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九三阅兵后的感慨

李学广

<p class="ql-block">九三阅兵:钢铁洪流下的历史回响与时代使命</p><p class="ql-block">长安街的阳光镀亮戎装,脚步声震响历史的回廊。隔着屏幕,钢铁洪流劈开晨雾,战机撕裂长空,以云霞为勋章。</p><p class="ql-block">“苦不苦,想想民族屈辱;累不累,想想革命先辈。”这句话在今天的天安门广场上回荡,格外沉重而有力。9月3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阅兵式在北京举行,这是一场跨越时空的致敬,也是对历史的深刻缅怀。</p><p class="ql-block">我坐在电视机前,与亿万同胞一起观看这场盛大的阅兵式,心潮澎湃。三军仪仗队迈着铿锵有力的步伐,护卫着国旗走过广场,那“正步走”每一步踏下的,不仅仅是尺寸的规整,更是大国的自信与尊严。</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01 历史镜鉴,从屈辱到荣光的跨越</p><p class="ql-block">80年前,中国人民以3500万军民伤亡的巨大代价,赢得了抗日战争的最终胜利。这场胜利来之不易,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以巨大的民族牺牲,为拯救人类文明、保卫世界和平作出了重大贡献。</p><p class="ql-block">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中国最早投入抗日且持续时间最长。在长达14年的浴血奋战中,无数先烈用生命和鲜血捍卫了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p><p class="ql-block">今日的盛世中国,已如先烈所愿。从“小米加步枪”到“钢铁洪流”的史诗级跨越,中国已经不再是那个积贫积弱、任人欺凌的国家。</p><p class="ql-block">02 力量展示,国防现代化的磅礴气象</p><p class="ql-block">阅兵式中,装备方阵最令人震撼。国产现役主战装备占比超过80%,首次亮相的武器装备达到50%以上。这些现代化装备闪烁着科技的光芒,不是冰冷的钢铁,而是守护和平的铠甲。</p><p class="ql-block">从无人作战车到高超声速导弹,从新型隐身战机到信息作战车辆,这些装备展示了中国国防科技的飞速发展。解说员介绍说,这些都是我国自主研发的“国之重器”。</p><p class="ql-block">当“东风快递”刺破天穹,当战机编队呼啸着从头顶飞过,拉出绚丽的彩烟,我不禁想起当年在缺少飞机、缺少燃油的困境下,依旧义无反顾驾机升空,与数倍于己的敌机殊死搏斗的中国空军先辈们。</p><p class="ql-block">03 记忆传承,抗战精神的当代启示</p><p class="ql-block">阅兵场上,最令人动容的是抗战老兵方阵。车上的老爷爷、老奶奶们,胸前挂满了勋章,他们满面风霜,白发苍苍,但当他们抬起手臂,敬出那个或许已不再标准的军礼时,时光仿佛在他们身上凝固了。</p><p class="ql-block">他们的眼神,穿越了八十年的风雨,依旧清澈而坚定。他们是历史的亲历者,是活着的丰碑。透过他们,我看到了卢沟桥的烽火、平型关的大捷、台儿庄的血战,也看到了狼牙山五壮士的纵身一跃、杨靖宇将军腹中无法消化的草根与棉絮。</p><p class="ql-block">历史不再是教科书上冰冷的文字和枯燥的年份,而是一个个鲜活的面孔,一段段可歌可泣的故事。我们今天所拥有的一切——和平的环境、幸福的生活、学习的权利,都不是凭空而来的,而是由他们以及千千万万个没有看到胜利那天的先烈们,用生命换来的。</p><p class="ql-block">04 和平誓言,中国道路的世界意义</p><p class="ql-block">中国是唯一将“坚持和平发展道路”写入宪法的国家,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派出维和人员最多的国家。从亚丁湾护航到国际反恐合作,从联合国维和行动到人道主义救援,中国军队越来越多地承担起国际责任,成为维护世界和平的积极力量。</p><p class="ql-block">阅兵场上,由中国军人组成的“蓝色贝雷帽”方阵,迈着自信的步伐走过天安门。他们中的许多人,都曾亲赴非洲、中东等冲突地区,执行维和任务,用生命和汗水守护着世界的和平。</p><p class="ql-block">中国公开宣示“永不称霸、永不扩张、永不谋求势力范围”,这并非外交辞令,而是深深植根于中华文化“以和為貴”哲学传统的战略选择。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人类命运休戚与共,各个国家、各个民族只有平等相待、和睦相处、守望相助,才能维护共同安全,消弭战争根源,不让历史悲剧重演!”</p><p class="ql-block">05 青春责任,伟大复兴路上的接力奔跑</p><p class="ql-block">观看阅兵式,不仅仅是感受震撼和自豪,更是一种责任的传递。当“民族脊梁”方阵的礼宾车缓缓驶过,车上百岁老兵颤巍巍的军礼,与车下少先队员们挺拔的队礼遥相呼应时,我看到了一条清晰的传承之链。</p><p class="ql-block">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或许不必再像先辈那样直面生死考验,但我们同样面临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上的新长征。抗战精神对于我们而言,绝不是一个遥远空洞的口号,而是融入血脉的文化基因,是我们面对学业压力、面对人生挑战、面对未来一切不确定性时,最宝贵的精神财富。</p><p class="ql-block">“少年强,则国强。”这句被说了一百多年的话,在今天有了更加深刻的现实意义。我们需要学好科学文化知识,掌握建设国家、服务人民的过硬本领,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创新的精神,敢于质疑,勇于探索。</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礼炮轰鸣,七十响的巨响仿佛敲在960万平方公里土地的脉搏上。</p><p class="ql-block">镜头推近,我看到抗战老兵乘车方队缓缓驶过。他们白发苍苍,却依旧努力挺直腰杆敬礼。那一刻,我突然明白了“山河已无恙”的真正重量。</p><p class="ql-block">当最后一架战机拉着绚丽的彩烟划过天际,当数万羽和平鸽振翅飞向蓝天,这场震撼人心的盛典缓缓落下了帷幕。但那些震撼的画面、感人的瞬间永远刻在了我的心里。</p><p class="ql-block">山河已无恙,吾辈当自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