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州记游(83)《悠游山西》之二,——太原古县城

老生常谈

<p class="ql-block">从晋祠出来,已近中午,吃过午饭,我们前往太原古县城参观。</p> <p class="ql-block">太原古县城位于太原市晋源区晋源北街的外环,它西倚西山,东依汾河。是建筑在晋阳古城遗址上的一座历史文化古城。其占地面积为0.81平方公里,于2021年5月1日正式对外开放。</p> <p class="ql-block">太原古县城作为太原古城,始建于春秋中晚期,历经秦、汉、三国、南北朝、隋唐五代,从建成到焚毁,历经1000余年。历史上有15位帝王在这里文治武功,是名副其实的龙兴之地。</p> <p class="ql-block">古县城分东、南、西、北四面城墙,全长3732米,共设城楼4座,角楼4座,望楼36座,魁星楼1座,瞭望楼1座,穿墙门洞6处(共12孔),总建筑面积7.7万平方米。</p> <p class="ql-block">“魁星楼”位于古县城的东南隅,为眀清风格的六角攒尖顶式建筑,高约十几米,下层为砖砌窑室,上层为木构六角亭,檐角悬挂铜铃,并有“文明”、“文光万丈”“天开文运”等牌匾悬挂,兼具防御与祭祀功能。其始建于明洪武八年(1375年),清雍正至光绪年间多次重修,现存建筑为2021年古县城修复时按原貌重建。</p> <p class="ql-block">我们是从东门——观澜门进入城内的。观澜门因城头高处可观赏汾河流水而得名,其瓮城外的门为明代太原府城扩建时设立,因战略位置重要,被称为“军门”。</p> <p class="ql-block">进入东城门后,一座四柱三门三楼、上方匾额书“大司马”三字的木牌坊便进入我的眼帘。“大司马”是古代对最高武官的称呼,此牌坊是为明成化进士、兵部尚书王琼(太原县城内东街人)而立。牌坊西面中门上方是“方岳重寄”匾额,是明嘉庆皇帝亲赐的。匾额悬挂在过去的王府大门上,王府衰落后,原匾失传。</p> <p class="ql-block">在古县城东街中段的路北,是古太原县城的孔庙——晋源文庙,它是古城内现存的一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在文庙的东西各有一座牌楼。文庙东面的牌楼东匾额上面为“德配天地”,意为道德相等于天地;西匾额书“万世师表”,意为孔子是值得永远学习的榜样。</p> <p class="ql-block">文庙西面的牌楼东匾额书“东方圣哲”,意指孔子是东方儒家最崇高、最卓越的有智慧的人;西匾额书“道冠古今”,意为孔子所代表的儒家思想是古今最高的学术成就。</p> <p class="ql-block">文庙坐北朝南,占地1.02万平方米,有玻璃照壁,棂星门,元宝型泮池,大成门,大成殿及崇圣祠等,文庙始建于明洪武六年(1373年),比太原古县城还要早两年,为典型的明清风格建筑群,具有“庙学合一”的独特文化价值。</p><p class="ql-block">因为全国各地的文庙我去的不少,这座文庙我进去走走就出来了。</p> <p class="ql-block">太原县署紧靠文庙,它是在明清县城基础上修复而来。总占地面积35700平方米,整体布局遵循“坐北朝南、左文右武、前朝后寝、狱房具南”的礼制。因为刚看了河南的内乡县衙,也参观过不少的其它县衙(河南叶县县衙、山西洪洞县衙等),因此也就觉得不是那么震撼了。</p> <p class="ql-block">从太原县署走不多远,就是古县城鼓楼。鼓楼又称“谯楼”,始建于明洪武年间,是明清至民国时期太原府城内的最高建筑之一,为古代报时和防御之用。它高逾十丈,台基东西长百余步,南北宽八十余步,三层木结构楼阁,飞檐斗拱,琉璃瓦覆顶,非常壮观。可惜的是,原鼓楼在解放太原战役中受损严重,1952年因安全原因拆除,现存鼓楼为复建的建筑,2021年后成为太原古县城的核心景观。</p> <p class="ql-block">再往前走就是市楼。市楼的东西南北四面挂了十二块匾额,有“比屋可封”、“晋水风高”、“行仁蹈义”、“千霄凌云”、“光风霁月”、“地厚唐尧”等。</p> <p class="ql-block">“市楼”是古城的核心建筑,位于十字街的中心,高耸雄伟,为四层砖木结构,雕梁画栋,金碧辉煌。市楼作为古代城市管理的建筑是用于市场交易管理的,相当于现在的工商局、市场监管局、城管局的职能。</p><p class="ql-block">登上此楼,可腑瞰古城全景,感受其历史厚重。</p> <p class="ql-block">关帝庙位于北街路西,始建于明嘉靖年间之前,至今已有500余年的历史。此庙规模宏大、形制完整。从中轴线上依次前行,可见照壁、戏台、膳厅、正殿、春秋楼和三代阁等诸栋建筑,其占地面积达4000多平方米。</p><p class="ql-block">据介绍,该关帝庙在抗日战争时期曾多次遭日机轰炸,春秋楼及南北厢房被毁,正殿受损严重,解放后,前院曾作为供销社、收购站的办公及经营场所,后院的三代阁为一所中学使用。收回修缮后,基本保留了明清时期的建筑风格。</p> <p class="ql-block">从古县城的中心往南拐(南街口的位置),就是一座矗立着的牌坊——“地官坊”。此牌坊为二柱一门一楼木结构,飞檐挑角,秀丽端庄。“地官”是朝廷对地方官职的彰扬,此牌坊是为户部郎中浙江按察司副使高汝行(太原人)所立。</p> <p class="ql-block">牌坊的另一面书写有“不羁之才”四个大字,意在赞扬高汝行是一位不受束缚的“非凡之才”和“栋梁之才”。</p> <p class="ql-block">再往前走就是“中国古兵器艺术博物馆”和一家叫做“纸会唱歌”的店铺。</p> <p class="ql-block">然后又到了一座挂有“绣衣”牌匾”的木牌坊前。此牌坊也是二柱一门一楼式木结构,飞檐挑角,展现了明代建筑特色,同时也是太原古县城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p><p class="ql-block">牌坊是为延安府知府王鑑所立。王鑑是太原县义堰都人,其政绩和贡献被世人铭记。</p> <p class="ql-block">牌坊的另一面匾额上书有“德隆望重”四个大字,意在赞誉王鑑道德高尚、声望卓著。</p> <p class="ql-block">此区域吃的东西很多,饺子、羊杂汤、凉粉、手擀面、牛羊肉火锅等品种齐全,应有尽有。</p> <p class="ql-block">这里也是历史文化街区,槛前闾巷、高家巷等都非常著名。</p> <p class="ql-block">紧邻南门的地方有一座小庙叫“龙天庙”,里面供奉的是汉文帝刘恒和汉景帝刘启,它是附近村民在农历二月、七月和九月连续举办传统庙会的地方,为当地重要的祭祀文化场所。</p> <p class="ql-block">再往前走,就是太原古县城的南门了。</p> <p class="ql-block">太原古县城虽然不大,但它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魅力仍吸引了众多游人前来参观游览。这里的每一个景点,都有着其显著的地域特色和历史背景,它会使人们在游览的同时,感受到太原历史的厚重和山西文化的博大精深。</p> <p class="ql-block">2023年5月20日于山西太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