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芷江机场上空,曾穿梭着飞虎队的战鹰;八十载光阴流转,那段用青春与热血书写的抗战传奇,至今仍在碧空回荡。</p><p class="ql-block">八月的芷江,碧空如洗,万里无云。在七里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受降旧址庄严肃穆,“血”字造型的受降纪念坊历经八十载风雨洗礼,依旧巍然矗立,在骄阳下闪耀着历史的光芒。</p><p class="ql-block">1945年8月21日,一个永载史册的历史时刻在这里定格——日本降使今井武夫一行乘坐的飞机降落在芷江机场,交出了“中国战区侵华日军部署图”。</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01 历史选择,芷江成为战略要地</p><p class="ql-block">芷江素有“全楚咽喉,滇黔门户”之称。这座掩映在武陵山深处的小城,在抗战时期因其显赫的历史地位和雄厚的军事实力,成为受降仪式的举办地。</p><p class="ql-block">抗战后期,芷江已成为军事重镇,驻扎着220多个军政机构,兵力最高峰时达20万之众。这里云集了中美空军13支精锐部队、陆军17支劲旅、海军2支舰队以及10个宪兵团。</p><p class="ql-block">最重要的是,芷江拥有盟军远东第二大军用机场。机场不仅规模庞大,更是战略轰炸的前进基地,掌控着湖南上空的制空权,为受降典礼提供了坚实的安全保障。</p><p class="ql-block">02 飞虎雄风,中美联合抗击日寇</p><p class="ql-block">“飞虎队”之名,源于一场惊心动魄的空中首秀。1941年12月,美国志愿航空队在昆明初试锋芒,便以0:9的辉煌战绩重创日机。中国军民盛赞其勇猛犹如“插上翅膀的老虎”。</p><p class="ql-block">其灵魂人物,是充满传奇色彩的“飞虎将军”陈纳德。1937年,这位已退役的美国空军军官便主动请缨来华助战。1941年4月,他组建了中国空军美国志愿航空大队。</p><p class="ql-block">珍珠港事件后,美国正式对日宣战。陈纳德麾下的航空大队先后更名为美国陆军第十航空队驻华特遣队、美国陆军第十四航空队。1943年,中美空军混合联队在广西成立,飞虎队中开始有了中国籍飞行员。</p><p class="ql-block">随着国内公开的一线机场相继失守,芷江机场以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成为中美空军在中国抗日战场唯一的秘密前进机场。高峰时期,驻芷江机场各型战机多达400余架。</p><p class="ql-block">03 血战长空,芷江上空的鹰</p><p class="ql-block">在空援常德、血战衡阳、空袭武汉、湘西会战等重大战役中,飞虎队屡创日军。1945年2月25日,从芷江起飞的中美空军混合联队轰炸日本本土,击中了防卫森严的日本皇宫。</p><p class="ql-block">侵华日军视芷江机场和飞虎队为心腹大患。1945年4月9日,芷江保卫战(又称湘西会战)拉开序幕,双方参战兵力达28万余人。飞虎队在此役中迸发出雷霆万钧之力,累计出动战机2500余架次、轰炸机183架次。</p><p class="ql-block">日本派遣军在战况报告中评价:“芷江战役,在中国真正称为空地配合的范例……中美空军的攻击使日军吃了决定性的败仗。”此战是抗日战争最后一场大规模会战,以日军完败告终。</p><p class="ql-block">整个抗日战争期间,飞虎队共击落日机2600余架,击沉或重创日军舰44艘,击毙日军官兵66700名。</p><p class="ql-block">04 军民情深,共同守护碧空蓝天</p><p class="ql-block">飞虎队与中国人民在战火中结下了深厚情谊。每个飞虎队飞行员的衣服上都缝着“血符”,上书“来华助战洋人,军民一体救护”等字样。这块绸布是飞行员们的“护身符”,帮助他们获得中国民众的救护。</p><p class="ql-block">云南民众曾救助近百名跳伞飞行员,有的甚至因此被日军杀害。1945年3月,飞虎队飞行员约翰・威廉姆斯的战机在执行任务时被击落,他跳伞后落入日军占领区。</p><p class="ql-block">当地村民老王冒着生命危险,将他藏在自家地窖里,每天给他送饭送药。在村民们的帮助下,约翰最终安全返回芷江机场。这段故事,成为中美友谊的生动写照。</p><p class="ql-block">05 胜利见证,芷江受降载史册</p><p class="ql-block">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当时负责领航和押送日本降机抵达芷江的,就是中美空军联队的6架P-51野马式战斗机。飞虎队与芷江人民一起,见证了中国近百年来首次取得抵抗外侮的伟大胜利。</p><p class="ql-block">8月21日,日本降使今井武夫一行步入受降会场,向中美代表鞠躬,中美两国代表表情严肃,没有还礼。工作人员用中、日、英三国语言宣读投降备忘录。</p><p class="ql-block">今井武夫颤抖着手在《受领证》上写下自己的名字,并加盖了一个椭圆形的朱红印章。中外记者的镁光灯此起彼伏,将这历史性的一刻永远定格。</p><p class="ql-block">为布置受降典礼会场,新六军政治部副主任陈应庄少将跑遍了芷江县城,却找不出一套像样的桌椅。最后,只能从黔阳县安江纱厂借来一批欧式家具。</p><p class="ql-block">06 友谊长存,跨越时空的飞虎情</p><p class="ql-block">战后,飞虎队与芷江的情缘一直在延续。2005年,芷江飞虎队纪念馆建成,是国内唯一全面展示飞虎队援华抗战的史绩馆。在纪念馆大厅正中的英烈墙上,镌刻着2193名美国飞虎队员的名字。</p><p class="ql-block">1994年5月,陈纳德将军遗孀陈香梅女士重返芷江,凭吊英烈,满怀深情地题下诗句:“春暖三湘杜鹃红,铁鸟飞来展雄风。芷江本是英烈地,中美情谊五十冬。”</p><p class="ql-block">自2003年起,芷江定期举办国际和平文化节。最令人动容的是首届和平文化节上的重逢:当年在芷江一次击落6架日机的美国飞虎队员迪克・罗西,与曾并肩作战的中国战友彭双桥、滕子元、刘道明紧紧相拥。</p><p class="ql-block">2005年第二届和平文化节,89位飞虎老兵将从美国故土带来的89袋泥土,庄重地洒在芷江大地,象征着和平与友谊的扎根。</p><p class="ql-block">2023年,芷江侗族自治县第四中学与美国斯科菲尔德中学缔结为“飞虎队友谊学校”。这份跨越山海的情谊,至今仍在书写着未完待续的新篇章。</p><p class="ql-block">07 和平之城,历史回响永不绝耳</p><p class="ql-block">今天,芷江已成为国际和平城市。2021年2月,国际和平城市协会向全球公告,芷江获准成为第307座“国际和平城市”。</p><p class="ql-block">漫步今日芷江,和平文化已深深融入城市血脉。太和塔巍峨耸立,抗战纪念馆庄严肃穆;和平大桥、和平广场等设施鳞次栉比,整座城市成为和平理念的立体展陈。</p><p class="ql-block">芷江立足丰富而独特的和平文化资源,培育和擦亮和平文化品牌。志愿者们走访抗战老兵,艺术家们创作和平作品,让和平的种子在每个人心中生根发芽。每逢重要纪念日,和平讲堂、论坛等活动让历史记忆代代相传。</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在芷江飞虎队纪念馆内,磨损的飞行服、泛黄的作战地图、战士们的战地书信等上千件文物,静静诉说着过往。</p><p class="ql-block">最令人肃然起敬的“英烈墙”上,882名中国籍航空烈士与2193名美籍飞虎队员的名字熠熠生辉。每一个名字都承载着沉甸甸的家国担当。</p><p class="ql-block">从烽火岁月的中美并肩作战,到和平年代的友谊传承,馆内文物与故事持续焕发温度,让飞虎精神跨越时空,成为推动和平与发展的不竭力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