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我的母校张家口通信学院,坐落于“塞外明珠”河北宣化,是全军唯一培养无线电初级通信指挥军官的摇篮 。学院每年有两场重头戏:上半年的运动会和下半年的阅兵。作为军校学员,能连续四年参与阅兵,是一段既浸透汗水又闪耀荣光的经历。</p> <p class="ql-block"> 1998年,刚入军校,首次阅兵就仓促而至,当时三个月的新兵训练还未结束,我们这群“菜鸟”,自然没资格进入分列式 。我们是最先进场、最后退场的方队,也是全院唯一没戴军衔的方队。就那样笔挺地站着,纹丝不动地撑了一个半小时,这便是我军校阅兵的起点。</p> <p class="ql-block"> 1999年,全军院校体制改革,学院更名为宣化通信士官学校 。本以为能在阅兵场上大展拳脚,可看着身边经验丰富的师兄和班长,才意识到自己仍是青涩后辈。那次我们是分列式徒手方队,望着挂枪方队、劈枪方队的飒爽英姿,我们心里像揣着团火,暗暗憋着劲。最终,我们拿了第三,成绩超过了不少老大哥。学院院长那句“八队的精神面貌最好,期待你们下一场阅兵”,至今仍让我感到温暖。</p> <p class="ql-block"> 2000年,学院把挂枪方队的任务交给了我们。全队一百三十人,组成十二乘九的方队。虽说淘汰率不高,但我心里早铆足了劲:要当标兵,要拿第一。那年八队的表现堪称“完美”——排面整齐,口号嘹亮,士气高昂。只因不是劈枪方队,难度分上稍逊一筹,最终屈居第二。但在这份“功亏一篑”里,我们赢得了领导与对手的尊重,成为学弟们争相模仿的榜样。</p> <p class="ql-block"> 2001年,我们已是当之无愧的“老大哥”,最具分量的劈枪方队交给了我们。那时院里多是士官学员队,唯有我们是生长干部学员队,张家口通信学院的血脉。</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伴着雄壮的阅兵进行曲,我们正步走过主席台。整齐的步伐撼动阅兵场,铿锵的口号威震老汉山,劈枪的气势唤醒柳川河。我们终于赢得了第一!</p> <p class="ql-block"> 如今,老汉山仍然矗立,柳川河依旧流淌,可张家口通信学院已撤编 。但我们始终坚信,散布在全军各个岗位的张家口通院人,都会带着不屈的精神、凭着不懈的斗志,让母校的荣光如同无线电波一般,穿越军营的每个角落、永不消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