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州真教寺

云龙

<p class="ql-block">云龙/2270159</p> <p class="ql-block">  “古寺门前景自幽,苍枝瘦影伴城楼。苔痕漫染砖石老,绿意轻铺草木稠。”八月二十九日到访青州真教寺,该寺座落东关昭德街中段街西,与杭州凤凰寺、定州清真寺并称元代三大伊斯兰教寺。</p> <p class="ql-block">  寺院始建于元大德六年(1302年),为元相伯颜后裔创建。占地6000平方米,有殿堂70余间, 由寺门、百字赞碑亭、礼拜殿、南北学堂、南北配殿、沐浴室、敬义堂等组成。主体建筑大门、二门、礼拜殿、望月楼(宣礼楼)在一条中轴线上,配殿左右对称,建筑规模恢宏,形式别具一格,既有中国宫殿式建筑风格,又体现出阿拉伯建筑特色,是我国元代三大伊斯兰教寺之一,是山东伊斯兰教活动中心之一。明成化、正德和清雍正、乾隆、道光年间及民国时期曾多次维修。1984年,经国务院宗教事务局批准,全面整修。2013年,国务院公布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  首 先从北侧门进入沿中轴线西行,对面是的大殿仪门,雕梁画栋,上题“开天正教”、“默德真传”、“瞻天仰圣”,“生天生地更生生,化人化物能化化”说明主题;南北配殿辟为学堂,中间院落古柏林立,右边一当时全国政协副主席杨静仁的“民族平等”碑特立独行引人注目,点明建寺主旨。</p> <p class="ql-block">  过仪门有“百字赞”碑亭一座,碑的正面刻有乾隆朝明太祖御制百字赞全文,背面为永乐帝的“人心向善”圣谕。碑亭按最高规格建筑,整体以皇家殿堂标准,饰以全套建筑构件与祝福纹。</p> <p class="ql-block">  再向前跨月台便是主体建筑礼拜殿。礼拜殿台起一米多,周围用36根圆柱构成环绕抱厦。大殿坐西面东,礼拜者朝向西方圣地麦加以示虔诚。礼拜殿建筑面积600余平方米,能同时容纳近千人礼拜。殿门额之上悬马松亭大阿訇题“归真要道”匾,左为黑伯龙题“认主独一”匾额,右为原山东省民委民族处处长丁乐春题“教本清真”匾。大殿门两边有抱柱楹联一副,上联为:“化人化物能化化有根有本”,下联是“生天生地更生生无尽无休”。礼拜殿有前殿、中殿、后殿及望月楼三部分组成,以“勾连搭”形式连接加大纵深。殿内宽敞明亮,庄重而典雅。殿顶由前中殿两歇山顶连接后阁楼上层构成,有起有伏,气势宏伟。前殿面阔7间,为单檐歇山式建筑,檐下斗拱,梁枋朱漆彩绘,绘有青州八大景等。中殿同为单檐歇山式建筑。后殿面阔5间,上接望月楼,楼高12米,为穆斯林斋月里封斋、开斋时望月之用。礼拜殿西端有一尖拱形圣龛,以标志穆民礼拜的正向。整座大殿平面呈“主”字形,前、中、后三殿为“主”字的三横,殿内中轴线主道为“主”字的竖笔,此正符合礼拜殿是主的天房的说法,同时也体现了中华汉文化与伊斯兰民族文化的相互融合。</p> <p class="ql-block">  返回月台两边为南北配殿,南配殿“寿考作人”,“岁斋一月清心寡欲,日礼五时默祝和平”是回族穆斯林对宗教义务的表述,反映了回族穆斯林对宗教义务的认知和态度。北配殿“广宣圣化”,“天道至清造化恩泽宇宙,人念唯真圣德光照古今”融合了道教思想与传统文化精髓,体现了天地人三才合一的哲学理念。</p> <p class="ql-block">  这是最后进出寺院的偏门,平时不开寺门大门,只是遇节假日人多时才开大门。偏门建筑亦很别致,正中映壁,两边各一侧门,分通主院与侧间,体现古建与伊斯兰特色,与大门高度吻合,古朴幽静,进出即心神贯注,立起敬仰之意!</p> <p class="ql-block">  最后说明的是,青州既有清真寺又有真教寺,傻傻一时分不清。经了解考证,以元末明初为界,伊斯兰教穆斯林活动中心前后分别以“真教”、“清真”为名,其实是一回事。青州城里清真寺更是为了穆民方便,以东关真教寺为范本而建。正如真教寺大门两边宣传匾所示“团结奋斗,繁荣发展;爱国爱教,民族团结”,前后两个团结,完美闭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