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25年9月3日举行的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阅兵盛典,是中国近年来规模最大、国际关注度最高的军事纪念活动之一。以下从多个维度综合呈现其核心内容与意义:</p><p class="ql-block">一、国际参与与外交博弈</p><p class="ql-block">多国元首出席:俄罗斯总统普京、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哈萨克斯坦总统等30国领导人确认参加,其中普京与中方签署了能源及军工合作协议。东盟10国中9国派高层出席,仅菲律宾因南海问题缺席。</p><p class="ql-block">西方集体缺席:美英法领导人因对华遏制政策、北约内部协调及历史叙事分歧未到场,凸显地缘政治对立。日本政府更通过外交渠道鼓动欧亚国家回避,称阅兵可能“强化特定历史叙事”。</p><p class="ql-block">二、军事装备展示亮点</p><p class="ql-block">84%新装备首秀:包括高超音速导弹(速度超5马赫)、无人作战系统(如“机器狼”集群、“虎鲸”无人艇)及电子战装备,体现信息化作战能力突破。</p><p class="ql-block">战略威慑信号:东风-21D反舰弹道导弹(“航母杀手”)等装备的亮相,被解读为对南海及台海局势的回应。</p><p class="ql-block">三、历史与人文设计</p><p class="ql-block">抗战元素融合:军乐团曲目暗喻14年抗战历程,80名礼号手象征胜利周年,抗战老兵方队与现代化方阵形成历史对话。</p><p class="ql-block">国际象征意义:俄罗斯方队携带1945年卫国战争旗帜(保留弹孔痕迹),11国参阅方队共同传递“维护二战成果”的共识。</p><p class="ql-block">四、地缘政治影响</p><p class="ql-block">中俄联动:普京的“罕见长时间访问”强化了双方对抗西方压力的协作。</p><p class="ql-block">东南亚转向:印尼、马来西亚等国家领导人出席,反映RCEP框架下经济合作深化,与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紧密关联。</p><p class="ql-block">此次阅兵既是军事力量的集中展示,更通过国际参与与历史叙事,构建了对抗单边主义、捍卫战后秩序的多边主义舞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