流水波澜起伏,少有外界的人能理解,能听懂;所以,他一直在寻觅能听懂自己的知音……</p><p class="ql-block"> 汉江滔滔,风涌浪高。俞伯牙奉晋王之命出使楚国。船如一只枯叶在水面上漂浮,浪花扑打着船舷发出扑扑的声音,伯牙坐在船头拨弄着琴弦,如珠玉并溅,浪花跳动,又如高山流水在奔突,在冲撞,欲与船头的浪涌相融合。春秋时代,是一个自由竞争的时代,也是一个思想多元百家争鸣的时代。晋楚皆是实力雄厚的大国,他们都在争取控制中原地区的诸侯势力,而伯牙出使楚国当然是在行使国家的意图。伯牙思绪翻滚,抑制不住弹了一曲又一曲。可就在船要靠岸时,伯牙猛然发现一个人就站在那里,他的目光直勾勾的盯着琴弦,让俞伯牙吓了一跳!</p><p class="ql-block"> 伯牙问道:“你是……”</p><p class="ql-block"> 那人赶忙解释道:“我乃樵夫,听到你的琴声,感觉非常美妙,于是就停下来欣赏呢!”</p><p class="ql-block"> 伯牙的手停在了半空,睁大眼睛看着那人。月夜幽蓝,风也渐止了,唯有琴弦的余音仍在回旋。樵夫看了看俞伯牙,说道:“您刚才弹奏的,应该是孔子赞叹弟子颜回的曲子吧?”俞伯牙猛地一拨琴弦,“嘣”地一声琴弦断了,说:“你能听懂我的琴声?”</p><p class="ql-block"> 樵夫笑了,说:“是的!”</p><p class="ql-block"> 伯牙遂与之交谈起来。他们谈及宫商角徵羽,音律的变化是万事万物的根本,其中宫属喉音,五行为土,为五音之首,商属齿音,五行为金,角属牙音,五行为木,徵属舌音,五行为火,羽属唇音,五行为水。音符的跳动,正是宇宙万物的规律,五音不齐,乃音乐不调,曲则不顺。伯牙被樵夫丰富的乐理知识所折服,所打动,他们谈论的非常投机,俞伯牙生凭第一次感受到被人理解,遇到知音的快慰!他问道:“您的大名?”</p><p class="ql-block"> 樵夫笑道:“在下,钟子期。敢问您的大名?”伯牙回答道:“俞伯牙……”他们感叹相见甚晚。伯牙重新操琴,钟子期静静地听着,汉江汨汨地流着,月光在水面上一闪一闪的,泛着鳞鳞的波光。琴声穿透了夜色,穿越了时空,也穿透了他们的心灵,那是相见恨晚之情,是俞伯牙的人生起起落落中,终于寻觅到的知音……</p><p class="ql-block"> 再愝意、再舒心的交流也有散了的时候,钟子期起身告别了。俞伯牙拉着钟子期的手,说:“明年中秋我们再相会!”钟子期默默地点头,又轻轻地说了声:“好!我等待着明年中秋听你的高山流水……”</p><p class="ql-block"> 又是一年的中秋,又是一年月圆,俞伯牙时时念想着在汉江江畔遇上的钟子期。他如约而来,在去年见到钟子期的地方等待着钟子期的到来。汉江依然滔滔,风儿依然习习,却总也不见钟子期的踪影。俞伯牙在焦急的等待中又弹起了古曲,琴声仿佛穿越了时空的某个层面,是要传递给钟子期;是要在伯牙和子期的内心洞开一扇通往彼此的门,然后,这声音在骤然间冷凝成一道飞翔和运行的旋律,清透而超然,如岩石上瞬间滴落的水的那种清脆,子期还是没有来!</p><p class="ql-block"> 一位长者默默地伫立在路口,俞伯牙上前打听钟子期的住处。长者凄然,说:“子期不幸去逝了!临终,子期遗言,要把他葬在汉江边上,等到中秋与伯牙见面,听他弹琴呢……”</p><p class="ql-block"> 伯牙听了长者的话,立马惊呆了!伯牙泪如泉涌,他撕心裂肺地哭喊着,把手中的琴猛地在墓碑上摔得粉碎,他大声地呼喊着:“子期!你是我的唯一知音啊!如今你死了,我要琴还有何用!这世上还有谁能听懂我的琴声呢……”</p><p class="ql-block"> 伯牙与子期的故事感动了一代又一代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