铭记历史,复兴图强

春露清风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中国近现代史的壮阔长河中,9月3日是一座镌刻着民族血性与胜利荣光的精神丰碑。它不仅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取得完全胜利的法定纪念日,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正义终章的关键注脚。2025年,当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的号角在神州大地吹响,“铭记历史、复兴图强”这八个字便不再是印在纸面上的简单口号,而是穿越八十载时空的精神火炬,是亿万中国人立足当下的使命担当,更是指引中华民族在复兴征程上破浪前行的行动纲领。从东京湾“密苏里号”战列舰上的投降签字,到天安门广场上飘扬的五星红旗;从抗战时期的山河破碎、民不聊生,到如今的国富民强、山河锦绣,这一天承载的,是一个民族对苦难的深刻铭记,对胜利的无比珍视,对未来的坚定信念。</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回溯历史坐标,9月3日的确定从来不是时间刻度上的随意选择,而是对历史真相的精准锚定,是对法理正义的坚定捍卫。1945年的夏秋之交,两个关键时间节点,清晰划出了战争收尾的本质差异。8月15日,日本天皇裕仁通过广播发表《终战诏书》,表面宣称接受《波茨坦公告》、停止军事行动,实则通篇回避“投降”“战败”等核心字眼,仅用模糊的“终战”二字掩盖侵略溃败的事实。这份诏书既未以正式外交公文的形式送达中、美、英、苏等反法西斯同盟国,更未对日本军国主义犯下的侵略罪行作出任何忏悔与反思。那时,中国战场上的枪声尚未完全停歇:在华北,八路军仍在清剿负隅顽抗的日军据点;在华南,国民党军队与日军的局部战斗仍在持续;在东北,苏联红军与中国军民正联手肃清残余的关东军势力。所谓的“终战”,不过是日本单方面为规避战败责任而作出的战略宣告,并非国际社会公认的战争终结法理凭证。</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真正为这场持续14年的民族抗争画上圆满句号的,是9月2日东京湾上那载入史册的一幕。当天上午9时许,阳光洒满“密苏里号”战列舰的甲板,日本外相重光葵、陆军参谋长梅津美治郎等代表,在中、美、英、苏、澳、加、法、荷、新9个反法西斯同盟国代表的注视下,弯腰签署无条件投降书。中国代表徐永昌将军身着戎装,目光坚毅地在投降书上落下姓名。这一笔,不仅是对千万牺牲英烈的告慰,更是从国际法层面彻底锁定了日本的战败责任,让持续14年、造成3500万同胞伤亡的中国抗日战争,真正迎来了“完全胜利”的结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也由此落下帷幕,人类文明在正义的旗帜下,终于摆脱了法西斯暴政的阴影。</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正是基于这一无可辩驳的法理事实,1945年9月3日,当时的国民政府即刻下令举国欢庆三日,街头巷尾张灯结彩,民众敲锣打鼓,用欢呼声洗刷着八年抗战(当时统计为八年,后修正为十四年)的苦难记忆。1946年,国民政府正式将9月3日定为“抗战胜利纪念日”,以国家意志定格这一洗刷百年国耻的关键时刻。新中国成立后,对胜利日的界定始终坚守历史事实:1949年,政务院曾短暂以8月15日为纪念日,但随着对历史细节的深入梳理,1951年8月13日,政务院发布通告明确指出“日本实行投降,系在1945年9月2日日本政府签字于投降条约以后”,正式将抗战胜利纪念日改定为9月3日。这一调整,不是简单的日期变更,而是对历史细节的精准还原,是对“终战宣告”与“投降定局”的本质厘清,更是对无数先烈用鲜血换来的胜利成果的绝对尊重。2014年2月27日,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以国家立法的形式,正式将每年9月3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以法律的刚性将历史真相固化为民族记忆,让这份胜利的荣光与历史的教训,永远镌刻在国家与民族的基因之中。</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80年前,中国人民以14年浴血奋战,在二战东方主战场筑起了一道不可逾越的钢铁屏障。从平型关大捷打破“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到百团大战振奋全国抗战士气;从台儿庄战役的血肉磨坊,到长沙会战的持久坚守;从东北抗联在林海雪原中的艰苦斗争,到南方八省游击队在崇山峻岭中的不屈抗争,中国军民以“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气节,以“一寸山河一寸血”的壮烈,粉碎了日本军国主义“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野心,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80年后的今天,天安门广场上的盛大阅兵,国产现役主战装备的整齐亮相,不是武力的炫耀,而是对历史的深情回望,是对和平的坚定守护。当受阅方队迈着铿锵有力的步伐通过广场,当战机编队在蓝天划出绚丽的航迹,当新型装备展示着国家的国防实力,这一切都是在向世界宣告:中国再也不是那个任人宰割的弱国,中国有能力守护自己的家园,有能力捍卫世界的和平。</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然而,历史的阴影从未完全消散。近年来,日本右翼势力无视历史史实,频频在历史问题上“开倒车”:他们篡改教科书,淡化侵略罪行;他们参拜靖国神社,为战犯招魂;他们甚至指责中国的纪念活动“聚焦历史”“煽动对抗”,试图混淆国际社会的认知。面对这些荒谬言论,我们更能看清其本质:他们回避的不是一场简单的纪念活动,而是日本军国主义曾经犯下的侵略罪责;他们忌惮的不是中国日益增长的实力,而是世界各国对正义与和平的共同坚守。放眼全球,法国每年都会纪念诺曼底登陆,缅怀反法西斯战士的牺牲;俄罗斯每年都会举办卫国战争胜利日阅兵,传承英雄主义精神;英国也会组织反法西斯胜利纪念活动,铭记战争带来的教训。这些行动印证着一个共同共识,尊重历史是守护和平的前提,铭记胜利是抵御侵略的根基。中国的纪念活动,从来不是孤立的行动,而是与世界正义力量站在一起,共同捍卫战后国际秩序的必然选择。</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铭记历史,从来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为了从苦难中汲取复兴的磅礴力量。从平型关大捷中彰显的击溃日军嚣张气焰的奋勇气魄,我们能提炼出在科技攻关“新战场”上勇攀高峰、攻坚克难的精神底气。如今,中国科研工作者正是以这种不服输、不放弃的精神,在芯片、航天、生物医药等领域不断突破“卡脖子”技术,为国家发展注入创新动力;从南京大屠杀的血泪教训中,我们能坚定守护国家主权、筑牢安全防线的清醒认知。面对复杂的国际形势,中国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决维护国家领土完整,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霸权主义与强权政治;从“兵民是胜利之本”的历史真理中,我们能凝聚起亿万人民同心筑梦的浩荡伟力。无论是脱贫攻坚的伟大胜利,还是抗击疫情的众志成城,亦或是乡村振兴的火热实践,都离不开全体中国人民的团结奋斗。</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党的十八大以来,人民军队经历了一场深刻的整体性、革命性变革,国防实力稳步提升:国产航母列装服役,第五代战机翱翔蓝天,新型导弹装备部队,信息化作战能力不断增强。这一系列成就,正是对“国无防不立,民无防不安”历史训诫的生动回应。我们展现的国防能力,从来不是为了侵略他国,而是为了抵御侵略、守护家园;我们传递的发展决心,从来不是为了称霸世界,而是为了维护公平正义,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始终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这一立场,从未因时代变迁而改变。</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80年风雨兼程,从苦难走向辉煌,从贫弱走向富强,中国的每一步前行,都离不开对历史的敬畏与汲取。站在新的历史起点,“铭记历史、复兴图强”早已融入每个中国人的行动自觉:在工厂车间,工人们精益求精,用匠心打造高质量产品,为国家制造业升级贡献力量;在田间地头,农民们辛勤耕耘,用汗水保障粮食安全,为乡村振兴筑牢根基;在科研院所,科研人员潜心钻研,用智慧攻克技术难题,为国家创新发展添砖加瓦;在校园里,青少年们勤奋学习,用知识武装头脑,立志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唯有将对历史的铭记转化为干事创业的激情,将对和平的珍视转化为建设祖国的实效,我们才能告慰千万英烈的牺牲,才能让历史的悲剧不再重演,才能让中华民族在复兴之路上行稳致远。80年前,中国人民用胜利证明了“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80年后的今天,中国人民正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在复兴之路上奋勇前进,为世界和平与发展注入更坚实的中国力量。这,既是对历史的最好纪念,也是对未来的郑重承诺。</p> <p class="ql-block">注:1、文字前半部分根据资料整理,以备查阅“9.3〞的来历,后半部分有感而发。2、图片源于网络和电视截屏,谨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