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1931年9月18日,星期五,沈阳的天空灰蒙蒙的,仿佛预示着一场灾难的降临。那天,日本侵略者假借事端,发动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揭开了全面侵华战争的序幕。东北三省相继沦陷,百万同胞流离失所,国家陷入深重的哀痛之中,民族遭遇了前所未有的苦难。</p> <p class="ql-block">每当想起那段历史,心中便涌起无尽的悲痛。民族之痛深如海,一夜之间,炮声轰鸣,东北失守,民族命运悬于一线。家园破碎,同胞离散,那段沉重的历史,永远铭刻在中华民族的心间。</p> <p class="ql-block">然而,在这艰难时刻,中华民族从未屈服。在患难中觉醒,中华优秀儿女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感召下,奔赴战场,浴火奋战。他们用鲜血和生命捍卫民族尊严,书写了一段段可歌可泣的英雄篇章。</p> <p class="ql-block">1932年1月28日,淞沪战火再起。日本为了转移国际社会对其侵占中国东北的关注,同时企图控制中国东部的经济中心上海,蓄意制造了一系列摩擦事件,最终以保护侨民为由发动进攻。</p> <p class="ql-block">日本海军第一遣外舰队司令盐泽幸一指挥海军陆战队分三路突袭上海闸北,战火迅速蔓延。面对敌人的狂轰滥炸,中国军队毫不退缩,奋起抵抗。</p> <p class="ql-block">日军对十九路军阵地及民宅、商店狂轰滥炸,发动了四次总攻,却均遭败绩。蒋光鼐指挥军队在闸北、江湾、吴淞、曹家桥、浏河、八字桥一带展开了多次战役。日军先后四次更换主帅,死伤近万人。</p> <p class="ql-block">中国第十九路军(总指挥蒋光鼐、军长蔡廷锴)及后续增援的第五军(张治中指挥)奋起抵抗,总兵力不足5万,对抗日军约9万人。战役持续33天,最终因国际调停签订《淞沪停战协定》。</p> <p class="ql-block">中国军队以劣势装备重创日军,粉碎其速胜企图。但3月初,因日军偷袭浏河登陆,被迫退守第二防线。3月3日双方停战,5月5日签订《淞沪停战协定》,规定上海为非军事区,中国军队不得驻防,而日本却可保留部分兵力。</p> <p class="ql-block">虽然协定被视作妥协,未能彻底驱逐日军,但这场战役激发了全国抗日热情,成为全面抗战前的重要动员。它让人们看到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精神,也预示着未来的抗战将更加激烈和持久。</p> <p class="ql-block">由于十九路军大部分为粤军将领,1933年华侨捐款兴建。位于广州先烈路、水荫路的交汇处113号,一座用花岗岩砌成的“凯旋门”。门额正面镌刻着“十九路军抗日阵亡将士坟园”,背面则写有“碧血丹心”。这便是十九路军淞沪抗日阵亡将士陵园的烈士纪念设施之一。</p> <p class="ql-block">纪功碑南面有一座方形花岗石的英烈题名碑,铭刻着1951位先烈的英名。在碑的东侧和西侧处有两个坟地,东侧为“淞沪抗日阵亡将士墓”,西侧为“淞沪抗日阵亡战士墓”,安葬着阵亡将士的忠骨。</p> <p class="ql-block">“缅怀先烈,铭记历史;珍爱和平,开创未来”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力量。它要求我们不忘过去的苦难,珍惜当下的和平,并通过每个人的努力,为国家的繁荣富强和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确保历史的悲剧永不重演。</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