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山史话】东山抗战大事记

东山乡讯

<h3>1937年7月7日芦沟桥事变后,东山县成立抗敌后援分会。文教界组织抗日服务队,开展抗日宣传活动;工人、农民组织自卫队、救护队,配合军队抗日;商店抵制日货;侨居新加坡的东山侨胞募款4万元支持抗日,认购救国公债,赠送大批军衣。此后,又捐献15万元,购买1架飞机,支援抗日。<br><br>1937年,“七·七”芦沟桥事变后,东山县华侨谢联棠发动旅外侨胞捐物捐款,支援祖国人民抗击日本侵略者。1937~1940年,共集资10多万元国币,寄回东山等地,用于救济抗战受伤的士兵和难民。<br><br>1938年,日本侵略军骚扰东山岛海面,岛上公路被毁、民房遭炸,全县渔业生产与海盐外运陷于停顿,瘟疫流行,死者甚多。县政府成立县卫生院和抗战后方服务团,县长楼胜利任团长,进行救治伤员、抗日宣传和抵制日货。<br><br>1939年4月,成立赈济会,主办抗战期间对贫民、过境难民和华侨等的救济事项。<br><br>1939年5月27日,8架日本飞机轰炸东山,投弹24枚,炸毁民房83间,祠庙1所,死39人,伤45人。<br><br>1939年7月11日至16日,日军大举进犯东山岛。出动飞机、军舰对县城机沿海村庄进行狂轰滥炸,城关县政府楼房、司法处监狱及前街数十间民房被炸毁。农民朱九、郑南阳和黄桂在东门屿耕作被日军捉俘,拒绝讲出守军布署情况而被杀。日军企图从铜砵、康美、港口、岐下、陈城沿岸海滩登陆,都遭遇了东山军民的顽强抗击,守军陆军第75师224旅联合盐警队、地方团队及壮丁队依托滩头阵地将日军全部击退。经四昼夜激战,日军于16日仓皇撤退,东山军民成功挫败日寇首次大规模入侵。<br><br>1939年8月23日-9月4日,日军联合伪军卷土重来,出动军舰5艘、汽艇20余艘、木船30余艘,在飞机大炮掩护下,分别从亲营、白埕和岐下、港口登陆,先后占领荟冬、亲营、古雷庄、林边、梧龙庙、陈城、港口、湖塘、白埕、黄山母、赤山、大路口和西埔,大肆焚毁。国民革命军第75师驻东山守备部队、县保安队、警察和地方团队占据有利地势,英勇抗击,展开争夺阵地的拉锯战。县长楼胜利率领民众配合作战。守军全面动员,分兵两路进行反攻。梧龙村民林马兴组织84名敢死队,配合守军乘夜袭击,收复了白埕、黄山母、赤山、大路口等地。日、伪军自此节节败退,于4日退出东山。<br><br>1940年2月12-16日,日军出动军舰4艘、汽艇7艘乘载数百日军与伪军3000多人,在优势火力掩护下从宫前登陆,先后占领了陈城、北山、黄山母、白埕、探石、西埔,直至县城城关。东山守军在国民革命军第75师224旅旅长史克勤指挥下趁深夜发起反包围突袭,从坑内、港西、钱岗、城垵向西埔、城关反攻。15日先收复西埔,16日拂晓夺回城关,日、伪军溃退下海。<br><br>1940年6月后,为振作民心、致力抗战,县政府组织各界人士成立“破除迷信、改造神庙实施委员会”,强行改用大神庙,拆毁小神庙,严禁普渡。同时,严禁赌博和吸毒,严禁妇女缠足、梳燕尾发等,兴建公共体育场,发动盐区修复盐田、多产盐,创办《东山新报》,设立县图书馆,组织乡(镇)晨呼队,修建东山抗战阵亡烈士陵园,发动民众节约献机,修筑后澳防波堤和中正公园,实行保民代表大会制度,创办东山县立初级中学,举办东山民众时事讲座会,宣传抗日。一时民心大振,社会秩序稳定。<br><br>1941年2月,在水寨大山修建抗战纪念亭和建国楼。<br><br>1941年6月,为悼念为国捐驱的抗日爱国将士,由侨胞及县内人士捐款,在城关五里亭修建东山抗战烈士陵园,在陵园对面建纪念亭。其中,华侨王宝荣、谢联棠、孙忠来、佘加指、朱国良、沈孔、林春木、林水山、吴金英、黄金唅、许岳东、孙贵三、刘达溪、刘达南、田淇川、许修德、林成兴、黄水轩、吴安居、陈兴茂、张友忠、陈信道、方盘西、王贵阳、王裕发、林水金、林如活、林明金、林兴春、林进成、唐竹篮、陈长宣、林亚甲、林水西、唐水弄、唐兆磐、唐文章、吴水进、郑庆星、黄文松、沈荣甫、陈顺游和亚杰公司共捐款1万多元法币,在东山城关五里亭建抗日阵亡烈士公墓及抗日阵亡烈士纪念碑。并立有《东山县侨胞捐资建筑抗战阵亡烈士公墓碑记》,碑高2.35米,宽0.98米,厚0.17米。碑刻撰述43名爱国华侨于民国30年6月捐资修筑抗战烈士陵园经过。<br><br>1941年7月7日,东山县长楼胜利召开“破除迷信节约献机”会议,号召民众:“查埔(男人)俭烟支,查某(女人)俭胭脂,拜神俭纸钱,煮饭俭把米,俭俭给前方买飞机!” 。并成立“东山县破除迷信节约献机征募委员会”主持其事。<br><br>1941年10月10日,举行献机大会,全县共捐集国币15万元购飞机一架,命名“东山号”。<br><br>1941年冬,县政府拆除旧县衙(“本厅”),在原址兴建中正公园,并树立“东山县破除迷信节约献机纪念碑”,以纪念这一壮举。碑高:7.7米(象征“七七事变”)。正面刻碑名“东山县破除迷信节约献机纪念碑” ,落款 “中华民国卅年冬建,东山县长楼胜利,书记长马友涛”;背面为《碑记》,详细介绍捐献飞机过程,落款“东山县破除迷信节约献机征募委员会立” ;碑身侧面附三面题刻,分别为:福建省政府代理主席陈培锟题写的“献机先声” ,陆军中将、龙溪专署督察萨君豫题写的“充实国防”、陆军上将胡琏题写的“破除迷信,减少滥费,充实国防,打击敌伪”。底座为《征募委员会委员名单》和《捐款500元以上者芳名录》。<br><br>1942年7月,东山中正公园落成,园址在公正镇尖石保。<br><br>1943年6月9日,日本侵略军一艘运输船遇风飘泊至宫前海边,被驻岛部队俘获。<br><br>1943年6月12日晚,日舰在荟冬海面附近搜索,被驻岛部队炮火击退。<br><br>1944年10月3日,东山县组成防护团,负责战场治安等工作。同日,县三青团组织青年战场服务大队,下设救护、通信等分队,负责战况通报、战场救护等工作。<br><br>1944年10月31日,组织抗敌自卫团,县长邓启群兼自卫团司令。<br><br>据统计,1938-1944年间,日本侵略者及伪军进犯东山岛计有船只17批148艘次,飞机127批356架次,空投炸弹1361枚,东山直接受害37个村庄,被毁房屋2456间,船147艘,军民伤亡892人。<br><br>1945年6月,陈木全渔船(上有渔民9人)在兄弟岛附近海域遇坐橡皮艇在海上漂流的美国飞行员科文和宾治(其飞机被日本侵略军击落),陈木全等人即将他俩救上渔船,送上东山岛(后,这两位飞行员由林子浩夫妇送往福州交美军某部)。<br><br>抗日战争期间——<br><br>东安善堂曾组织救护队和掩埋队,为抗战服务。桥雅街的掩埋队员许秋盛(俗称“三尾龙”)曾多次收埋战士腐烂尸体和海上浮尸。<br><br>民间出现抗日歌谣,如《臭日本仔真无理》、《参加抗战保家乡》等。<br><br>华侨曾先生等捐款支持修建南门海堤,保护城关一带群众的生命财产。<br></h3> <h3>(以上资料,根据《东山县志》等有关史料整理,如有新发现,欢迎留言补充或更正)</h3> <p class="ql-block">(以下供图:陈维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