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25年8月25日19时30分,2025年八月知青馆馆际交流会在腾讯会议平台举行。</p><p class="ql-block">会议以“互学互鉴提升知青馆建设质量,共话共享黑河活动实践经验”为核心,围绕8月10日-11日黑河活动展开深度交流。</p><p class="ql-block">来自全国各地的知青馆负责人、学者近60余人齐聚线上,16位代表结合实践成果作有准备的专题发言。</p><p class="ql-block">会议由上海知青研究会会员、知青课题组成员李亚飞主持,上海知青研究会原副会长刘铭君作总结发言。</p> <p class="ql-block">李亚飞把8.25会议录像汇于一篇,点击即可分享。</p>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5fqvluiy?share_depth=2&s_uid=414138&share_to=group_singlemessage&first_share_to=group_singlemessage&first_share_uid=1358413" target="_blank">2025.8.25知青馆馆际交流会录像集</a></p> <p class="ql-block">刘铭君的会议总结发言</p> <p class="ql-block"> 各位知青朋友晚上好,感谢大家,在百忙当中,来参加我们的腾讯会议。每一位发言都很认真,做了准备。我建议发布他们的书面材料,让大家能够更好的,完整的,把自己的观点进行深入的交流。</p><p class="ql-block"> 我代表上海市知识青年历史文化研究会,也代表张纲同志(因为他身体不好)做一个小结。</p><p class="ql-block"> 从大家的发言中,可以看到,由于大家的努力坚持,克服了很多困难,现在全国知青博物馆有200多家。实际上各馆情况,都不一样,但是每一个地方都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争取各方面的资源,把这个知青馆事业再往前推进,有了一个很好的一个发展的势头。</p><p class="ql-block"> 这次黑河国家方志馆知青分馆展示中心的开展仪式活动搞得非常成功。它的背后,实际上是所有的主办方和工作人员发挥了非常好的主观能动性,在资金不足,人员人手缺少,时间非常紧迫的情况之下,把这次活动搞得非常成功是不容易的。</p><p class="ql-block"> 今天,在场的都是各地知青博物馆的主要领导,在这儿交流。我也想就这个问题谈点自己的想法,和大家进行交流。</p><p class="ql-block"> 关于成绩方面我不多讲了,目前实际上全国各地的知青馆,面临的困难,或者叫共同的一些挑战是明显的,我看主要有四点,</p><p class="ql-block"> 第一,可持续运转有压力。相当一部分的场馆存在着经费不足,专业人才缺乏,影响长期稳定发展这么一个问题,</p><p class="ql-block"> 第二,共同面临的挑战是史料的抢救和整理。因为知青一代年事已高,抢救,记录他们的口述史,收集他们分散的资料,显得越发紧迫。现在国家方志馆知青分馆和知青博物馆都存在,这是一个很好的平台,我们要把一些史料抓紧的进行抢救。</p><p class="ql-block"> 第三,面临的挑战就是我们展览的同质化和和深度不足。看看好像基本上都有,但是又非常类同,深度不足,所以,我们就应该,要找各个博物馆,要想办法搞出自己的特色,能更好的吸引观众。</p><p class="ql-block"> 第四,就是传播和吸引年轻观众的问题。我们现在已经进入老年了,但是段历史如果要持续发展的话,那一定要吸引年轻观众,所以这也是一个很大的挑战。</p><p class="ql-block"> 鉴于这上面的四个方面的挑战,我提出四个建议。</p><p class="ql-block"> 第一个就是政策支持和文理融合,应该说国家层面,现在都重视红色旅游跟乡村振兴,那么知青文化,它作为一种特定时期的集体记忆和精神遗产,这些场馆的建设有望在这方面得到更多的政策和资源的倾斜,希望各地抓住这一点,</p><p class="ql-block"> 第二个就是馆际之间的协作和资源共享问题。现在,以上海课题组牵头,成立全国性的知青馆的交流平台,就是定期的用各种的方式,进行互相交流,实际上就是一种非常好的形式,希望能够在这里边有一些实质性的突破。</p><p class="ql-block"> 第三点就是我们科技创新和体验升级。我看了一下,黑河的知青博物馆和那个方志馆,目前存在一个科技创新不足的情况。应该说张韧这一个馆是搞的比较好的,用了不少电子手段上去。张韧的女儿,介入了这次布展和整个策划,从这里,我得到了很大的启示,我们知青博物馆要持续发展,应该让年轻人加入。这个年轻人,是指我们知青的二代三代。如果我们知青的二代三代对知青问题,知青的研究问题,不感兴趣的话,那要指望其他的年轻人来关心,那就更困难了。张韧的女儿任春说,她用了半年多的时间,帮助妈妈和那些知青一起来完成了这次布展策划,所以她那个馆还是比较不错的。</p><p class="ql-block">建议方志馆和知青博物馆,应该更多的用vr和AI的这些高科技的手段,来提升这个展览的互动性和沉浸感,也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参观参与。</p><p class="ql-block"> 第四点就是要深入研究和内涵的拓展。现在知青馆造的不少,全国200多家,还应该在知青馆的内涵和志史方面,结合起来。不能光有馆没有志,所以这二方面我们都要有,需要更好的去研究,去拓展,去挖掘。</p><p class="ql-block"> 最后加一个建议,就是社会化的参与和教育功能。要更加关注吸引社会力量的参与。我刚才讲了,比如说我们知青后代的参与,我们知青文化进校园进社区。黑河知青馆曾经到全国去巡展,起了很大的作用。当时的巡展在各地,知青参与的多,社会的其他层面,如青少年参与还不太多。如果这一块要能够持续发展,我觉得还是要关注年轻人,吸引他们的关注点。否则的话,就是自己在自娱自乐。</p><p class="ql-block"> 这方面,我是门外汉,这些建议和想法可能有些地方不到位,或者不正确,也是作为个人意见和大家进行探讨。</p><p class="ql-block"> 总的来说,非常感谢大家关注,关心和投入和在知青馆建设事业方面的热心耕耘。再次感谢大家今天来参加这个会议,今天的会议开的很成功。</p><p class="ql-block">谢谢大家。</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