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中元的脚步近了,每到夜幕低垂,十字路口便亮起星星点点的火光。那些跳动的火苗,像夜空中缀满的思念之灯,轻轻一晃,就勾动了心底最软的角落——那里藏着对母亲的惦念,对孩爸的牵挂,丝丝缕缕,缠得人满心都是怀想。</p><p class="ql-block"> 母亲是我生命的根。小时候,她的怀抱是最暖的港湾,目光像春日阳光,能把心里的雾都晒散。记得去呼兰上学的那个秋天,村里早没人种谷子了,母亲却特意跑到莲花孤榆村的潘二姑家收谷草。为了赶最早的车卖掉换钱,她半夜就踩着黑路出门,折腾大老远,换来的钱第一时间塞给我三十块。我揣着钱,花二十二块买了双瓢鞋,第一次穿皮鞋时的雀跃,如今想起来,心里又暖又酸——那鞋跟里,藏着母亲沉甸甸的牵挂啊。</p><p class="ql-block"> 后来我独自带着孩子过日子,难的时候,母亲总在身后。她不说多少安慰的话,就默默看着我,夜里却偷偷抹泪。可转天见了我,又会攥着我的手说:“要刚强。” 那句话像黑夜里的灯,我咬着牙听进去了。日子再难,也要有骨气,不能辜负她的眼神。</p><p class="ql-block"> 如今母亲走了多年,可梦里总见她的模样:递谷草钱时粗糙的手,劝我刚强时红着的眼。那些琐碎的日常,原以为早被岁月磨淡了,偏偏在这中元节即将到来之际,清晰得像刚发生过,一触碰,心就微微发疼。</p><p class="ql-block"> 孩爸呢?他离开得早,可女儿总记得他。前些年每到这时节,我总要去大十字路口烧纸,明知有监控,还是想在那火光里,跟他说说话。后来女儿上班了,就换她张罗:买纸钱,亲手叠金银元宝,专注的样子,像在完成一件最郑重的事。我要帮忙她总说:“妈,我来吧……” 看着她,就像看到了当年的自己——有些思念,原是会一代代往下传的。</p><p class="ql-block"> 这两年,身边人总劝我:“放下吧,老惦记着,他们在那边也不安心。” 女儿也拦着,怕我触景伤情。我懂他们的好意,也试着往前看,可心里那点牵挂,像扎了根似的,怎么也放不下。就像此刻,望着女儿烧纸的火光,总觉得风里都带着他们的气息,仿佛再往前一步,就能握住那些久违的手。</p><p class="ql-block"> 好在女儿懂事,也争气。她长成了我当年盼着的模样:善良,坚韧,带着股不服输的劲儿。每次看着她取得点小成绩,或者惦记我时,就觉得那些年的苦没白受。她就是照进我生活里的光,把思念带来的黯淡,都驱散了不少。</p><p class="ql-block"> 或许,有些思念本就不用“放下”。就像这中元的灯火,烧的是纸,念的是情,记的是那些曾陪我们走过一程的人。母亲的爱,孩爸的暖,女儿的孝,都在这思念里好好存着,成了我往后日子里,最踏实的底气。</p><p class="ql-block"> 今夜,风很轻,火很暖。就在心里跟他们说说话吧:妈,孩爸,我们都好。你们在那边,也好好的。这份牵挂,我们揣着,不重,是甜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