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美篇昵称:侠客</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美篇号:57384030 </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图片:自拍</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音乐:长相思</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我的父亲……》,写下这个标题,思念如潮水一样涌来,父亲的音容笑貌浮现在我的眼前,那些饱含期许的教诲也在耳边回响。</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我的父亲1925年出生于冀中平原一个贫穷的农民家庭,姐弟两个。奶奶嫁给爷爷以后,生了七、八个孩子,不幸的是前几个都夭折了,姑母和父亲是最后两个孩子。奶奶生姑母的时候36岁,生父亲时39岁,爷爷已经60岁了。</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那时候家中有两亩薄田,爷爷年老体弱也干不了活,但是日子过得再难,也让父亲读了高小。父亲天资聪颖,听奶奶说父亲上学的时候总考第一。</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0px;">年轻时的父亲</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以后,大批热血青年开展不同形式的救亡运动,成立武装队伍加入抗日。我的家乡离北京只有一百多公里,抗日的烽火很快燃烧冀中大地。当时只有12岁的父亲也加入到抗日队伍,在区上当交通员。1939年14岁的父亲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曾任村党支部委员,县委办公室刻写员、秘书。解放战争时期,父亲在华北区敌工部工作。</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爷爷奶奶老来得子,视父亲为命根子,他们虽然目不识丁,但是深明大义,懂得抗日的道理,积极支持父亲参加革命。</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1940年父亲担任村党支部宣传委员,同村的刘三群和父亲同岁,担任党支部书记。他们组织动员群众,宣传抗日思想。他们还传递情报、掩护伤员、征收公粮、组织妇女制作军鞋等支援前线。</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0px;">父亲和同事</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党支部工作成绩显著,壮大了党员队伍和抗日的力量。父亲亲自介绍入党的党员就有十多个。在艰苦卓绝的抗日斗争中,他们或许没有可歌可泣的惊天壮举,却始终立场坚定、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即便身处最残酷的环境,面临最严峻的考验,没有一个人变节投敌,始终保持了共产党员的高贵品质。</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我们家是堡垒户,那时候村支部、区委和武工队经常在我们家开会。1941年一个初夏的黎明,日本鬼子带领伪军汉奸忽然包围了村子,当时正在我们家开支部会议,刘三群同志说,“赶快撤退,我来掩护!”父亲和刘三群争着掩护,刘三群说:“我是书记,听命令!”为了掩护同志撤退,刘三群同志不幸被捕。</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敌人把全村的老百姓全部赶到了祁家麦场,让刘三群指认谁是共产党,刘三群一口咬定不知道。刘三群同志受尽折磨,对敌人破口大骂,宁死不屈。最后敌人用刺刀杀害了刘三群,刘三群同志高喊:“老子不怕死,再过十六年又是一条好汉!”</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刘三群同志牺牲了,为了中华民族的解放,献出了年轻宝贵的生命。刘三群同志的牺牲,使我党失去了一个好党员好干部。上级指示,加快地道的挖掘工作,绝不允许悲剧重演。</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0px;">父亲和同事</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父亲带领党员群众加快挖掘地道。挖地道非常辛苦,在窄小的空间里弯着腰,手上磨出了血泡,还要一筐筐的把土背出去。我们都看过《地道战》,游击队神出鬼没,把敌人打得落花流水真是大快人心,可是人民群众不知流了多少汗水啊!为了打鬼子,也为了保护自己,他们不怕苦,不怕累,实现了村与村,户与户地道相通。 地道战是打击日本侵略者的伟大创举,在抗日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1948年北京解放前夕,处于国共内战的关键时刻,那时父亲在华北区敌工部工作。我家一个亲戚在北京南苑机场任飞机维修工程师,南苑机场是国民党政府和空军的重要机场之一。上级派父亲到北京,通过我家亲戚策反南苑机场起义。哪知父亲到了北京,亲戚连门都不给开。父亲从北京回来,觉得没法给组织交待就回家了,丢掉了敌工部的工作。</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0px;">七十年代全家福</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1949年父亲到县上工作,先后在县供销社、商业局和人民公社等单位工作。父亲在党70年,坚决不移跟党走,对工作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克己奉公,1985年离休,享受副地级生活医疗待遇。</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母亲也是1939年入党的老党员,在娘家村任妇救会主任。经人介绍嫁给了父亲,他们可谓是志同道合的革命伴侣。父母亲结婚十年才有了我,两年后有了弟弟,父母对我们疼爱至极。父亲一、二个月才回家一次,每次回来都给我们带些好吃的,那怕只有几块糖。在那吃不饱肚子的年代,父亲回家了,母亲想方设法让父亲吃饱,父亲舍不得吃,留给我和弟弟。有时候在单位省下一些饭票, 买些馍带回家让我们吃。</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父亲从不溺爱我们。父亲对我和弟弟寄以殷切的期望。从小对我和弟弟说的最多的话就是“好好学习,将来考上大学,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父亲只要回家,顾不上休息就检查我们的作业,如果没有完成,少不了一顿责骂。</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0px;">父亲和母亲</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在父亲的教育下,我和弟弟品学兼优,在六十年代升学率极低的情况下,双双考上了中学。虽然文化大革命中断了学业,没有上大学,但是我们经大队推荐参加工作以后,都凭自己的努力以工代干,后来转成了国家干部。</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长大以后父亲仍然对我们要求非常严格。记得我婚后第一次去部队,从河北到甘肃千里迢迢,来回路上就要八天,超了几天假。我回来刚一下车,父亲就声色俱厉地批评我。以后去部队探亲,再也没有超假。</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父亲不只对我严要求,对我爱人也一样。我随军以后父亲几次到甘肃帮我带孩子。爱人任某舟桥团团长,节假日星期天断不了有干部战士提上一些礼物,到家里来坐坐。父亲曾多次告诫爱人要清正廉洁,爱人说“爸你放心,我知道如何做。”</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0px;">我和父亲、女儿</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父亲高高的个子,仪表堂堂,自带一种威严的气质。因为对我和弟弟管教很严,我和弟弟从小就害怕他,即便长大成人,在他面前还是谨小慎微。父亲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的经历,他从未对我们提及,我们也没有主动询问过。一些事情是听母亲和奶奶说的,现在才感到对父亲的了解少之又少。</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只有一件事是听父亲说的。父亲任村党支部委员的时候,有一天听说敌人进了村,父亲就往村外跑,结果和敌人碰了头,敌人问“你跑什么?”这时山奶奶从家里出来,给敌人说“这是我儿子”,并打了父亲一巴掌,“乱跑什么?还不回家!”那时父亲十五、六岁,本来就是孩子,敌人也没有多疑。如果被敌人带走了,少不了一顿严刑拷打,甚至丢命,父亲对山奶奶的救命之恩没齿不忘。</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0px;">父亲和母亲钻石婚纪念照</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父亲晚年病魔缠身,得了严重的结肠炎,一天几次便血,身体非常差,越来越消瘦。2009年5月父亲不慎摔到,胯骨骨折,受尽了病痛的折磨,每当想起,肝肠寸断。落叶飘零的10月,父亲永远离开了我们,享年84岁。</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父亲走了,留给我们无尽的悲伤和思念。亲爱的父亲,如果有来生,我还做您的女儿,聆听您的教诲,决不辜负您的期望。</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a href="https://www.meipian.cn/54nsa1kv" target="_blank" style="font-size:18px; background-color:rgb(255, 255, 255);">我的母亲——纪念母亲诞辰一百周年</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