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常山的八大旅游景点

汉族屏障

<p class="ql-block">原创 老六之旅</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常山县,隶属浙江省衢州市,位于浙江省西南部、金衢盆地西部、钱塘江上游,东邻衢江区,南靠江山市,西南与江西省玉山县交界,西北与开化县毗邻,东北部与杭州市淳安县相接。全县总面积1099平方千米,常山县户籍总人口为33万人。</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0, 0, 0);">唐咸亨五年(674)【另说垂拱二年】由信安县始设常山县,因县南有常山(湖山、长山)为名;据1987版《常山县地名志》:因山上盛长名为常山的药材,故名。</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1. 三衢石林</b></p> <p class="ql-block">三衢石林风景区位于中国胡柚之乡-常山,是浙江风景线上的一个亮点.景区总面积27.58平方公里,分三部分组成。距县城北10公里处的石林景区,石林与藤蔓相互交错,尽现大自然的巧夺天工和无穷变幻。东面三衢山是衢州母亲山,景观以典雅精致见长,主要景点有赵公岩,三衢圣母;中不的小古山,景观以奇,险,美为主要特色,其景点有猴子观海,独树江南;西面的大古山,景观以曲折幽深,气势宏伟著称,其中的三衢长廊,紫滕峡谷,仙人洞等被中外游客称之为“江南一绝”。整个石林景区观类型多样,各种动物造型惟妙惟肖,素有世界上最大的“象形石动物园”的美称。</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2. 东明湖公园</b></p> <p class="ql-block">东明湖公园,总面积约50公顷,湖水面积43亩,是常山县从1995年开始筹资建成的一处集旅游、观光、度假于一体的综合性公园,也是全省面积最大的县级公园之一。东明湖公园分东、西、北和湖中心4个景区。从公园门步入景区。道两旁草木葱茏,绿树成荫,时值夏天,紫红、粉红和纯白色的紫荆花正开得灿烂无比,似在热情欢迎游客们的到来。在茂密的丛林中,小鸟并没有感觉到天气的炎热,照旧在树枝上唱着歌,欢乐地东奔西跳。再往前走,一个面积3000多平方米的草坪展现在眼前,如茵的草坪当中,有能蔽日遮阴的高大香樟,也有能为情侣提供回避视线的小灌木四季桂,构成一幅绿的天、绿的地、绿色空间的浓荫画面。</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3. 衢州黄岗山</b></p> <p class="ql-block">黄岗山是常山县一个主要的旅游的景点,生态环境优美和谐,空气清新宜人,物种丰富,以瀑布和坐落于山顶的黄岗寺而得名,吸引了众多慕名而来的香客,黄岗寺历史源源,建于明末,曾遭到破坏,后重建黄岗寺。</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4. 黄泥塘“金钉子”剖面</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黄泥塘“金钉子”剖面是国际地科联组织1997年1月在中国确立的第一枚“金钉子”。它位于常山城南3.5公里处,是地球奥陶系发育最完美、最典型的地区,也是全球罕见的标准地层剖面,被誉为“地质史上的活教材”,具有极高的科考旅游价值。目前,景区已成为中国科学院南京古生物研究所的实习教育基地、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距今4.6亿年前,黄泥塘“金钉子”剖面是一片海洋。随着地球运动、地壳演变、河床逐渐抬高形成陆地。海洋里的许多生物慢慢形成了化石,其中笔石g、牙形刺生物化石、腕足类生物化石、三叶虫生物化石为最主要的四种化石,还有少量的腹足类生物化石。</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5. 石崆寺</b></p> <p class="ql-block">唐宋时期古刹石崆寺位于常山县城西南不足一公里处的近郊,风景秀丽,景色宜人,是大家游览休闲的胜地。寺前有一片百年古樟群,遮天蔽日,使人感到清幽宁静。石崆寺由前殿、大殿、后殿、偏殿四部分组成。寺前有一古井,为寺庙僧人提水之用,井水清澈甘甜,相传在天气晴好的日子,井底能看见一只金蟾在戏水。井旁有一池塘,即放生池。如今荷叶田田,莲花朵朵,放生池边悠然自得,使人消烦解愁。李溥以《西峰夕照》写下了如景似画的诗篇:“峥嵘古刹倚西峰,晚照明时紫翠重。斜影已横岩畔竹,余光犹映涧边松。依依渐见低孤鹜,冉冉犹看落下春。此际几回登览入,半天诗景兴偏浓。</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6. 衢州文峰塔</b></p> <p class="ql-block">文峰塔,始建于宋,明修,清重建。座落在常山县第一中学校园内暨天马镇南部的文笔峰(塔山)之巅。1982年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据清光绪《常山县志》载:“文峰塔”在县东南山巅,乾隆戊予年(1168)知县苏王比建,明代万历年间知县唐三屏修,清嘉庆十二年五月十九日圮,十八年知县陈生集绅耆等重建。以关“一邑文风也”,且建筑位置选择在山峰上,故取名为“文峰塔”。文峰塔系六角七层楼阁式砖塔,高29.5米,石筑弥须座塔基坚实牢固,由四层青石板构成,各层塔身三面开拱券门,另三面设假窗,每层菱角叠涩出檐并作发戗,翼角起翘,转角垂柱饰花篮,塔刹相轮均保存完好。</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7. 三十六天井屋</b></p> <p class="ql-block">三十六天井屋位于常山县西部28公里的球川镇内,有一座距今百年的三十六天井古屋。此屋建于清末,是一座雕刻精细、设计独特、结构深奥的古建民居。她占地3592.5平方米,拥有一百多个房间、三十六个大小天井。由台门、前进、中进、后进、偏房组成。走进正门,如入迷宫,走廊迂回曲折又四通八达,连接大小房门一百多扇,沟通大小天井三十六个。走入大天井,花草飘香,尺把粗的桂花树枝繁叶茂,有古木参天之壮观,每年八月花开满树,清香袭人。“三十六天井屋”的结构是别具一格的穿斗跨架式,各室之间均以雕花板壁相隔,以室内走廊相连。其梁、柱、楣、批、壁都雕刻有飞禽走兽和花草,梅、兰、荷、菊,八仙过海,狮子滚球,应有尽有。</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8. 招贤名渡</b></p> <p class="ql-block">招贤镇是常山县的东大门,古为定阳县治。招贤古渡曾是常山古代十景之一,自古就有浙西名渡之美誉。古镇名渡风景宜人,是招贤闻名之所在。临江一条街,青石板铺就街心,虽窄窄不足六尺,可站街望江,江水碧绿铜青。一条渡船行之江中,这边行人正为没赶上船而万分叹息,对面那批却整装待发,不远江中白鹅悠然自浮,拍水相逐,一副天作之画。水之津陆之驿,商贾云集的古招贤吸引了不少文人墨客,为之留下了许多赞美诗篇。南宋诗翁陆游留有《招贤渡》一诗:“行人争晚渡,归鸟破苍烟”。同是诗人,清代袁士灏笔下的招贤渡却极具田园风光。如:“枫叶茅庐晚饭香,狄花举火有新霜,炊烟一带江村暮,天数归鸭趁夕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