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皇城相府,位于山西省晋城市阳城县北留镇。皇城相府(又称午亭山村)总面积3.6万平方米,是清文渊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加三级、《康熙字典》总阅官、康熙皇帝35年经筵讲师陈廷敬的故居。因康熙皇帝两次来住所以叫皇城相府。</p> <p class="ql-block"> 皇城相府由内城、外城、紫芸阡等部分组成,御书楼金碧辉煌,中道庄巍峨壮观,斗筑居府院连绵,河山楼雄伟险峻,藏兵洞层叠奇妙,是一处罕见的明清两代城堡式官宦住宅建筑群,被专家誉为“中国北方第一文化巨族之宅”。</p> <p class="ql-block">游客服务中心</p> <p class="ql-block"> 景区门口每日9点于景区入口上演,还原康熙巡游场景,沉浸式体验明清礼仪。</p> <p class="ql-block"> 御书楼,位于皇城相府外城“中道庄”西侧,建于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由陈廷敬三子陈壮履为纪念父亲而建,旨在彰显陈家所受皇恩。因珍藏康熙皇帝御笔匾额及楹联而得名,楼顶采用明黄色琉璃瓦,为相府中等级最高的建筑。</p> <p class="ql-block"> 楼内现存康熙御赐匾额“午亭山村”(陈廷敬晚号)及楹联“春归乔木浓荫茂,秋到黄花晚节香”,均为康熙对陈廷敬功绩的最高褒奖。</p><p class="ql-block"> 从御书楼进入景区就是外城,外城是陈廷敬所建,主要建筑有石牌坊、相府、管家院、小姐楼、内宅、内府、东花园和西花园等。其中核心部分是相府,又称大学士第,即陈廷敬的府邸。</p> <p class="ql-block"> 中道庄门楼,是景区入口的标志性建筑,高约15米,门楼顶部悬挂着“天恩世德”和“中道庄”两块匾额。该门楼始建于清顺治年间,是陈廷敬伯父陈昌言为避战乱而建的内城入口,后经康熙年间扩建成为双城格局。 </p> <p class="ql-block"> 石牌楼,建于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的牌楼四柱三楼式。下枋上雕二龙戏珠,其上花坊、中枋直至定坊均饰图案,高浮雕。各枋间施牌匾和字牌。定枋上施仿木构斗棋屋檐,正脊两端设吻兽,脊刹饰麒麟。整座牌楼雄伟庄重,制作精美。</p> <p class="ql-block"> 这个小牌坊建于顺治十四年(1657年),在大牌楼建成之前,是陈氏家族的一个主要标志。</p> <p class="ql-block"> 大学士第整体建筑布局为前堂后寝,由前院、中院、后院三部分组成。前院为迎客厅,中院为起居室和书房,后院因康熙帝巡视山西时曾两度下榻居住,故又被称为康熙行宫。</p> <p class="ql-block"> 冢宰第,即“大学士第”,建于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为陈廷敬家族居住及处理政务的主要场所。</p> <p class="ql-block"> 冢宰第也是前堂后寝的传统官宅格局,前部为办公会客区域,后部为生活起居空间。</p> <p class="ql-block">院内的便门</p> <p class="ql-block">木雕隔墙</p> <p class="ql-block"> 东、西花园,内有假山、鱼池、回廊、花圃交辉相映。面积虽小,但构思巧妙,建造精美,流水潺潺,一派江南园林气息。</p> <p class="ql-block">由此门登城可以进入内城</p> <p class="ql-block"> 皇城相府内城为明代所建,主要建筑有城墙、河山楼、藏兵洞、陈氏宗祠、树德居、世德居、容山公府、御史府及麒麟院等。</p> <p class="ql-block"> 树德院,是陈廷敬曾祖父陈三乐的住所。位于内城东北角,由东西并列的两个四合院组成,主院正房为三层“明三暗五”结构,厢房和倒座均为二层楼,院落四角设有封闭或开敞的天井,形制独特,类似云南“四合五天井”民居 。</p> <p class="ql-block">陈廷景编纂康熙字典浮雕</p> <p class="ql-block"> 中华字典博物馆(当时没有开放),资料显示该馆以收藏和展示语言类、社科类字典词典为主,现藏有字典词典约1.5万册,涵盖海内外古代字书、近代辞典及少量现代自然科学类词典,其中《康熙字典》版本达128种。</p> <p class="ql-block"> 河山楼位于内城北部,名取"河山为囿"之意,建于明崇祯五年(1632年),当时正值明末战乱风起云涌之时。为抵御流寇侵扰,由陈家昌言、昌期、昌齐三兄弟合力建造。</p> <p class="ql-block"> 河山楼高三十多米,高七层,是皇城相府中最高的建筑,可同时容纳千余人避难。河山楼三层以上才设有窗户,进入堡垒的石门高悬于二层之上,通过吊桥与地面相通。现在的石阶原来没有,是为了游客观光新建的。河山楼楼顶建有垛口和堞楼,便于瞭望敌情保卫城堡。河山楼内还储备有大量粮食,以应付可能出现的长期围困。甚至还有秘密地下逃生通道。据说楼尚未完工时即逢流寇袭击,八百村民入楼躲避,幸免于难。</p> <p class="ql-block"> 陈氏宗祠,是陈氏家族供奉祭祀祖先的祠庙。建于明嘉靖年间,结构为两进院落,前为祭祖堂,后为先贤祠。</p> <p class="ql-block">漂亮的砖雕、石雕门楼</p> <p class="ql-block"> 世德院,因陈廷敬的曾祖父陈三乐的商号“世德堂”而得名,它是陈氏家族兴盛的起点。世德院也是陈廷敬出生的地方,是皇城相府内城的早期建筑之一,建于明正德年间,依山而筑,正房三层,雄伟壮观。</p> <p class="ql-block">佛国仙境牌坊,是白云观入口。</p> <p class="ql-block"> 文峰塔,又名“晴雨塔”,此塔建于唐负观年间,塔为八角形五层设计,高约十余米,塔顶悬挂铁铃。因位于山,登上塔项,真有“手可星展”的感觉,在塔顶乌瞰四周,千村百庄,尽收眼底,目远晚,南见王屋,西观析城,东阅黄沙古祠,北览可乐卧云,可极目怀。 </p> <p class="ql-block"> 文峰塔最奇者,是预测晴雨,准确无误,无论春夏秋冬,如塔身呈暗红色,必雨无疑,若雨中变为灰红色,天必放晴,故有谚曰:“风雨晴,东山塔定,暗红必雨,灰红必晴”。</p> <p class="ql-block">文峰塔夜景</p> <p class="ql-block"> 郭峪白云观,又称石山观,位于北留镇郭峪村,建于明代,占地面积1128平方米,2002年重修,现为第六批国家一级文物保护单位。道观坐北朝南,依苍龙岭脊悬崖而建,主体建筑包括文昌阁、钟鼓楼、三官殿及三教堂等,其中文昌阁以“无梁庙”著称。</p> <p class="ql-block"> 郭峪古城位于山西晋城阳城县北留镇郭峪村,是中国乡村古代建筑。郭峪古城为中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罗哲文称为“中华民居之瑰宝”,又有“中国乡村第一城”之称。郭裕古城距离皇城相府只有几百米,皇城相府没有建之前陈廷敬祖上曾在这个村里居住。</p> <p class="ql-block">郭裕古镇的正门(东门)景阳门。</p> <p class="ql-block"> 郭裕古城内的建筑没有修缮,还是原始的风貌。</p> <p class="ql-block"> 豫楼,是郭裕古城的标志性建筑。建于明崇祯十三(1640)年,楼长15米,7.5米,高33米,共七层,建筑面积达1297平方米,豫楼是“堡中堡”,战时是暗望台、指挥所,豫楼在建造时从御敌防患诸方面作了周密的考虑,楼内有水井、粮仓、石磨、灶台,甚至还有通风管、排烟管、厕所等生活设施,防御功能十分完善。</p> <p class="ql-block"> 豫楼下面的逃生通道,800多米长,从楼下可以通向城墙等三个地方。</p> <p class="ql-block">皇城相府夜景</p> <p class="ql-block"> 旅拍于2018年,美篇写于2025年9月。谢谢欣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