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妈读经典0903

🍊橙子

<p class="ql-block">今天是格物班学习的第12周第80天,学习阳明先生的《与答魏师说书》的第3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昨日接会议通知,起初因手头事忙生出推脱之意。夜里静坐反思,哪是真的忙到分身乏术?分明是私心在作祟——觉得自己不过列席,无关紧要,又暗地计较前几次总由我记录、写纪要的琐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猛然惊觉,这正是背离了阳明先生“知行合一”的教诲,是“致良知之心未能诚一”的症结。阳明先生说,“知而不行,只是未知”,我嘴上懂“应积极参与、虚心学习”的道理,行动上却被私欲牵着走,这不就是“未知”的糊涂吗?</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类似的情形其实常有。前几日孩子让我帮陪他一起做手工,我嫌费时间找借口推脱,事后看见他低声叹气妈妈总是忙,才发觉自己把“关心孩子”挂在嘴边,却连这点陪伴的耐心都没有;之前同事请教工作难题,我怕耽误自己进度敷衍两句,过后又懊悔——“利他”哪里是宏大的事,不过是在别人需要时少一点计较罢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再想这会议,商讨的是实际问题,众人各抒己见时,有人着眼全局,有人紧盯细节,这种在具体事上打磨出的智慧,从来不是书本上能学来的。先生说“省察克治,即是致良知”,原来“自省、利他、致良知”从不是嘴上的道理,是开会前放下“无关紧要”的傲慢,是陪伴孩子做手工收起“麻烦”的念头,是同事求助时抛开“耽误时间”的计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每一件小事里都藏着私欲的考验,唯有在这些时刻勘破、改正,才算把“知行合一”落到了实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