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元节的民间故事

汝城县精彩照相馆

<p class="ql-block">中元节相关的民间故事丰富多样,以下是一些较为经典的故事:</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目连救母 :佛陀弟子目连尊者的母亲因在世时贪念业报,死后堕入恶鬼道。目连用神力化成食物给母亲,却因母亲贪念,食物到口变成火炭。他向佛陀求助,佛陀告知需在七月十五日备百味五果,共同祭祀十方僧众,才能解救其母。目连照做,最终解救了母亲的灵魂。后来,佛教徒们在这天举行功德法会,为孤魂饿鬼超度亡魂,这便是普渡拜“好兄弟”的由来,盂兰盆节也因此具有了孝亲的意义。</p><p class="ql-block">- 烧纸钱的由来 :东汉蔡伦发明造纸术致富,其兄蔡莫和嫂子慧娘眼红,也学着造纸,但质量差无人问津。慧娘假装暴毙,让蔡莫在邻居面前烧纸。之后慧娘在棺材里“复活”,称死后到阴间,阎王让她推磨受苦,多亏蔡莫烧的纸钱,小鬼们抢着帮她推磨,阎王也放她回来。邻居们信以为真,纷纷购买蔡莫的纸烧给死去的亲人,烧纸钱的习俗由此流传。</p><p class="ql-block">- 麻姑的传说:秦始皇的女儿麻姑,因脸上长满麻子,被民间称为“麻姑”。秦始皇让麻姑去当山海关一带的监工,命苦工们三天吃一顿饭。麻姑同情民工,私自将三天一顿饭改为一天三顿饭,还准许民工工作十天休息一天。后来秦始皇得知此事,勃然大怒,将麻姑处死,这天正是七月十五。百姓感念麻姑恩情,在每年的这一天自发祭奠麻姑,后来逐渐演变为中元节的相关习俗,部分地区还有“淋麻姑”的习俗,即如果七月十五不下雨,家家户户便一齐出动向天空泼水。</p><p class="ql-block">- 送羊节的传说:在华北地区,中元节有“送羊节”的习俗。传说沉香劈山救母后,要追杀虐待母亲的舅舅二郎神。二郎神为了重修兄妹之好,每年七月十五都会给沉香送一对活羊。因为“羊”和“杨”谐音,代表二郎神和沉香母亲的姓氏,寓意重结两家之好。后来,民间就流传开了舅舅给外甥送活羊的习俗,后逐渐演变成送绵羊。</p><p class="ql-block">- 秀莲的故事:豫东地区传说,民国十七年蝗灾时,春桃的父亲病重,村里传说中元节槐阴井通阴间,捞到红线能让阴间亲人托梦告知食物下落。春桃在七月十四去井边,听到井里秀莲的声音,秀莲称自己是邻村人,上月走娘家时掉井里,想让春桃帮忙捞起母亲给她绣的嫁妆红绣鞋。春桃帮她捞起后,秀莲告知春桃将红线交给穿蓝布褂的后生阿远,可治她父亲的病。阿远是秀莲的未婚夫,他用采的药治好了春桃父亲的病。后来春桃与阿远结婚,每年中元节都会去井边放槐花、撒小米纪念秀莲。</p> <p class="ql-block">中元节民间故事合集:</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目连救母:目连是佛陀弟子,他的母亲因生前贪念重,死后堕入饿鬼道,吃啥都化成火炭。目连心疼母亲,向佛祖求助。佛祖告知他七月十五这天是结夏安居的最后一天,法善充满,让他准备百味饭菜,供养十方僧众,就能靠大家的功德救母亲脱离苦海。目连照做后,母亲终于得救。</p><p class="ql-block">- 地官赦罪:道教传说中,有个名叫陈子祷的人与龙王女儿结婚,分别在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十月十五生下天官、地官、水官。七月十五是地官生日,这一天地官会打开地狱之门,考察人间善恶,根据神仙、凡人、动物们的表现赦罪免刑。所以民间在中元节这天祭祀祖先,超度孤魂,希望地官能赦免他们的罪过。</p><p class="ql-block">- 菩萨偷放小鬼 :传说菩萨的母亲死后在地狱受折磨,菩萨于心不忍,在七月十五让看守的小鬼偷偷将母亲放了出来,结果其他小鬼也纷纷蜂拥而出,于是有了“七月半,鬼乱窜”的说法。小鬼们流窜到人间后向家人索要钱财,以便生计和打通关系早日托生,后来人们便将七月十五日定为鬼节。</p><p class="ql-block">- 兰花舍己:从前有个叫兰花的姑娘,丈夫和公公去世后,她与婆婆相依为命。一年大灾,兰花每天讨饭留给婆婆,还曾把食物分给饿得快不行的老奶奶。老奶奶给了她一块能变出粮食的青石板,兰花用石板变出粮食分给乡亲们。但坏财主想抢兰花做妾,还造谣说她是妖精,婆婆听信谣言将她嫁给财主,兰花宁死不屈,最后被财主害死。她死的那天天降大雪,人们为纪念她,把七月十五定为“鬼节”,其习俗也成为中元节的一部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