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镜鉴与未来昭示,——“九三”阅兵随想1

道法自然(北京)33010108

<p class="ql-block">期待已久的九三阅兵终于落下帷幕,余韵未散,思绪却已随夜色漫延至远在地球另一端的多伦多。彼时夜深人静,我却辗转难眠,心潮澎湃。中国素有庆典式阅兵的传统,但以抗战为主题的大阅兵,十年前仅一次,此次是第二次,意义非凡。当《松花江上》的旋律在天安门广场响起,当和平鸽振翅翱翔于广场上空,阅兵仪式的主旨已然清晰呈现——铭记历史,珍爱和平,捍卫正义。长安街上的铁流滚滚,与一天前在天津举行的上合组织峰会遥相呼应,短短三天,中国在国际政治、经济、治理与军事领域的多重布局,悄然勾勒出新时代国际秩序的轮廓。</p> <p class="ql-block">钱穆先生曾言:“历史是什么?历史即是‘人生’,是全部人生的‘经验’。”历史不仅是过去的记录,更是当下的映照与未来的预演。它具有绵延性,在瞬息万变中蕴含恒常的特质。我们研究历史,不仅为了解过去,更是为了把握现在、预见未来。历史的精神,正在于从过去透过现在,直抵未来。长安街上的钢铁洪流、天际呼啸的战鹰,是中华民族从历史走向未来的庄严宣誓。1945年9月2日,日本在“密苏里”号战列舰上签署投降书,次日中国举国欢庆。八十载光阴流转,2025年秋,天安门广场再度列阵受阅的解放军,既是对历史的致敬,更是对未来的宣言。这场阅兵持续约70分钟,上百种国产现役主战装备集中亮相,其中多项为首次公开。八十年前,中国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历经十四年浴血奋战,付出3500万军民伤亡的惨烈代价,歼灭日军逾150万人。九三阅兵,是一场跨越时空的致敬,是对那段刻骨铭心历史的庄严回响。它不仅展现了抗战胜利的主题,更通过英雄部队的列阵、功勋旗帜的高擎,强化了中国对这段历史的话语权。家国记忆在此交汇,那段岁月,如何能忘?又岂容遗忘?</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