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第一天

小雨点

<p class="ql-block">开学第一天:秩序与成长的序章</p><p class="ql-block"> 9月1日的晨光刚漫过教学楼顶,7点30分走进教室。推开门时,已有四位同学安静地坐在座位上,脊背挺得笔直,像四株等待春雨的小苗——这猝不及防的乖巧,让我心里先暖了三分。</p><p class="ql-block"> 我们五人默契地分工,将课桌椅码成6×8的整齐阵列,每个角落都透着新学期的规整。打开电脑,座次表在大屏幕上铺开,名字与座位像早已配对的拼图,只等主人来认领。</p><p class="ql-block"> 8点整,走廊里传来轻快的脚步声,孩子们像归巢的小鸟涌进教室。可刚站定,不少人就对着黑板上的座次表犯了难:图片上的南北方向像道小小的谜题,有人踮脚比对,有人挠头转圈,还有人拉着同伴小声嘀咕“我该坐哪儿”。我站在讲台旁没说话,看着他们在试探中慢慢找到方向——成长本就是从“找不准”到“找得到”的过程。等大家陆续坐下,我又逐行核对,才发现坐错位置的孩子真不少,有的是看错了排数,有的是把左右记反了,倒像是给新学期添了桩可爱的小插曲。</p><p class="ql-block"> 位置落定,第一个环节是自我介绍。我拿起名单点名,孩子们依次走上讲台。这短短几分钟里,众生相尽显:刘墨涵同学显然做足了准备,语速平稳,眼神明亮,从名字的寓意讲到自己的爱好,连语气里都带着自信的笑意;有的孩子思路清晰,三言两语就说清了自己的爱好;也有的站在台上红了脸,一两句话便匆匆鞠躬下台。大部分孩子共性的问题很明显:声音像蚊子哼,语速快得像赶时间,仿佛多说一句都是负担。</p><p class="ql-block"> 等所有人说完,我轻轻敲了敲讲台:“大家发现了吗?准备充分的同学,站在台上就像握着一把钥匙,能轻松打开别人的耳朵。做任何事都一样,态度认真了,准备做足了,才是‘不打无准备之仗’。”</p><p class="ql-block"> 话音刚落,我忽然想考考他们的专注力:“刚才听了那么多名字,还记得多少?现在以小组为单位,组长负责记录,把记住的名字都写下来。”教室里瞬间炸开了锅,组长们忙着组织发言,组员们七嘴八舌地补充,有人急着翻笔记本,有人拍着脑袋回忆,连刚才最腼腆的孩子都凑了过去。</p><p class="ql-block"> 展示环节更热闹了。各组依次报出名字,数字从10到15,再到18,气氛越来越紧张。最后,8组和9组同时报出“20个”,教室里爆发出一阵欢呼。我笑着问:“同样的时间,同样的内容,为什么结果不一样?”孩子们七嘴八舌地抢答:“因为有的组组长记笔记了!”“有的组有人开小差!”“我们组每个人都说话了!”</p><p class="ql-block"> 我点点头:“对,学习态度决定吸收多少,团队合作里,每个人的参与和方法,都藏着结果的答案。”</p><p class="ql-block"> 放学,看着孩子们走后整齐的桌凳,我忽然觉得,开学第一天就像一本翻开的书,字迹里有慌乱,有笨拙,更有藏不住的认真。</p><p class="ql-block"> 那些找错的座位、说不利索的自我介绍、为了一个名字争得面红耳赤的瞬间,都是成长的注脚。</p><p class="ql-block"> 毕竟,每一段经历都是财富,学会思考,懂得总结,未来的日子,总会写出不一样的精彩。</p><p class="ql-block"> 加油,这群刚刚启程的小家伙们!</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