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诗词书法练习..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八十周年.

王孔民 青峰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br></font></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抗战期间部分先烈的诗词---书法练习</font></h1><div><font color="#ed2308"><br></font></div><div>抗日战争,【简称抗战】,指20世纪中期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中国抵抗日本侵略的一场民族性的全面战争。国际上称作第二次中日战争、 日本侵华战争。</div><br><div><br></div>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b06fbb">七律·长征</font></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b06fbb">毛泽东</font></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b06fbb"><br></font></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b06fbb">红军不怕远征难,</font></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b06fbb">万水千山只等闲。</font></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b06fbb">五岭逶迤腾细浪,</font></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b06fbb">乌蒙磅礴走泥丸。</font></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b06fbb">金沙水拍云崖暖,</font></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b06fbb">大渡桥横铁索寒。</font></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b06fbb">更喜岷山千里雪,</font></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b06fbb">三军过后尽开颜。</font></div> <div><br></div><div><br></div><div><br></div>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润之(原作咏芝,后改润芝),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伟大奠基者,是近代以来中国伟大的爱国者和民族英雄,是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是领导中国人民彻底改变自己命运和国家面貌的一代伟人,是为世界被压迫民族的解放和人类进步事业作出重大贡献的伟大国际主义者 ,被视为现代世界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 <div><br></div><div><br></div><div><br></div><div><br></div><div><br></div><div><br></div><div><br></div> <div><br></div><div><br></div>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b06fbb">七律</font></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b06fbb">太行春感</font></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b06fbb">朱德</font></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b06fbb"><br></font></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b06fbb">远望春光镇日阴,太行高耸气森森。</font></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b06fbb">忠肝不洒中原泪,壮志坚持北伐心。</font></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b06fbb">百战新师惊贼胆,三年苦斗献吾身。</font></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b06fbb">从来燕赵多豪杰,驱逐倭儿共一樽。</font></div> 朱德(1886年12月1日-1976年7月6日),字玉阶,原名朱代珍,曾用名朱建德,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主要缔造者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是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 <br>建国初期,兼任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为加强执政党的建设,维护党的组织纪律,克服党内各种不良倾向,保持党的优良作风,进行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他还多次出国访问、会见外国领导人,增进了中国人民和各国人民的友谊。 <div><br></div><div><br></div><div><br></div><div><br></div><div><br></div><div><br></div><div><br></div>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b06fbb">七绝</font></div><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b06fbb">闻八路军平型关大捷</font></div><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b06fbb">陈毅 </font></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b06fbb"><br></font></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b06fbb">抗日旌旗战局开,</font></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b06fbb">大军东出薄燕台。</font></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b06fbb">南方豪杰风雷动,</font></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b06fbb">团结救亡下山来。</font></div></div></div> 陈毅(1901年8月26日-1972年1月6日),男,名世俊,字仲弘,汉族,四川乐至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元帅之一,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和领导人之一,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外交家。<br>1919年赴法国勤工俭学;1921年回国;1922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3年到北京中法大学文学院学习并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任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担任政治工作,同年在南昌起义部队任第十一军二十五师七十三团政治指导员,参加领导了湘南起义。抗日战争时期,任新四军第一支队司令员,江南指挥部、苏北指挥部指挥,新四军代军长、军长。解放战争时期,历任山东军区司令员,华东军区司令员,华东野战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中原军区和中原野战军副司令员,第三野战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新中国成立后曾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副总理、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长,上海市人民政府首任市长。 <div><br></div><div><br></div><div><br></div><div><br></div><div><br></div><div><br></div>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b06fbb">七律</font></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b06fbb">忆平型关大捷</font></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b06fbb">聂荣臻</font></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b06fbb"><br></font></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b06fbb">集师上寨运良筹,敢举烽烟解国忧。</font></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b06fbb">潇潇夜雨洗兵马,殷殷热血固金瓯。</font></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b06fbb">东渡黄河第一战,威扫敌倭青史流。</font></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b06fbb">常抚皓首忆旧事,夜眺燕北几春秋 。</font></div> <div><br></div> 聂荣臻(1899年12月29日—1992年5月14日),男,汉族,字福骈,曾用名聂云臻,四川省江津县吴滩镇石院子(今重庆市江津区)人。1923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24年到苏联学习。建国后,历任中央军委秘书长兼中国人民解放军代总参谋长,国防委员会副主席,中央军委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兼国家科委主任、国防科委主任,聂荣臻同志是久经考验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党和国家的卓越领导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建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元勋, <div><br></div><div><br></div><div><br></div><div><br></div><div><br></div><div><br></div><div><br></div><div><br></div><div><br></div><div><br></div><div><br></div> <div style="text-align: left;"><font color="#b06fbb">《沁园春》</font></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font color="#b06fbb">杨靖宇</font></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font color="#b06fbb"><br></font></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font color="#b06fbb">雪漫残阳,冰著寒山,铁骨傲风。</font></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font color="#b06fbb">笑倭奴痴妄,徒施伎俩;丈夫矢志,为复国兴。</font></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font color="#b06fbb">南满烟云,松江烽火,铁骑狂飚正纵横。</font></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font color="#b06fbb">须来日,看高梁大豆,遍野黄红。</font></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font color="#b06fbb">白山昂首苍穹,望林莽,葱葱是古松。</font></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font color="#b06fbb">问英灵安在,后生可记:当年壮烈,那日从容?</font></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font color="#b06fbb">再度回眸,诗篇血就,当教中华瞩目中。</font></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font color="#b06fbb">还休忘,有余魅拜鬼,海上云浓。</font></div> 杨靖宇(1905年2月13日—1940年2月23日) ,男,出生于河南省确山县 ,原名马尚德,字骥生,号润生 ,汉族,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鄂豫皖苏区及其红军创始人之一,东北抗日联军主要创建者和领导人之一 。<div>杨靖宇是伟大的抗日民族英雄、优秀的共产主义战士、杰出的人民军队将领、中国人民的优秀儿子。在中国革命史、中国共产党党史、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史、中国抗日战争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的名字从抗日战争时期到现在乃至将来始终是一面光辉的旗帜 。2009年,入选“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2014年9月,入选第一批著名抗日英烈名录 。</div><div><br></div><div><font color="#167efb">受困牺牲</font><br>1940年1月,杨靖宇带领五六十人的小分队冒雪东进,因内部出现叛变,小分队陷入包围圈。杨靖宇命警卫员带领几名伤员突围;2月18日,杨靖宇身边的最后两名战士不幸牺牲 。杨靖宇与敌人周旋了五昼夜,面对敌人的劝降声,杨靖宇予以子弹回击 。<br>1940年2月23日16时30分,杨靖宇在吉林省濛江县(今靖宇县)附近壮烈殉国 ,年仅35岁。杨靖宇牺牲后,敌人残忍地将杨靖宇割头剖腹,发现他的胃里一粒粮食也没有,只有还没消化的草根、树皮和棉絮。铮铮铁骨让敌人也为之震撼 。</div> <div><br></div><div><br></div><div><br></div><div><br></div><div><br></div><div><br></div><div><br></div> <div style="text-align: left;">《<font color="#b06fbb">水调歌头》</font></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font color="#b06fbb">彭雪枫</font></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font color="#b06fbb"><br></font></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font color="#b06fbb">战迹壮山色,风雨慰忠魂。</font></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font color="#b06fbb">气吞万里如虎,叱咤皖南云。</font></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font color="#b06fbb">左右挥戈沙场,南北驱驰骁将,功绩两淮闻。</font></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font color="#b06fbb">一师制十万,巧力打千钧。</font></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font color="#b06fbb">战芒砀,攻夏邑,史诗存。</font></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font color="#b06fbb">三十七载,别样精彩耀星辰。</font></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font color="#b06fbb">有报曾名《拂晓》,探索人间正道,今日忆何人?</font></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font color="#b06fbb">但看新红日,正照满园春。</font></div>   彭雪枫(1907年9月9日-1944年9月11日),生于河南省南阳市镇平县,中国工农红军和新四军杰出指挥员、军事家,参加了中央苏区历次反围剿作战和二万五千里长征 ,组织过土成岭战役,两次率军攻占娄山关,直取遵义城,横渡金沙江,飞越大渡河,进军天全城,通过大草原,是抗日战争中新四军牺牲的最高将领之一。他投身革命20年,被毛泽东、朱德誉为“共产党人的好榜样”。为了纪念彭雪枫,在河南省镇平县、夏邑县,安徽省宿州市、蒙城县等地均建了彭雪枫纪念馆,或以雪枫命名的公园或学校。2009年9月10日,彭雪枫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div><br></div><div><br></div><div><br></div><div><br></div><div><br></div><div><br></div><div><br></div> <div style="text-align: left;"><font color="#b06fbb">《沁园春》</font></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font color="#b06fbb">赵一曼</font></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font color="#b06fbb"><br></font></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font color="#b06fbb">卫我河山,浴血红颜,百炼成钢。</font></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font color="#b06fbb">想珠河铁北,纵横驰骋;暴风骤雨,白马红枪。</font></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font color="#b06fbb">剑阵横眉,刀丛冷对,烈烈英风正气扬!</font></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font color="#b06fbb">尤难忘,将红旗高唱,生命华章!</font></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font color="#b06fbb">难书母爱慈祥,怎忍见,行行是断肠。</font></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font color="#b06fbb">幸故国已复,家园正旺,白山黑水,鸟唱花香。</font></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font color="#b06fbb">处处丰碑,英雄回首,</font></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font color="#b06fbb">无悔人生短亦长。</font></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font color="#b06fbb">春风里,看宁儿代代,正沐阳光。</font></div> 赵一曼(1905年10月25日-1936年8月2日),原名李坤泰,又名李淑宁、李一超,在东北参加抗日斗争时化名赵一曼,四川宜宾人,抗日英雄 。1926年夏,加入中国共产党 。<br>赵一曼出生于四川南部山区 [,从小就具有强烈的反封建思想,曾经以绝食来抗争反对缠足。少年时期她开始接受进步刊物,更加坚定了反对封建制度、进行社会革命的理想 。1923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 。1926年11月,入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学习 。1927年9月至1928年11月,在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留学 。回国后,在宜昌、南昌和上海等地秘密开展党的工作 。九·一八事变后,被派往东北地区发动抗日斗争。先后任满洲总工会秘书、组织部长,中共滨江省珠河县中心县委特派员、铁北区委书记,领导工人进行罢工运动,组织青年农民反日游击队与敌人进行斗争。1935年9月,赵一曼任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三军第一师第二团政治部主任 ;11月间,赵一曼为掩护部队突围,身负重伤,养伤期间被日军发现,战斗中再度负伤,昏迷被俘。1936年6月28日,在看护和看守帮助下逃出医院。1936年8月2日,在珠河被敌杀害 。<br>2009年9月10日,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 。2014年8月,赵一曼入选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存亡,赵一曼舍子从戎、奔赴东北。她组织了一系列宣传抗日的活动,并带领一支游击队驰骋于白山黑水之间,“红枪白马”的英姿令日寇闻风丧胆 。 <div><br></div><div><br></div><div><br></div><div><br></div><div><br></div><div><br></div> <div style="text-align: left;"><font color="#b06fbb">《沁园春》</font></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font color="#b06fbb">赵登禹</font></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font color="#b06fbb"><br></font></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font color="#b06fbb">滚滚狼烟,悲泣山河,恨聚怒潮。</font></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font color="#b06fbb">听皇姑屯里,惊魂劈雳,喜峰口上,杀寇声高。</font></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font color="#b06fbb">原野山川,长城内外,奋起男儿唱大刀!</font></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font color="#b06fbb">宛平后,唤英雄叱咤,壮士骁骁。</font></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font color="#b06fbb">南苑激战晨宵,弹雨泻,黄亭土炽焦!</font></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font color="#b06fbb">痛荒郊碧血,故园凄泪;千秋肝胆,百战魂消。</font></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font color="#b06fbb">弹指春秋,纵目寰宇,几处狂徒又叫噐。</font></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font color="#b06fbb">雄碑下,教子孙长记,一代英豪!</font></div> 赵登禹(1898年5月16日—1937年7月28日),字舜诚(一作舜臣) [1],山东省菏泽市杜庄乡赵楼村人,抗日英烈 ,曾任国民革命军陆军第29军132师师长。 <br>1914年,赵登禹加入冯玉祥的部队,任冯玉祥的随身护兵。1918年,随冯玉祥驻防湖南常德。一次在德山野战练习中,突遇一猛虎,赵登禹冲向前连发数枪,将猛虎击伤擒捕。冯玉祥为此举拍照,并题写“打虎将军”四字,登报表彰。1922年,直奉大战,在孙良诚团任尖兵排排长,攻打奉军,屡建奇功,升任第一连连长。同年11月,开始了“南苑练兵”,组建了“大刀队”。 1930年,赵登禹以“中华民国军”第二方面军第四路军第十一军第二十五师师长的身份率领部队加入“中原大战”。 1933年3月9日,赵登禹率部驰援喜峰口,与日军钤木师团展开了惨烈的争夺战。喜峰口夜袭战的胜利提升了赵登禹及其“大刀队”的知名度。 1937年7月28日,日军重兵进攻南苑,赵登禹率部接令集结反击时,遭日军伏击,胸部中弹牺牲,年仅39岁。<br>1952年6月11日,中央人民政府颁发了由毛泽东主席签署的赵登禹将军烈士证书。 [20]2009年9月,被中央宣传部、中央组织部等11个部门评选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2]2014年,被公布在民政部的第一批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div><br></div><div><br></div><div><br></div><div><br></div><div><br></div><div><br></div><div><br></div> <div style="text-align: left;"><font color="#b06fbb">《沁园春》</font></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font color="#b06fbb">佟麟阁</font></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br></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font color="#b06fbb">晓月芦沟,怎忘当年,战火曳空!</font></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font color="#b06fbb">惹英雄奋起,旗风所向,悲歌吼处,气贯长虹。</font></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font color="#b06fbb">永定河边,南苑巷内,多少男儿浴血中。</font></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font color="#b06fbb">一腔恨,俱凝刀枪上,怒向顽凶!</font></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font color="#b06fbb">天公竟妒豪英,弹飞处,焦石溅血浓。</font></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font color="#b06fbb">憾壮怀难已,山河未复;民崩倚恃,国损干城!</font></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font color="#b06fbb">浩气长风。唤起大众,卫我中华一脉同。</font></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font color="#b06fbb">西山上,有松涛夜吼,霜叶殷红。</font></div> 佟麟阁(1892年10月29日—1937年7月28日),满族(此处有争议,一说为汉族),本名佟凌阁,字捷三,出生于河北省高阳县边家务村,抗日英烈,原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九军副军长,追晋陆军上将 。<br>佟麟阁自幼习读经史,立志救国。16岁时,到高阳县县公署做缮写 。1912年,投笔从戎,追随冯玉祥南征北战,剿匪平藩,屡立战功,先后任连长、营长、团长、师长等职。1930年,中原大战冯玉祥讨蒋失败后,佟麟阁解甲归田,总结以往斗争的经验教训,寻求救国之路。1932年,应第二十九军军长宋哲元之邀出山参加抗日斗争。1933年,任张家口警备司令,支持二十九军在喜峰口抗击日军;同年5月,任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第一军军长兼代察省主席,领导对日作战,保卫察省,收复失地。同盟军被迫撤销后再次隐退。随着抗日形势发展,再次出山任第二十九军中将副军长兼军事训练团团长。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时,出任第二十九军代军长,率部坚守北平南苑,在与日军鏖战中殉国]。<br>佟麟阁是在抗日战争中为国捐躯的第一位高级将领。1937年7月31日,国民政府发布褒奖令,追晋其为陆军上将。1979年,中共北京市委统战部发出通知,追认其为抗日阵亡的革命烈士 。2009年,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 。2014年,被列入第一批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div><br></div><div><br></div><div><br></div><div><br></div><div><br></div><div><br></div><div><br></div> <br><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b06fbb">《满江红》</font></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b06fbb">戴安澜</font></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b06fbb"><br></font></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b06fbb">  风采英姿,永铭刻,昆仑关上。</font></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b06fbb">犹记取,英雄儿女,壮歌高唱。</font></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b06fbb">  有我民族豪气在,教他瀛寇贼魂丧!</font></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b06fbb">人争赞:抗日守边城,狄青将!</font></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b06fbb">  出生死,穿叠嶂。征异域,别霄壤。</font></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b06fbb">望征程万里,雨林毒瘴。</font></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b06fbb">  马革裹尸人皆怆,悲歌慷慨谁能忘!</font></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b06fbb">六十载,看我大中华,新歌唱。</font></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b06fbb"> </font></div> 戴安澜(1904年11月25日—1942年5月26日),原名戴炳阳,字衍功,自号海鸥,汉族,安徽省无为市洪巷镇练溪社区风和自然村人。黄埔军校第三期毕业,国民革命军第五军第二〇〇师师长,抗日英烈。 <br>1942年,率第200师作为中国远征军的先头部队赴缅参战。取得东瓜保卫战大捷(即同古战役)、收复棠吉等战功。1942年5月18日,在郎科地区指挥突围战斗中负重伤,26日下午5时40分,在缅北茅邦村殉国,享年38岁。<br>戴安澜曾血战古北口,后立下台儿庄战役部分战功(火攻陶墩/智取朱庄/激战郭里集)、击败瑞阳公路日军第九师团主力(属武汉会战)、击退艾山阵地日军进攻(属徐州会战)、攻克昆仑关/击毙中村正雄少将(属昆仑关战役)等战功,因昆仑关一役获得蒋介石“当代之标准青年将领”之赞誉。是二战中第一位获得美国勋章的中国军人。<br>1942年10月16日,国民政府追赠陆军中将。 1956年9月21日,中央人民政府将其追认为革命烈士。 2014年9月1日,入选第一批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div><br></div><div><br></div><div><br></div><div><br></div><div><br></div><div><br></div><div><br></div><div><br><div><br></div></div>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b06fbb">《满江红》</font></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b06fbb">郁达夫</font></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b06fbb"><br></font></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b06fbb">三百年来,我华夏威风久歇。</font></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b06fbb">有几个,如公成就,丰功传烈。</font></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b06fbb">拔剑光寒倭寇胆,</font></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b06fbb">拨云手指天心月。</font></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b06fbb">到于今,遗饼纪东征,民怀切。</font></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b06fbb">会稽耻,终须雪。</font></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b06fbb">楚三户,教秦灭。</font></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b06fbb">愿英灵,永保金瓯无缺。</font></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b06fbb">台畔班师酣醉石,</font></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b06fbb">亭边思子悲啼血。</font></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b06fbb">向长空,洒泪酹千杯,蓬莱阙。</font></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r></div> <div>郁达夫(1896年12月7日—1945年9月17日),男,原名郁文,字达夫,幼名阿凤,浙江富阳人,中国现代作家、革命烈士。曾留学日本,毕业于名古屋第八高等学校(现名古屋大学)和东京帝国大学(现东京大学) 。曾任《太白》编辑委员 。文学代表作有《沉沦》《故都的秋》《春风沉醉的晚上》《过去》《迟桂花》《怀鲁迅》等。 <br>11922年从日本回国后先后执教于北京大学、武昌师范大学、广州中山大学等,并于1928年到上海主持创造社的出版工作。1936年11月郁达夫访问日本,与日本文学界反战进步作家频频会晤,并进入了日本警视厅黑名单。1942年郁达夫流亡至巴亚公务市,化名赵廉,被迫当了七个月的日本翻译,救助、掩护了大量文化界抗日人士及当地居民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9月17日郁达夫被日军杀害于苏门答腊岛丛林 。<br>郁达夫是新文学团体“创造社”的发起人之一,一位为抗日救国而殉难的爱国主义作家。在文学创作的同时,还积极参加各种反帝抗日组织,先后在上海、武汉、福州等地从事抗日救国宣传活动 。195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追认郁达夫为革命烈士。1983年6月2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授予其革命烈士证书。 </div><div><br></div><div><br></div><div><br></div><div><br></div><div><br></div><div><br></div><div><br></div><div><br></div><div><br></div><div><br></div><div><br></div><div><br></div> <br><font color="#b06fbb">七绝<br>《七七卢沟桥》<br>闻一多<br><br>卢沟桥头风烟起 ,<br>血色残阳照大旗。<br>四万万心同奋起,<br>山河共誓永不移。</font><br> <div><br></div><div><br></div><div>闻一多(1899年11月24日—1946年7月15日),本名闻家骅,字友三,生于湖北浠水县(今属湖北黄冈)巴河镇。中国近代诗人、学者、民盟盟员、民主战士。 <br>1905年,进入绵葛轩小学读书。1912年,考入北京清华学校乙班。1914年6月,论文《名誉谈》发表。1919年2月,成为《清华学报》编辑。1920年,编成诗集《古瓦集》《真我集》。1923年3月16日,长诗《园内》写定;9月,出版第一本新诗集《红烛》。1924年6月,毕业于科罗拉多大学。1925年1月上旬,参与发起“中华戏剧改进社”;7月,诗《七子之歌》发表;9月,被聘为北京美术专门学校筹备专员。1927年2月,担任武汉国民革命军政治部艺术股长。1928年1月,诗集《死水》出版。1932年8月,任清华大学国文系教授。1936年1月,论文《离骚解诂》发表。1943年,组织十一学会。1945年3月,联名发表昆明文化界《关于挽救当前危局的主张》 。1946年7月15日,在悼念李公朴的大会上,斥责国民党暗杀李公朴的罪行,当日下午被国民党特务杀害逝世,时年47岁。 <br>2009年,闻一多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div><div><br></div><div><br></div><div><br></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b06fbb">----------------</font></div><div><br></div><div><br></div><div><br></div><div>抗战时间从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开始算起,至1945年9月2日结束 ,共14年抗战。 <br>1931年9月18日,日军进攻沈阳,九·一八事变爆发,由于当局的不抵抗 ,致使日本侵略军迅速占领中国东北 。1932年1月28日,日军进攻上海,一·二八事变爆发,中日军队第一次全面对抗和较量 。1937年7月7日,日军在北平附近挑起七七事变,抗日战争全面爆发。 </div><div>1941年12月7日,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后,12月9日,重庆国民政府正式对日宣战。1945年8月15日,日本向反法西斯同盟国无条件投降。 <br>中国战场是二战的主战场之一。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是二战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最伟大的卫国战争,是中国人民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正义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近代以来抗击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br></div><div><br></div><div><br></div><div><br></div><div><br></div><div><br></div><div><br></div><div><br></div><h1><font color="#ed2308">附录</font></h1><div><br></div><div><br></div><div><font color="#333333">倭寇</font>,是指13世纪到16世纪左右侵略朝鲜、中国沿海各地和南洋的日本海盗集团的泛称,除沿海劫掠以外主要从事中日走私贸易 。</div><div>前期的倭寇,是以日本人为主体,故被称为“真倭”。</div><div>明朝东南倭患大起。明廷多次委派官吏经营海防,因朝政腐败而难有成效。嘉靖后期将领戚继光,俞大猷等先后平定江浙、福建、广东倭寇海盗,倭患始平。 <br><br>近代,倭寇指日本侵略者。</div><div><br></div><div><br></div><div><br></div><div><br></div><div><br></div><div><br></div><div>戚继光(1528年11月12日 [54]-1588年1月17日 [49]/5日 ,字元敬、文明、汝谦 ,号南塘、孟诸。祖籍凤阳定远(今安徽定远) ,卫籍山东登州(今属山东蓬莱) ,生于济宁 。明朝杰出的军事家、书法家、诗人,民族英雄。<br>戚继光自幼家贫力学,博通经史。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袭父职任登州卫指挥佥事。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调至浙江御倭前线,任宁绍台参将。至义乌招募农民和矿徒,组练新军,配以精良战船、兵械;又创造攻防兼宜的“鸳鸯阵”战术,灵活作战,每战多捷,世人称为“戚家军”。嘉靖四十年(1561年),在台州、仙居、桃渚等处大胜倭寇,九战皆捷。次年奉调援闽,将福建境内倭寇主力消灭殆尽。因功升署都督佥事。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再援福建,破倭寇巢穴平海卫,进官都督同知,升福建总兵。隆庆二年(1568年),奉命总理蓟州、昌平、辽东、保定四镇练兵事,在张居正、谭纶支持下长期镇守北方,抵御蒙古,保障北疆安全。累功授左都督、少保兼太子太保。万历十年(1582年)张居正病逝后,戚继光被调往广东,数年后被劾罢归乡,最终在穷困失意中于万历十六年(1588年)病逝,享年六十一岁。后追赐谥号“武庄”,又改谥“武毅”。<br>戚继光在四十余年的军事生涯中,南征北战,屡战克捷,立下不朽功勋。他留下的兵书《纪效新书》《练兵实纪》,在练兵、治械、阵图等方面多有创见和总结,推动了中国古代军事科学的发展。 此外,戚继光工于诗文,有诗文集《止止堂集》传世。 </div><div><br></div> <div><br></div><div><br></div><div><br></div><div><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