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祖国永远繁荣昌盛</p> <p class="ql-block">今天观看了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的九三阅兵,心中久久不能平静。长安街上铁甲铮铮、战机翱翔,大国重器的磅礴气势与人民军队的威武之师,不仅彰显了国家实力的飞跃,更是一场跨越历史长河的致敬——向那些用生命换取今日和平的先烈们,向那段永不磨灭的抗战精神。</p> <p class="ql-block">尤其让我触动的是,这场阅兵背后蕴含的科技力量。从昔日的“万国牌”装备到今日全部国产化的现役主战装备,从艰苦岁月中的物资匮乏到如今大国长剑东风浩荡,这其中离不开无数科研工作者尤其是材料科学家的默默奉献。正如报道中提到的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从“两弹一星”到“悟空”“墨子”“天宫”“北斗”等国之重器,背后都有材料科学的支撑。那些攻克“卡脖子”技术的科研人,将青春熔铸于特种陶瓷、人工晶体、涂层材料中,让国家的“骨骼”更坚硬、“底气”更充足。</p> <p class="ql-block">愿我的孩子未来能在一张实验台前、一次配方调试中、一次材料创新里,找到自己与祖国共振的频率。当某一天,你参与研制的材料应用于航天器、集成电路或新能源领域,为国家解决“卡脖子”难题时,你会明白:今日阅兵式上那份震撼人心的底气,背后正是无数如你一般的工科人,用毕生所学铸就的钢铁长城。</p> <p class="ql-block">儿子,你正在学习的材料科学,正是这壮丽事业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它不仅是实验室里的数据与论文,更是国之重器的基石、民族自强的保障。我希望你能像严东生、姚熹等科学家那样,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需求,以“材料强国”为己任。他们的故事告诉我:科学报国不需要豪言壮语,只需埋头苦干、求真务实——就像那句“抱怨和放弃不可取,我们只能埋头苦干”。</p> <p class="ql-block">希望我儿能传承“科技报国、科技强国”的薪火,以材料为刃,为国家强盛与民族复兴贡献属于自己的力量。这便是我对你最深的期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