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40年10月16日,任溶溶没去学校,他早早来到草婴家,卸下了书包。任溶溶期待着天色能快点暗下来,因为晚上他将奔赴前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任溶溶从小就读《济公传》、《三国演义》,他不仅具有英雄情结,而且童年时还当过一回“英雄”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傍晚五六点钟,任溶溶与同班同学金培林在五马路(今广东路)外滩的汇理银行会合,另一位同学的舅子也一同前往。他们在银行门廊里一直等到约九点,才一起上了即将开往江苏新港的轮船。</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任溶溶在新四军经历了这支铁军极其重要的时期,并见证了一系列历史性会议。</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任溶溶等抵达黄桥,正是黄桥战役结束不久,苏北抗日根据地初创时期。当时黄桥刷着不少 “当兵要当新四军”的标语,《黄桥烧饼歌》脍炙人口。老百姓、知识分子纷纷前来参加新四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海安报到后,任溶溶被分配在政治部宣教科。无巧不成书,与陈毅司令员结婚不到一年的张茜也在政治部宣教科工作,她还是任溶溶他们的学习组长。终于当上了新四军,任溶溶高高兴兴地到部队俱乐部教战士们唱歌、读报,到临时的伤兵医院代战士写信。后来任溶溶又参与编辑《战士报》,他学会了木刻,这样就可以为报纸配插图了。</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不久,指挥部准备从海安转移到刚被八路军南下部队解放的盐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这天,任溶溶做梦也没想到,他见到了与自己童年偶像赵子龙一样英武的陈毅司令,而且还请陈司令为部队墙报题诗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41年1月初,皖南事变震惊中外。一个晚上,任溶溶接到通知,参加了在盐城大戏院召开的紧急大会。他后来曾撰文回忆——</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i> 这里原先是戏院,这时则只是一间很大的空屋,屋顶让日本飞机炸出了一个大洞,一根梁木还悬挂在上面。这次大会气氛非常严肃,刘少奇、陈毅、粟裕等同志来了。陈毅同志一上来就义愤填膺地告诉大家,国民党反动派制造了皖南事变,新四军正在奋勇反抗。接着刘少奇同志讲话。我记得其中有一句是:“谁笑到最后,笑得最开心。”这句话我以后还听到过多次,但这是第一次听到。</i></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不久以后,新四军在盐城大戏院又召开大会。 会上宣读了中共中央关于任命陈毅为新四军代军长,刘少奇为政治委员的决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军部重建后,新四军短短的几年里迅速壮大。任溶溶好多年后在上海天蟾舞台又聆听过陈毅作报告,不过陈毅已是上海市长。谁笑到最后,谁笑得最好,这是真正的强者之音!任溶溶不止一次地回味着这句话,还有家乡的那句老话:“跌倒也要抓把沙!”</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任溶溶的从军英雄梦,终止于悄悄来袭的肝病。起初,只是腹部不适,但渐渐地症状一天天加重,两条腿也越来越沉重。有时,部队岸边在行军,他只能躺在行驶的船上,心急火燎。最后,他不得不服从安排回上海治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他的人生大戏里,上苍把英雄的角色给了“赵子龙”,给了后来牺牲在反扫荡中的金培林。任溶溶的英雄梦,只能通过“古丽娅”得以延续——一个“孩儿王”的短暂狂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