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八十周年

老兵

<p class="ql-block">十四年抗战,山河动荡,碧血千秋,太多可歌可泣的英雄,太多感天动地的壮举,漫长的抗战,3000万军民伤亡,近2000万中国人死亡,战争规模与牺牲人数,均为史上之最悲壮一幕。然而,今天仅有一句“勿忘国耻”还远远不够,我们亟需从更加宽广的时空背景下,反思这段历史。</p> <p class="ql-block">今天是9月3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纪念日。是所有中国人都必须铭记的日子,</p><p class="ql-block">14年浴血奋战终于迎来全民族抗战的胜利!这是属于世界反法西斯人民的胜利!</p><p class="ql-block">更是属于中国人民的胜利!</p> <p class="ql-block">抗战史上的瞬间:九·一八事变——被忽视的“二战起点”。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向沈阳北大营发起进攻。半年时间内,沈阳、长春、哈尔滨相继沦陷,东三省100多万平方公里国土丧失,十几万东北军撤回关内,3000多万同胞沦入日军统治。</p> <p class="ql-block">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的日子里,大多数的中国人一定会想到发生在1937年的“卢沟桥事变”,但“江桥抗战”、马占山的名字或许并不为更多的人所知。</p><p class="ql-block">1931年11月4日,发生在黑龙江嫩江江桥、时任黑龙江省代主席马占山指挥的江桥抗战,成为中国人民正面抗击日本侵略者的第一次战役,从而,在黑龙江的大地上打响了中国人民抗日斗争的第一枪。</p> <p class="ql-block">马占山(1885-1950),著名抗日爱国将领。1931年“九·一八”事变,马占山在齐齐哈尔就任黑龙江省政府代理主席兼军事总指挥,率领爱国官兵奋起抵抗日本侵略军,江桥抗战打响了抗日第一枪。</p><p class="ql-block">马占山在“七·七”事变后,重上抗日前线,坚持武装抗日。1938年8月下旬,马占山访问延安。在延安各界盛大欢迎晚会上,毛泽东主席致欢迎辞说:“八年之前红军已与马将军成为抗日同志”、“马将军年逾半百,仍在抗战前线与敌周旋,这种精神值得全国钦佩”。解放战争期间,他又为和平而奔走,对和平解决北平问题立下了功劳。150年11月29日,马占山病逝于北京寓所,终年65岁。</p> <p class="ql-block">热河抗战,东北热河抗日后援会,又称辽吉黑热民众抗日后援会,是1932年4月由朱庆澜、何遂等人在上海成立,后迁至北平(今北京)的民间抗日支援组织,总部设于北平察院胡同二十九号。该会原名东北义勇军后援会,后改称辽吉黑热民众抗日后援会,1932年8月迁至北平,1932年11月与东北民众抗日救国会合署办公,并联合组建东北抗日义勇军司令部。后援会主要任务为募集资金及物资,通过通电全国募捐、组织义卖义演、派遣劳军队慰问前线等方式支援东北抗日义勇军。其募集资金总额达400余万元,直接向马占山、王德林等117支义勇军部队拨付现大洋191万元,并为前线提供枪械、弹药、棉衣等军需物资。</p> <p class="ql-block">长城抗战是中国抗日军民在长城沿线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斗争,是中国人民早期抗日斗争的重要组成部分。1933年(中华民国二十二年)3月至5月,中国国民政府指挥下的国民革命军(东北军、西北军、中央军等),在长城的义院口、冷口、喜峰口、古北口等地,抗击侵华日军进攻的作战。守军顽强抵抗、浴血奋战,但日军装备精良训练有素,长城沿线仍失守,平津危急。之后成立驻北平政务整理委员会,被迫由参谋部作战厅长熊斌与日本代表冈村宁次签订《塘沽停战协定》,划定冀东二十二县为非武装区,军队不得进入,而日军退回长城以北。中华民国与伪满洲国也因此事实上以长城为界,伪满洲国更于长城各地树立“王道乐土大满洲国”的界碑。</p> <p class="ql-block">绥远抗战,是1936年在国民政府蒋介石的推动支持下,中国绥远地方当局傅作义部与日本支持的德王等蒙古分裂分子之间发生的一场局部战争。以中国晋绥军、中央军全胜而告终,这次胜利有力的推动了中国全国抗日高潮的到来。</p> <p class="ql-block">1937年七·七事变后,中国军队同日本侵略军八年之间进行了22次正面战场的大会战。抗日战争上的22次大会战,是中华民族用鲜血书写的历史,也是中华民族用生命谱写的壮歌。</p> <p class="ql-block">抗日战争中22次惨烈的战役。在抗日卫国战争中,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兵力最高时达500万人。国民政府领导下的国民革命军与日本侵略军共有22次大型会战、1117次大型战斗、小型战斗38931次。据中华民国国防部1946年统计,国军作战伤亡322万7926人、病亡42万2479人,总计损失365万0465人;日军损失48万3708人,而伤者更达193万4820人。中国在战争中所承受的损失极大,约为6500亿美金。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人口损失总数应在5000万人以上。 “勿忘国耻,振兴中华”,以史为鉴,放眼未来!</p> <p class="ql-block">淞沪会战(1937年8月13日~11月11日),参战的国军主要将领:冯玉祥、顾祝同、陈诚、张治中。</p><p class="ql-block">“八一三”淞沪会战中日双方投入了将近100万的兵力,这次战役迫使日军三易主帅,战前日本曾嚣张的说,三个月可以灭亡中国,结果光在上海战场就打了三个月,虽然日本取得了胜利,但是也因此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此战日军伤亡5万余人。中国军民浴血苦战,在付出了330000多人的损失后,粉碎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争取了时间,从上海等地迁出大批厂矿机器及战略物资,为坚持长期抗战起了重大作用。</p> <p class="ql-block">南京保卫战(1937年12月1日~12月13日),参战的国军主要将领:唐生智、孙元良、宋希濂。淞沪会战后,日军迅速进攻中国首都南京。由于国军此时兵力凋零,退守绝地,被迫在12月12日匆忙突围撤退。日军进入南京后开始了长达数月的南京大屠杀。残酷杀害中国军民30万余人。</p> <p class="ql-block">日军进入南京后开始了长达数月的南京大屠杀。残酷杀害中国军民30万余人。</p> <p class="ql-block">平型关大捷(又称平型关战斗、平型关伏击战),是指1937年9月25日,八路军在平型关为了配合第二战区的友军作战,阻挡日军攻势,由115师师长林彪、副师长聂荣臻指挥,充分发挥近战和山地战的特长,首次集中较大兵力对日军进行的一次成功伏击战,八路军在平型关取得首战大捷。</p> <p class="ql-block">太原会战(1937年9月13日~11月8日)</p><p class="ql-block">,参战的国军主要将领:阎锡山、卫立煌、孙连仲、傅作义、郝梦龄(殉国)、王靖国。</p><p class="ql-block">1937年9月13日,日军占领大同后向太原进攻,此时中国守军英勇抵抗,付出了重大牺牲。日军参战总兵力约合4个半师共14万人,伤亡近3万人;中国军队参战总兵力6个集团军计52个师(旅)共28万余人,伤亡10万人以上。</p><p class="ql-block">其中忻口战役大量消耗日军有生力量,牵制了日军沿平汉铁路(今北京-汉口)南下的作战行动,忻口战役打出了中国人的威风。</p> <p class="ql-block">徐州会战(1938年1月4日~5月21日)</p><p class="ql-block">,参战的国军主要将领:李宗仁、孙连仲、汤恩伯、张自忠、庞炳勋、王铭章(殉国)。</p><p class="ql-block">徐州会战包括滕县血战、临沂之战、台儿庄大捷和徐州突围4部分。川军打的滕县血战,为台儿庄布阵争取了两天时间。张自忠指挥的临沂大战,粉碎了日军两路夹击台儿庄的计划。台儿庄大战重伤了日军的2个王牌军。李宗仁搞的空城计,让日军想在徐州歼灭国军70万主力的计划落空,日军未能消灭中国军队主力。国军的防御作战和主动转移为此后的武汉保卫战赢得了4至5个月的时间。其中台儿庄大捷消灭日军1万余人,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战意志。</p><p class="ql-block">徐州大突围是我国抗战史上光辉的一笔。它使敌人的战略企图彻底破灭,为我国后来长江方面的抗战保存了精锐力量,对后来长江方面的持久战具有不可估量的重大意义。可以说,从台儿庄大捷到徐州的大突围,是蒋介石整饬军纪、扎稳阵脚之后,砍出的漂亮的两板斧。</p> <p class="ql-block">武汉会战(1938年6月~10月),参战的国军主要将领:陈诚、白崇禧、薛岳、张发奎、孙连仲、王耀武、张灵甫、黄维、商震、池峰城、李延年、杜聿明、关麟征、郑洞国。</p><p class="ql-block">武汉会战是抗日战争战略防御阶段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其中在万家岭一带,日军4个团被全歼,史称万家岭大捷。</p><p class="ql-block">中国空军与敌激战,取得重大战果,共击落日机62架,炸毁日机16架,炸沉日军舰艇23艘,有力支援了地面部队作战。</p><p class="ql-block">中国海军在长江上也进行了激烈战斗,在沿江要塞布置水雷,设置海岸炮,并击沉日舰多艘,有力迟滞了日舰沿江进攻。</p><p class="ql-block">中国军队英勇抗击,消耗了日军有生力量,迟滞了日军行动。日军伤亡10万以上,日军虽然攻占了武汉,但其速战速决,迫国民政府屈服以结束战争的战略企图并未达到,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p><p class="ql-block">虽然武汉最终失守,但“武汉会战”却有着重大的意义。会战中,中国军队歼灭日军十多万人,同时大量消耗了日本财力,争取到时间把工业迁入西南和西北地区,为相持阶段作了重要的物资准备。自此以后,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日军再也没有能力调动40多万大军作战略进攻性的大会战了。从这个角度上看,“武汉会战”取得了战略上的成功。</p> <p class="ql-block">兰封会战(1938年5月21日~6月),参战的国军主要将领:程潜、薛岳、邱清泉、桂永清、宋希濂、杜聿明、龙慕韩(因战斗不力而枪毙)。兰封会战是日军为配合徐州会战,切断徐州中国军队之西面退路和阻止第一战区军队增援徐州,和中国军队发生的一场会战。这会战演发成了武汉会战的序幕。兰封会战对日军来讲是败仗,如果土肥原在5月18日转向商丘,估计日军能够提前一个星期占领商丘。一个精锐的常设师团加上一个重炮旅团,将对从徐州战场后撤的中国军队造成很大威胁。而且日军第16师团和第3、13混成旅团可以全力截击后撤的中国军队,而不是去救援土肥原。由于在这次会战中,国民党将领龙慕韩作战不力被处决,成为抗战中第一个被处决的蒋介石中央嫡系将领。</p> <p class="ql-block">昆仑关大捷:1939年十五万大军血战昆仑关,打的日军切腹自尽,中国军队机械化部队同日军王牌师团的首次交锋,中国军队歼灭日军5000余人,击毙21旅团长中村正雄,击败日军钢军第5师团,取得正面战场的大胜仗!新22师攻破昆仑关后,日军42联队残部,纷纷举刀剖腹自尽,为天皇尽忠。血战昆仑关,中国军队15万人同日军王牌师团第5师团,鏖战昆仑关。中国军队打得日军生吃树皮,切腹自尽,击毙日军21旅团长,歼灭日军5000余人,取得振奋国人的昆仑关大捷,鼓舞全国上下的抗战信心。</p> <p class="ql-block">第一次长沙会战(1939年9月14日~10月),参战的国军主要将领:薛岳、罗卓英、王耀武、关麟征、杨森、张灵甫。</p><p class="ql-block">此役,日军集中10万兵力,劳师南征,未能达到歼灭第9战区主力的作战目的,相反,各路均遭到有力的阻击、侧击,部分日军陷于包围,损失惨重。日军承认"此次会战与南昌、襄东(即随枣会战)两次会战,颇有决战之势。在部分战场上,部分战况之激烈超过了诺门坎。"日军在会战前期,攻势行动艰苦,在会战后期,于中方反击下匆匆撤退,士气大受影响。此次会战,日军伤亡达2万余人。</p> <p class="ql-block">随枣会战(1939年5月1日~20日),参战的国军主要将领:李宗仁、汤恩伯、张自忠、李品仙、孙震。武汉会战之后,日军为了消除鄂北,豫南方面中国军队对武汉的威胁,向湖北随枣县枣阳地区发动进攻。中国军队击毙敌军1.3万人,第五战区也付出了较大的牺牲,日军未能达到预定的战略目标。</p> <p class="ql-block">桂南会战,亦称南宁会战,指的是1939年11月—1940年2月期间,中国军队在广西南部地区对侵华日军的防御战役。1938年10月,日本占领武汉、广州后,日本非但没有达到迫使中国政府投降的目的,反遭抵抗。1939年,日军为切断中国由广西南宁至越南海防的国际交通线,并在南宁地区开辟其海军向内陆作战的航空基地,决定进攻南宁; 11月15日,日军在钦州湾企沙、龙门等处登陆,直扑南宁,中国当地守军苦战后失去阵地,桂南会战开始。 22日晚,日军进抵邕江南岸,并从东南、正西夹攻南宁;24日,中国军队被迫放弃南宁;12月4日,日军夺取昆仑关,南宁失守;12月18日,中国军队为收复南宁,确保国际交通线,对昆仑关展开猛烈攻击,随后,日军陷于被分割、包围之中;12月31日,中国军队攻克昆仑关。 1940年1月上旬,日军在昆仑关遭到失败后,到桂南进行反扑。但日军兵力分散,后方空虚,补给困难,时时遭受攻击,遂于2月9日起,开始南撒。 </p> <p class="ql-block">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在华北敌后发动的一次大规模进攻和反“扫荡”的战役,由于参战兵力达105个团 ,故称“百团大战”。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相持阶段八路军在华北地区发动的一次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战役。百团大战分为3个阶段。1940年8月20日至1940年9月10日为第一阶段,中心任务是摧毁正太路交通。1940年9月22日至1940年10月上旬为第二阶段,主要任务是继续破坏日军的交通线,并摧毁日军深入抗日根据地的主要据点。1940年10月上旬到1941年1月24日为第三阶段,主要任务是反击日军的报复性“扫荡”。据八路军总部1940年12月10日的统计,百团大战仅前三个半月期间,进行大小战斗共1824次,重击了日伪军的反动气焰,有力地配合了国民党军正面战场的作战,极大地振奋了全国的抗战信心。</p> <p class="ql-block">枣宜会战(1940年5月1日~6月18日),</p><p class="ql-block">参战的国军主要将领:李宗仁、陈诚、张自忠(殉国)、汤恩伯、黄琪翔、孙连仲、孙震。此次会战,日军虽占领了宜昌,但未能击溃第五战区的主力,而且遭到重创,伤亡1.1万余人。此役,张自忠上将殉国于南瓜店。</p> <p class="ql-block">豫南会战(1941年1月25日~2月7日),</p><p class="ql-block">参战的国军主要将领:李宗仁、汤恩伯、孙连仲、李品仙。豫南会战是武汉周围地区防御作战中的一次战役。日军一度攻占安徽界首和太和,但在伤亡9000余人后,日军最终撤退。</p> <p class="ql-block">上高会战(1941年3月15日~4月9日),</p><p class="ql-block">参战的国军主要将领:罗卓英、王耀武、张灵甫、韩璇。为保证南昌及其附近占领地的安全,日军发动企图消灭赣北中国军队主力的上高会战。日军在三路进攻其中两路受阻的情况下,形成一路孤军深入,被中国军队包围的日军仓皇撤退,予日军以重创,日军伤亡高达1.5万人。</p> <p class="ql-block">晋南会战(中条山之战)1941年5月</p><p class="ql-block">参战的国军主要将领:卫立煌、杜聿明、傅作义。</p><p class="ql-block">此次战役日军的目的是“在华北要歼灭山西南部的中央军”。由于中国军队疏于防守,临战又缺乏物质和精神准备,因此遭到惨败,伤亡惨重,退出中条山。此战日军伤亡9900人。</p> <p class="ql-block">第二次长沙会战(1941年9月~10月1日),参战的国军主要将领:薛岳、杨森、赖传湘(殉国)、欧震、王耀武、王甲本、刘振三。日军为打击中国第9战区主力,摧毁中国军民的抗战意志,第11军在湘北岳阳以南地区集结了第3、第4、第6、第40师团和4个旅团,总兵力达12万余人。</p><p class="ql-block">此次会战历时月余,中国军队共歼灭日军3万余人,击落飞机6架,击沉汽艇9艘,使其日军妄图一举歼灭第9战区主力的计划遭到失败。</p> <p class="ql-block">第三次长沙会战(1941年12月23日~1942年1月6日),参战的国军主要将领:薛岳、杨森、李玉堂、方先觉、夏首勋、陈沛、孙明瑾、余程万。</p><p class="ql-block">这次长沙会战,是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在中国正面战场发动的第一次大规模进攻作战,薛岳将军负责的第9战区一线兵团依托各阵地逐次抵抗,给日军相当的损耗和迟滞。待敌深入长沙预定决战地区,中国长沙守军顽强坚守核心阵地,连续挫败日军进攻。</p><p class="ql-block">同时,第二线反击兵团周密协同,对日军进行合围。日军屡攻长沙不下,周围中国军队又不断压缩包围圈。日军弹药将尽而补给线已被切断,只能空投补给。日军见势不妙立即展开退却。我军合围部队立即转为向敌阻击、截击、尾击作战,穷追不舍,在多处予敌重大打击,扩大战果,敌狼狈逃窜,至1942年1月15日,日军退过新墙河,恢复战前态势。</p><p class="ql-block">由于第9战区部署得当、协同密切,作战得力,从而取得了此次会战的胜利。此役共毙伤俘日军5万余人,成为12月7日(日军偷袭珍珠港)以来,同盟军唯一决定性之胜利。</p> <p class="ql-block">浙赣会战(1942年4月~7月28日),</p><p class="ql-block">参战的国军主要将领:顾祝同、上官云相、刘建绪、黄绍竑、汪之斌。</p><p class="ql-block">日军大本营决定摧毁浙赣两省中国军队机场,打通浙赣铁路,最后基本实现预定目标,曾经占领衢州机场,但遭到严重损失,第15师团师团长阵亡,日军战史记载伤亡1.7万人。</p> <p class="ql-block">鄂西会战(1943年5月~6月),参战的国军主要将领:陈诚、胡琏、王瓒绪、王敬久、冯治安、王甲本。鄂西会战历时月余,第六战区以10个军的兵力抗击了日军约5个师团兵力的进攻。日军沿长江向上游进攻,第六战区及友邻部队夹击日军,歼灭敌军4000人。</p> <p class="ql-block">常德会战:(1943年11月2日~12月),</p><p class="ql-block">参战的国军主要将领:孙连仲、王耀武、余程万、施中诚、胡琏、池峰城、张灵甫。</p><p class="ql-block">在此次会战中,中国空军以及美国驻中国基地空军也参战并取得重大战绩。集结轰炸机和驱逐机约200架,对日军飞机、舰船、地面部队展开作战,有力支援了地面作战。中国军队依托阵地节节顽强阻击,迟滞日军进攻,给敌重大消耗,毙日军1万余人。</p> <p class="ql-block">豫中会战(1944年4月~5月25日),参战的国军主要将领:汤恩伯、蒋鼎文、胡宗南、李家钰、何国柱、吕公良(殉国)。</p><p class="ql-block">豫中会战是豫湘桂会战的第一部分,一九四四年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就要看到胜利的曙光,侵略成性的日本军国主义妄图挽救因太平洋战争惨败而导致即将覆灭的命运,根据“一号作战计划”,发动了以打通平汉铁路南段,消灭中国军队汤恩伯部主力为目的的“河南会战”,史称“豫中会战”。其中“许昌保卫战”成了当时这场战役最为惨烈的战斗之一。</p><p class="ql-block">这次会战是侵华日军发动的最大规模的战役,日军势在必得打通大陆横贯南北的交通线。</p> <p class="ql-block">衡阳会战(1944年5月~8月),参战的国军主要将领:薛岳、方先觉、周庆祥、容有略、葛先才。</p><p class="ql-block">长衡会战是豫湘桂会战的第二部分,豫中会战的同时,日军开始进攻湖南,打通粤汉铁路。国民党第10军队在衡阳进行了不可思议的长达48天的抵抗。最后因寡不敌众,衡阳失守。在这里要强调的是中日双方公布的日军在长衡会战中伤亡人数均是6万人,惊人的一致,这是八年抗战唯一的一次。</p><p class="ql-block">桂柳会战是豫湘桂会战的第三部分,日军为摧毁大西南的美军空军基地和打通大陆与越南等东南亚国家交通线,发动桂柳会战。由于蒋和桂系之间的矛盾,这次会战国民党兵力严重不足,导致桂林柳州相继失守,在整个会战中日军也付出了伤亡3万余的代价。</p> <p class="ql-block">桂柳会战(1944年8月~12月10日),参战的国军主要将领:白崇禧、张发奎、韦云淞、阚维雍(殉国)、孙元良。</p><p class="ql-block">桂柳会战是豫湘桂会战的第三部分,日军为摧毁大西南的美军空军基地和打通大陆与越南等东南亚国家交通线,发动桂柳会战。由于蒋和桂系之间的矛盾,这次会战国民党兵力严重不足,导致桂林柳州相继失守,在整个会战中日军也付出了伤亡3万余的代价。</p> <p class="ql-block">湘西会战(1945年4月~6月),参战的国军主要将领:王耀武、施中诚、胡琏、李天霞、廖耀湘、韩璇。</p><p class="ql-block">1945年4月至6月的湘西雪峰会战,是国军给日军最严厉的打击之一,也是中日战争的一次摊牌作战。此战役直接给日本政府敲响了丧钟,湘西也由此成了日军侵华战争的终结地。日军最终在湖南湘西芷江投降。</p><p class="ql-block">有那样的意志誓死抵抗,是因为对胜利的信念,对未来的信念。对于“吾民吾土”的认同,相信自己的血是为“自己人”而流,所捍卫的是“自己人”的将来。那样毫无疑惑的相信着“吾土即吾民,吾民即吾土”的心,使得他们愿意去死,愿意去牺牲。</p> <p class="ql-block">仁安羌战役:孙立人将军在此战中指挥有方,细心谨慎,敢打敢拼,最终以少胜多!创造了中国抗日史上的奇迹之一,而因为此战,孙立人将军被英国人授予英国奖章!孙立人将军也被称为东方隆美尔,因为他能力出众,广受世界好评!</p> <p class="ql-block">1944年中国远征军血战腾冲。1942年,日军攻占缅甸后,滇缅公路被切断,中国唯一的国际援华通道被掐断。1944年5月,为打通西南补给线,中国远征军第20集团军(下辖5个师共10.3万人)在卫立煌将军指挥下,向驻守腾冲的日军第56师团148联队及配属部队发起反攻。这支号称“龙兵团”的日军部队,早已将腾冲打造成“山地要塞化城市”。</p><p class="ql-block">日军的“魔鬼工程”日军依托高黎贡山天险,在腾冲城外构筑3道环形防线,埋设3万枚地雷。</p><p class="ql-block">在城内建筑改建为碉堡群,每栋民房都有地下掩体和射击孔。在核心阵地来凤山修建钢筋混凝土工事,厚度达1.5米,能抵御155毫米重炮轰击。</p><p class="ql-block">时任第54军军长阙汉骞回忆:“侦察机传回照片时,我们都倒吸凉气——腾冲城就像被钢筋水泥包裹的铁球,日军在每个窗台、每道砖墙都设置了交叉火力点。”</p><p class="ql-block">1944年9月14日,当最后一股日军在腾冲中学地下室引爆手榴弹时,这座被战火焚烧127天的古城终于光复。打扫战场时,远征军发现日军指挥官留下的笔记本,上面写着:“中国军队的炮火比美军更可怕,他们的士兵好像不知道疼痛,倒下一个又冲上来十个。”</p><p class="ql-block">这场战役后,滇缅公路重新打通,4.9万吨国际援华物资得以运抵前线,直接加速了中国抗战胜利进程。1945年1月,当中国远征军与中国驻印军在芒友会师时,每位士兵的钢盔上都刻着“还我河山”四个血字。</p><p class="ql-block">20万远征军每前进1米都在流血,“这不是战斗,而是用生命一寸寸啃食钢筋水泥的绞肉机。”中国远征军127天血战腾冲,1.8万将士用血肉撕开日军“铁球要塞”,每前进10米倒下一个连。这座焦土之城至今仍在诉说:中华民族永不屈服!</p> <p class="ql-block">中国远征军第20集团军血战腾冲。</p> <p class="ql-block">中国远征军第20集团军血战腾冲。</p> <p class="ql-block">中国远征军和盟军一同缴获日军第56师团148联队的军旗!</p> <p class="ql-block">“中国远征军与盟军一同并肩血战腾冲胜利后的情景”,由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笔画学会会员、中华国礼艺术名家张有乾先生绘画。</p> <p class="ql-block">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笔画学会会员、中华国礼艺术名家张有乾先生書。</p> <p class="ql-block">中国西部知青网站王进勇站长書。</p> <p class="ql-block">青岛市青岛勃海书画院副院长、书画培训中心教授陈树广先生書。</p> <p class="ql-block">四川建川博物馆聚落樊建川馆长拿着珍贵的历史报纸。</p> <p class="ql-block">珍贵的历史资料“日本投降”。</p> <p class="ql-block">盐谷保芳,男,1921年生于日本山梨县人,居住在日本东京涉谷,原侵华日军第59师团士兵。1942年随日军进驻山东泰安,曾在山东、河北、上海、南京等地参加侵略战争,造成中国军民伤亡,经他直接杀害的中国人在10人以上,1945年被苏联红军俘虏后送往西伯利亚服苦役,后被遣返日本。战后发起忏悔行动,主张中日睦邻友好,自1985年首次率96名老兵赴华谢罪起,至2007年累计23次来华,其中包括6次赴四川建川博物馆谢罪,并赴山东泰安、卢沟桥抗日战争纪念馆、重庆大轰炸遗址等地公开谢罪 。</p><p class="ql-block">向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军事博物馆等单位捐赠日军军服、军刀等战争实物逾百件,组织原日军老兵团体向中国150余所学校捐赠价值1500万日元的文体用品、100多台电子琴及上千万日元教育经费 。在著作《鬼子又来了》中揭露日军暴行,多次在岱岳烈士陵园下跪忏悔。</p> <p class="ql-block">忏悔的日本人盐谷保芳。</p><p class="ql-block">这是一个已经年近80岁的日本老人,他在机场看到了樊建川先生撰写的《一个人的抗战》一书,便一路找寻而来。盐谷保芳,原日本陆军59师团士兵,曾在1944年随部队在山东泰安作战,1985年4月至2003年9月23日,曾来华谢罪18次。</p><p class="ql-block">作为一个日本军人,盐谷保芳心中总是充满了深深的不安和愧疚。他告诉樊建川,自己在当年被拉去当兵时,从内心厌恶战争。为了躲避征兵,盐谷保芳情急之下一刀砍去了自己的食指:“这下我就不能扣动扳机了,也就不用当兵了!”谁知,他当时太性急,砍下的是左手食指,被征入伍成为唯一的结局。在与樊建川的交谈中,盐谷保芳坦言自己被逼杀害过不下10个中国人,如今来华谢罪的目的只有一个:“当年日本政府葬送了我的青春,我不想我的孩子再走和我一样的路,我是在以自己的行动为21世纪家庭留面镜子。”在他第15次来华谢罪时,盐谷保芳将保存近60年的侵华罪证赠予樊建川:一把军刀、一只小号、一个钢盔、三件军服。他请樊建川接受这些藏品,因为:“实物是最好的教育者。”纪念碑前、省博物馆门前、赵一曼烈士像前……盐谷保芳面色凝重,满头银发被风吹乱,身体前躬,头深深地埋了下去……“我们犯下了罪恶,请接受我的忏悔!”</p> <p class="ql-block">原日本侵华老兵盐谷保芳向建川博物馆馆长樊建川捐赠文物并鞠躬谢罪。</p> <p class="ql-block">2008年深秋,四川建川博物馆的庭院里,一位白发佝偻的日本老者突然跪倒在雨中。馆长樊建川急忙搀扶,却听见颤抖的请求:“请为我塑一尊跪像,永远跪在这里谢罪。”</p><p class="ql-block">这位88岁的侵华老兵盐谷保芳,曾亲手活埋6名中国烈士,此刻却以最卑微的姿态,叩响了历史救赎的大门。</p> <p class="ql-block">日本侵华老兵盐谷完成人生最后一次捐赠:军刀鞘上刻着“武运长久”的铭文,发黄的日记里写着“想修家里屋顶”的琐愿。这些见证人性撕裂的物件,与他最后的心愿形成残酷对照——“请造我的跪像,永远跪在中国土地上。”当樊建川震惊时,老人补充道:“不用写名字,就刻‘一个谢罪的日本老兵’。”三个月后,盐谷保芳在日本病逝。他带回的泰山白菜种子在自家庭院生生不息,而那座未竟的跪像,已成为历史天平上最沉重的砝码。</p> <p class="ql-block">盐谷保芳向樊建川馆长捐献日军军刀和军服。</p> <p class="ql-block">盐谷保芳向北京中国军事博物馆捐献日军侵华时用的军刀军服等物品。</p> <p class="ql-block">盐谷保芳向中国人民抗日纪念馆捐献日军侵华物品。</p> <p class="ql-block">四川建川博物馆聚落何新勇副馆长展示前国民党主席连战先生题写的“国民党抗日军队馆”。</p> <p class="ql-block">在建川博物馆聚落“国民党抗日军队馆”馆前合影。</p> <p class="ql-block">云南省瑞丽市原副市长,现任老年大学校张正纲校长書。</p> <p class="ql-block">中国书法家爱新觉罗·好雨先生書。</p> <p class="ql-block">中国书法家爱新觉罗·好雨先生書。</p> <p class="ql-block">四川省成都市云南知青书法家协会会员周述清先生書。</p> <p class="ql-block">云南省知青博物馆刘大卫馆长書。</p> <p class="ql-block">抗日将领赵寿山将军外孙女杨抗美女士書。</p> <p class="ql-block">辽宁省抚顺市电视台记者焦敏先生書。</p> <p class="ql-block">湖南省邵阳市书法家李林森書。</p> <p class="ql-block">2005年5月19日上午,一位来自日本的耄耋老人,缓步走上因久经风霜而凹凸不平的卢沟桥桥面。在桥中间,他双膝跪下,面向西南,默然垂首。他就是91岁的日本侵华老兵本多立太郎。他以下跪的方式,为自己战争中的罪行向中国人民谢罪。</p> <p class="ql-block">侵华日本老兵清水英男勇敢揭露!“731部队”罪行,并在第731部队遗址碑前鞠躬谢罪。</p> <p class="ql-block">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趁中国内乱之际,发动了蓄谋已久的侵略战争,事变拉开了日本侵略的序幕,东北三省沦为日本帝国主义的殖民地,3000万同胞遭受了日本军国主义者极其残酷的蹂躏和摧残,身陷水深火热之中。事件至今已发生92周年,我们牢记住那段被侵略、被奴役的历史,更加珍视如今的和平!</p> <p class="ql-block">残历碑高十八米,宽三十米,厚十一米,用混凝土铸成,花岗岩贴面,呈立体台历状,两边对称。巨大石雕台历上密布着千疮百孔的弹痕,隐约可见无数个骷髅,象征着千万个不泯的冤魂在呐喊和呼号。右面的一页铭刻着中国人民永远难忘的最悲痛的日子—— 1931年9月18日,农历辛未年八月初七日。左面的一页镌刻着“九一八”事变的史实。</p><p class="ql-block">整个建筑庄严肃穆,风格独特,既有现代化特点,又不失民族风格,让每个参观的人都回浮想联翩,记住那个“国耻日”。</p> <p class="ql-block">左面的一页镌刻着“九一八”事变的史实:“夜十时许,日军自爆南满铁路柳条湖路段,反诬中国军队所为,遂攻占北大营。我东北军将士在不抵抗命令下忍痛撤退,国难降临,人民奋起抗争。”</p> <p class="ql-block">碑的侧面隐约可见个骷髅,象征着千万个不泯的冤魂在呐喊和呼号。</p> <p class="ql-block">每年的9月18日,在“九一八”纪念馆前的残历碑广场,人们撞击警世钟14响,寓意中国人民抗战14年。</p> <p class="ql-block">图为中国西部知青网站王进勇站长書。</p><p class="ql-block">“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否认罪责就意味着重犯。抗战的伟大胜利,开启了古老中国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历史新征程!伟大抗战精神,是中国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只有人人都记取战争的惨痛教训,和平才有希望!</p> <p class="ql-block">正义必胜!</p><p class="ql-block">和平必胜!</p><p class="ql-block">人民必胜!</p> <p class="ql-block">抗战史上的每一个悲壮瞬间都应该被铭记,其中尤以正面战场所做出的努力与牺牲最大。十四年抗战,那些保家卫国的中国军人,不该被矮化,也不该被神化,那些为中华民族艰苦奋战乃至牺牲的英雄们,不该被遗忘,那段决定中华民族命运的抗战史,也不该被遗忘。</p><p class="ql-block">胜利属于正义!胜利属于人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