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在一本书里知道了英国作家戴安娜•阿西尔。于是在淘宝网上搜索,买回来了她的这三本书。阿西尔是英国知名文学编辑、作家,1917年生于英国诺福克。是安德烈•多伊奇独立出版社的创始董事,被誉为20世纪最杰出的编辑之一。76岁退休后开始进行文学创作,撰写了小说及多部回忆录,其中,《暮色将尽》获得科斯塔传记奖,从此声名远扬。她一生未婚,2019年1月在伦敦一家临终关怀医院去世,享年101岁。</p> <p class="ql-block"> 《长书当诉》可以看作是作者的一部自传。英国作家安德烈娅•阿什沃思在引言中写道,“阿西尔轻松而慷慨地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万花筒,在其中可以进行诸多冥想:关于爱、性与摒弃;痛苦、屈辱与失落;孤独、友谊与信仰,还有英国人、阶级与种族,等等。她的思想常常充满智慧,总是以全力推动个人和社会的坦然为特点,承诺‘理解、知晓并触摸真相。’《长书当诉》向我们展示了,一个人如何通过‘观察事物’——也就是始终睁大眼睛体察这个世界——来拯救自己。”读完这本书,确实如此。</p><p class="ql-block"> 作者阿西尔的文笔优美、坦率,以自己的人生经历向读者展示了人一生中的诸多事件,以及这些事件引发的人生思考,用自己的智慧和双眼观察世界,使自己活的明白、通透。这本书对我最深刻的感受就是作者的坦率和真实。对于一个女人来说,未婚无子是一生里很大的缺憾,可她却认为人生无憾。独特的阿西尔,用一生的热爱,滋养着灵魂。这是我读过的传记中,最喜欢的一本传记。</p> <p class="ql-block"> 《未经删节》一书,是她对自己事业的一个总结。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她的编辑日常工作,一部分是她为六位作家,莫迪凯•里奇勒、布莱恩•摩尔、简•里斯、阿尔弗雷德•切斯特、V.S.奈保尔和莫莉•基恩写的人物小传。原来出版社的一个好编辑,是像阿西尔这样的。她揭开了出版业赤裸裸的真相,这是她最个人的经验和心得,记录了下来,可以当作行业指南。她真切的心得:“编辑永远不要期待感谢(偶尔收到时,应该将其视为意外的收获)。必须永远记住,我们只是‘助产士’,如果想要听赞美,就得自己去生孩子。”多么通透的感悟。因为热爱编辑这份工作,作者一生都在为此辛勤努力,“人类有百分之七十是野蛮,百分之三十是智慧,虽然那百分之三十永远不会赢,但总能影响大众,足以让我们继续前行。当我深受感动,对着我作为编辑的时光,写下‘未经删节’几个字时,那是因为这段时光给我的生活带来了如此多的扩展、兴趣、愉悦和快乐。这是一份属于百分之三十那边的工作。”她的《未尽删节》给读者展示了一个优秀的编辑的责任、智慧和友爱,以及出版一本优秀的书对读者人生的影响和意义。</p> <p class="ql-block"> 《暮色将尽》,是阿西尔近九十岁时写的。她探讨了变老与死亡、爱情与性、宗教、和年轻人相处、兴趣爱好、阅读和写作、后悔和遗憾等等话题。以自己的人生经历为注脚和线条来联系并展开,把种种到了这个年纪可能面临的问题,以及回顾自己人生的重要事件的看法等,和盘托出。没有保留,没有遮掩。文字辛辣幽默又不乏从容,一针见血又常常让人会心一笑,带着一些自嘲的清醒和真实。比如她认为,“相较于年轻男性,性湮没年轻女性的情况更甚,因为性对他们的消耗远多于男性。”“女人的自我常常泯灭于性活动之中,很多人到了中年以后才慢慢找到性以外的自我存在,有些人永远找都找不到。”“个体出生、长大、生儿育女、凋零死亡让位给后来者,不管人类做着怎样的白日梦,也无法幸免这样的命运。我们要想尽力延长凋零过程,以至于有时候凋零甚至比成长所经历的时间还长,因此,在这一过程中会遭遇什么,如何能尽力过好这一凋零的时光,确实值得深思。”书中有许多这样的经历彻痛心扉经验后的严肃思考和坦率感悟。</p><p class="ql-block"> 戴安娜•阿西尔在她近90岁时,出版了她的这套系列读书。读完这三本书,我已深深被作者的精彩人生所吸引。她的一生为读者展现了一个独特的女性个体,她既有艺术家一般开放自由、洒脱丰沛的心胸,又有冷静克制甚至于务实而进行一定妥协的理智。她的睿智、沉静、友善、宽容的品质,坚定不畏缩的信念,使她基本上做到了按自己的想法生活。在她身处的时代和阶级,甚至当下的年代,对女性的标准要求来看,没有结婚,没有孩子,她的人生应该充满了遗憾,但她却觉得,人生无憾。她把自己看作是“人”,而不仅仅是“女人”来活着。她不是激进的女权活动家,她是温和的真正的女性主义者。她也为西蒙娜•德•波伏娃出版过书。</p> <p class="ql-block"> 西蒙娜•德•波伏娃,法国哲学家、作家、女性主义重要理论家、社会活动家,被认为是“启迪了全世界女性以及改变了许多人思考方式的伟大女性。”她是我大学时代很喜欢的外国作家,读过她的好几本书,她的《第二性》成为我的收藏经典。她和存在主义创始人萨特的契约式爱情,深深感动着我。每次见到她的新作品,都会毫不犹豫下单。《她弥留之际》,是波伏娃记述了母亲患病离世的过程,回忆了母亲的一生和母女间的关系,也思考了死亡、家庭、女性地位等问题,是一部充满痛苦、柔情、遗憾和矛盾的回忆录。对母亲既厌恶恐惧,又悲悯深沉的爱,在生命尽头得到了答案。她们都是坚强的女性,读完令人心情久久难以平静。</p><p class="ql-block"> 《清算已毕》是她继《老年》出版十年后的又一部回忆录。“生活对我而言是一项目标指向清晰明确的事业,要记录它的原貌,唯有忠实遵循它自身的过程。”“我学会了思考,信仰渐渐失去了最初的天真,变成了一种似是而非的妥协。很多人都接受了这种状态,人云亦云,而我太过诚实,不肯将就。”“那些艰难而激动人心的一切,最终把我变成了现在的我。”“我决定从此只忠于自己,某些禁忌对我不复存在。”这本书中,作者用八章篇幅向读者展现了,用行动践行了“女性追求的不是成为女人,而是成为完整的人”的一个伟大女性的一生。</p> <p class="ql-block"> 洋洋洒洒写了这么多,只是希望把我读的这些好书分享给朋友,尤其是女性朋友们。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女性是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冰心说,“世界上若没有女人,这世界至少要失去十分之五的真,十分之六的善,十分之七的美。”无论是从中国古代的《哲妇》和《邦媛》,到现代的耄耋之女顾月华;还是英国的戴安娜•阿西尔和法国的西蒙娜•德•波夫娃,她们用自己的人生向世人证明了,女性的智慧、温柔、善良、宽容和坚强,是不允许世人小视的。她们不仅仅是女儿、母亲、妻子,还是真实的自己。经过无数女性和命运的抗争,终于赢来了今日妇女的平等和自由。像她们一样的女性在人类历史上还有许多,但是在男权集中的社会里,女性的身影毕竟还是凤毛麟角。</p><p class="ql-block"> 现在的女性,越来越多地意识到了自身的价值和人活着的意义,她们在不同的领域发挥着作用,成为社会进步文明进程中不可小觑的力量。作为女性个体,在人类历史上承担着最重要的使命和责任——传宗接代,延续人类的生命。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女性的使命越来越清楚,越来越重要。当生命把女性养育成盛开的各种鲜艳的花朵时,那正是人生中最好的岁月。花儿有怒放鲜艳夺目时,也有枯萎凋零季,女性到了老年,就如枯萎凋谢的花儿,孤独、凄凉。读完阿西尔和波伏娃,读完顾月华老人的回忆录,原来老年女性还可以这样光彩夺目,活成一朵令人喜爱的花朵,用她们的人生经历鼓舞着更多的女性活成自己真实的模样。</p><p class="ql-block"> 我常常为读到、听到、看到活成真实的自己的女性感到骄傲和自豪,仿佛看到了自己在变老的路上的引领者。同时也为大多数女性始终没有用眼睛体察这个世界糊里糊涂过完一生而感到悲哀和惋惜。也许受我从小的生活环境影响;也许是我很早接触到的文学作品中,对女性的命运和生活的过多关注,对女性的人生总有一种无法自拔的关爱。希望我的这篇粗糙的读书心得,能让更多的女性朋友意识到,女人,不是生来就是附属于男人的寄生物,而是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抗争,让自己活成一个完整的人的样子。最后,祝女性朋友们,“让自己好好地成长,也让自己好好的变老。”(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25年9月1~2日</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