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老的国度 <p class="ql-block"> 进入上海博物馆“法老的国度”展厅大门,仿佛穿越时空踏入尼罗河两岸的古埃及文明。玻璃展柜中,距今三千多年的彩绘木棺依旧色彩鲜活,金色纹饰在灯光下流转,诉说着古埃及人对永生的向往。</p><p class="ql-block"> 最令人驻足的是那尊哈夫拉金字塔狮身人面像小型雕像,砂岩材质历经岁月却棱角分明,威严的面容仿佛仍在守护法老的长眠之地。展台上的莎草纸文献、青铜神像与日常陶器错落陈列,从祭祀礼器到生活用具,完整勾勒出古埃及人的生活图景。</p><p class="ql-block"> 漫步展厅,耳边仿佛响起尼罗河的水声,眼前的文物不再是冰冷的遗存,而是承载着信仰与智慧的文明密码。这场展览,让遥远的古埃及不再只是书本里的传说,而是触手可及的千年对话。</p><p class="ql-block"> </p> 国王头像(石灰岩) 狮子雕像 <p class="ql-block">与以往程式化的斯芬克斯像不同,这个石灰岩狮子雕像是典型的表现主义风格,狮子侧身趴卧,两只前爪搭在一起,头侧向一边,整体刻画虽不算精细,但姿态栩栩如生。</p><p class="ql-block">狮子是古埃及的神圣动物之一,既象征着杀戮,也象征着守护。古埃及有多个狮子形象的神祗,其中最著名的是母狮女神塞赫迈特,她的形象具有两面性:既是凶残可怖、能够带来战争和瘟疫的破坏神,也是拥有保护和疗愈之力的医神。塞赫迈的祭司还掌管着与医疗有关的魔法和仪式。</p> 狮身人面像 书吏坐像 <p class="ql-block">这座书吏雕像以工作时最常见的姿势盘膝而坐,头上的中分式假发是古王国时期流行的发式。书吏的工作包括撰写法庭文书、整理归档信件、抄写宗教文本、记录国王功绩等,还参与人口普查、土地测量、征缴税务、工程营造、采矿远征、商业贸易、军事活动等重大事务。成为一名书吏需要接受长期的文化教育,不仅要学习撰写各类文书,也要学习包括数学、几何学和宗教在内的各种知识。</p> 方雕是什么? <p class="ql-block">方雕是以一整块石头凿成的人像,人物的标准姿势是双手抱膝,呈蹲坐状,身体细节隐藏在斗篷之下,整体呈现为线条简洁的立方体。蹲坐通常是休息的姿态,象征着保护、再生与平静,同时也表现出对国王或神灵的臣服。方雕可以作为主人的替身在神庙中接受供奉和节日祝祷,方雕表面也留下了足够的空间来刻写主人的名号和传记。因此方雕时常作为研究新王国官员的重要考古依据。</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在新王国至后期埃及的一千多年中,方雕成为了神庙中最常用的贵族雕像类型。</span></p> 阿赫孔苏之子霍尔的方雕 内萨蒙之子霍尔的方雕 包金朱鹭像 <p class="ql-block">由青铜,金,木组成。</p> 森奈穆特与
公主奈芙尔拉像 <p class="ql-block">这是一尊森奈穆特怀抱公主奈芙尔拉的方雕。森奈穆特是18王朝女王哈特谢普苏特最宠爱的大臣,他虽出身平民,却因过人的才干而被提拔到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高位,享有80多个头衔,包括阿蒙庄园的大管家、女王家庭事务的总管、下埃及的重臣等等,他也是位于代尔·巴哈里的哈特谢普苏特祭庙的设计者之一。森奈穆特还担任了哈特谢普苏特和图特摩斯二世的独生女奈芙尔拉的家庭教师,这位公主曾被女王当作自己的继承人培养,但不幸幼年夭折。雕像中的小公主梳着埃及儿童独有的侧辫,从老师的怀中探出头来,显得调皮而充满生机。</p><p class="ql-block"><br></p> 假门是什么? 梅米彩绘假门 凯伊彩绘石碑 <p class="ql-block">许多中王国时期的石碑是多人共用的,不仅包括石碑主人自己,也包含其亲朋好友。这件绘有近三十人的供奉石碑正属于此类。石碑的画面分为四层,墓主夫妻的形象位于最上层,男主人凯伊坐于供桌旁的椅子上,他的妻子跪坐在供桌另一侧,与他一样做出嗅闻莲花的动作,身旁是他们的子女。第二层是凯伊的父母,以及他们所生的子女和孙辈。最后两层则刻画了凯伊的同僚们,人物的大小和精致程度与其身份地位直接相关。</p> <p class="ql-block">这块拱顶石碑的顶部为供奉套话,中间和下部为墓主及家人的形象。墓主门图霍特普坐在供桌前,一只手伸向供桌上的面包,身后是他的妻子,面前是他的儿子,他的其他家庭成员则位于画面的下半部分。</p> 持弓人像碑 拉美西斯二世石碑 <p class="ql-block">雕像的主人是一位高级书吏。在古埃及,书吏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现代人对古埃及的了解也有许多源于书吏笔下的各种记录。除了行政职能外,书吏也与工匠和画家等一起从事文化方面的工作。</p> 高级书吏霍尔﹣马赫贾的方雕 向图特摩斯三世献礼石碑 <p class="ql-block">图特摩斯三世是古埃及第18王朝的第五位国王,"图特摩斯"意为"图特所生"。图特摩斯三世幼年继位,由作为其姑母和继母的哈特谢普苏特担任摄政,后者在图特摩斯三世在位的第七年前后加冕为女王,与图特摩斯三世共治。</p><p class="ql-block">图特摩斯三世在青少年时期就学习了射箭、马术、徒手格斗等技能,成年后逐渐展露出在军事方面的才能。哈特谢普苏特死后,图特摩斯三世重新掌权。他一生征战于西亚地区,建立了庞大的帝国,并将战功刻在卡纳克的阿蒙神庙中,这些记载也被认为是现存最古老的古埃及军事行动记录。</p> <p class="ql-block">"象形文字"是古埃及人描绘和建构客观世界的一种尝试,赋予这些图画以超越词汇表达能力的含义,也是古埃及人特殊思维方式的体现。"圣书体象形文字"通常出现在神庙墙壁、纪念物上,与壁画共同构成一个整体,不仅能解释和说明这些画面,同时还补充了画面所表达的含义,成为有着象征意义的符号。古埃及文字的符号大多取材于本土的动植物,因此与绘画有异曲同工之妙。</p><p class="ql-block">智慧之神图特被认为是象形文字的发明者,也是书吏们的保护神。在古埃及,要想拥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出仕为官是一条必经之路,其中最基层的职位是书吏。书吏负责书写、记录和计算,通过在这些微小工作中体现自己的文字才能,而一步步走上政府管理职位。书吏们使用的字体一般为僧侣体或世俗体,即草书体的象形文字。</p> 绘有牛和玛阿特女神形象的石片 <p class="ql-block">天平(修复品,秤盘和秤杆为原物)</p> 琉璃珠 <p class="ql-block">琉璃即人工玻璃。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两河流域及古埃及地区已有人工烧结的早期玻璃态产品出现,称"费昂斯( Faience )"。其原料及外观与玻璃均十分相似,但在烧造温度与工艺流程上有所不同,是玻璃的前身。</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蜻蜓眼式琉璃珠由不同颜色的琉璃镶嵌于单色琉璃表面而成,颇似蜻蜓的复眼。考古发现表明,此类器物最早出现于第十八王朝时期的古埃及,或与"恶眼意识( Evil Eye )"有关,多作护身符佩戴以辟邪。约公元前5世纪,"蜻蜓眼"一路东传至中国,是早期文化交流的实证。</p> 舍本索普度特坐像 <p class="ql-block">雕像的主人舍本索普度特是阿蒙第一祭司和赫拉克利奥波利斯的将军尼姆洛特之女,也是国王奥索尔孔二世的孙女。她头戴 大的假发,左手持莲花,双足赤裸,四肢外侧刻有神灵。雕像上可见奥索尔孔二世的王名圈。</p> <p class="ql-block">阿蒙,两地王座之主,拉﹣荷拉克提,原初之造物神,你是赐予鼻子的空气,只有你许可,人才能呼吸!我来到你面前,崇拜你的完美,从你出现在东方天空之时,直至你沉入西方的群山。愿你允许我追随你的生命之力,让我的口中充满来自你祭坛的供养。</p><p class="ql-block">-﹣太阳神颂歌</p> 普塔大祭司夫妻像 <p class="ql-block">雕像属于第22王朝的普塔大祭司谢苏﹣奈费尔图姆及其妻子。与其他重要的神一样,普塔在孟菲斯的神庙中拥有自己的祭司团体,而普塔大祭司的职务会被一些祭司家庭垄断。普塔大祭司被称为维尔﹣凯瑞普﹣海姆,即"工匠的伟大首领",这一职务一直延续到托勒密埃及时期。</p> <p class="ql-block">绘有阿蒙和拉美西斯四世形象及铭文的石片</p> 彩绘草图石片 <p class="ql-block">古埃及人习惯使用随处可得的碎陶片或</p><p class="ql-block">石灰岩片作为"草稿纸"使用,这些"草稿"的内容包括笔记、设计草图、书信、买卖清单乃至行政管理记录等。</p> 国王和王后头像 <p class="ql-block">国王和王后头像双面浮雕板</p><p class="ql-block">在古埃及的神庙、陵墓、宫殿中均有大量的浮雕装饰,但在正式动工之前,工匠们需要不断练习以磨砺其手艺。这块浮雕板可能是工匠的习作,两面分别雕刻了国王和王后的头像。</p> <p class="ql-block">国王</p> <p class="ql-block">王后</p> 描绘雕像制造过程的浮雕 <p class="ql-block">未完成的雕像呈现坐姿,工匠正单膝跪地雕刻这尊雕像的面部。就比例而言,雕像要明显大于身前的工匠,可能反映了雕像主人和工匠之间的身份地位差异。</p> 伊蒙荷太普铜坐像 <p class="ql-block">伊蒙荷太普是第3王朝时国王乔赛尔的宰相,也是萨卡拉梯形金字塔的设计者。由于开创性地发明了金字塔这种纪念性的建筑。伊蒙荷太普逐渐被神化为智慧与学识的化身,这种变化很可能始于后期埃及。他也被尊奉为书写和医药之神,希腊人将其等同于自己的医神阿斯克勒庇俄斯。</p> 普塔站像 <p class="ql-block">古埃及人认为孟菲斯的主神普塔在世界的创造和所有生物的诞生中起着核心作用,普塔最初为工匠与艺术之神,进而衍生出了造物神的属性,被称为"大地的雕刻师"。在与孟菲斯地区的冥神索卡尔融合后,他又具备了后者作为来世之神的属性。普塔的形象通常为一站立的木乃伊,手握由瓦斯(象征力量)、安卡(象征生命)和杰德柱(象征稳定)三个符号组成的权杖。新王国时期,他与索卡尔神和奥赛里斯神共同组成三联神,在底比斯受到崇拜,而作为工匠的守护神,普塔在民间也有广泛的信仰基础。</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仪式生活等级社会</p><p class="ql-block">古埃及人很早就意识到了自然界的变幻莫测,他们试图用神话去解释自然万物的变化,用各类仪式、魔法和巫术与神明沟通,以达到趋吉避祸的目的。这些仪式往往配合着自然的节律和星象的变化。从供奉诸神到祭祀祖先,从国王加冕到亡者下葬,古埃及人活在仪式的世界里,以这种方式化无常为恒常。</p><p class="ql-block">通过对仪式的解读,一个等级分明的金字塔形社会呈现在我们眼前。贵族精英阶层在各种仪式中扮演的角色最大程度地彰显着他们的社会地位,我们了解最多的也是这部分人的生活。今天所见的古埃及贵族雕像,多用于墓主死后的供奉仪式,因此也和国王雕像一样具有程式化、标准化的特点。除此之外,雕像也是古埃及精英阶层身份的表达,上面通常刻有人名、头衔和祈祷文,确保墓主在现世和来世都获得"永生"。</p> 彩绘夫妻坐像 卡埃姆赫塞特及妻儿彩绘雕像 <p class="ql-block">墓主人及其家人的雕像在古王国时期贵族阶层的墓葬中是必不可少的存在,意味着家庭成员在来世依旧能够温馨幸福地生活在一起。卡埃姆赫塞特与妻儿的彩绘石灰石组雕表现出了古王国时期此类雕像的关键特征:夫妻二人并肩而坐,身居高位的丈夫头戴精致的假发,正襟危坐,妻子则亲昵地用右臂揽住丈夫,表示对一家之主的支持和守护。他们的儿子立于父母之间,身高仅到父母的小腿,赤裸全身,吸吮食指,留有短发,体现出古埃及儿童的典型特征。</p><p class="ql-block">同时,雕像体现出古埃及人对于不同性别的刻画:丈夫和儿子的肤色为红褐色,因为男性往往在户外劳作,晒得较黑;女性则应久居深宅、肤色白皙。肤色是男女不同社会角色的体现。这也是古埃及艺术的特点之一:用象征性的图像语言来传达深层次的社会和文化含义。</p><p class="ql-block"><br></p> 彩绘太阳船模型 <p class="ql-block">太阳船与拉神密不可分。神话中,太阳神拉在白天笃太阳船航行于天空,照亮人间;晚上则进入冥界,击败混沌之蛇阿佩苦,照亮冥界。太阳船模型通常作为随葬品放在国王和贵族墓中,以帮助死者穿过冥界,到达永恒的神之领域。</p> 房屋模型 <p class="ql-block">古王国的墓葬中出现了这类随葬模型,其中多数是从事各类劳作的仆人形象,劳作的内容包括农事、制作食品、狩猎、捕鱼、造船、家务和宗教仪式等,展现了古埃及人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p> 仆人烤面包与酿酒像 <p class="ql-block">在数千年的时间里,古埃及的面包师创造了花样百出的面包品种。古王国和中王国时期的埃及面包有20多种,壁画浮雕上常见的圆锥形面包通常被献给死者,活人吃的面包是蒸或烤出来的发酵饼。</p> 仆人犁地 怀抱阿蒙神龛的玛胡赫跪像 <p class="ql-block">人物跪像是兴起于新王国时期的一种雕像类型,雕像主人一般为当时身份显赫的官员。雕像呈跪姿,怀抱刻有太阳神颂歌的石碑或装有神像的神龛。这座雕像的主人玛胡赫是拉美西斯二世时期的阿蒙第一祭司,他身穿精致的带褶长袍,头戴假发,双手环抱着他所侍奉的阿蒙神的神龛。神龛上的铭文写有玛胡赫的其他官衔:世袭贵族、地方长官、王室书吏、上下埃及的祭司总管、阿蒙神的谷仓总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祭司拉美斯的跪姿抱碑像 <p class="ql-block">古埃及贵族墓碑的经典形制形成于中王国时期,为圆顶长方形石碑,通常立于墓前或祠堂内。新王国开始,在这一经典形制之外又出现了新的碑刻类型,墓主跪姿抱碑像正是其中一种。</p><p class="ql-block"> 祭司拉美斯身穿豹皮长袍,呈现跪姿,手中抱有一块石碑,石碑顶部为日轮和太阳船的图案,下半部分为太阳神颂歌。</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黄金挂坠 </p> <p class="ql-block">带有荷鲁斯之眼的手镯 </p> <p class="ql-block">双狮护身符</p> 塔沃瑟瑞特王后的
黄金串珠项链 <p class="ql-block">国王以黄金作为给予有功之臣的赏赐,</p><p class="ql-block">这种黄金也被称为"荣耀之金",往往采用舍布伊项圈的形式。伊项圈由黄金珠串组</p><p class="ql-block">成,象征太阳神的和生命力,国王自己</p><p class="ql-block">也佩戴这种项圈作为首饰。</p><p class="ql-block"> 古埃及人喜爱以各类贵金属和宝石、半宝石作为装饰,除去黄金,他们也钟爱青金。</p> 青铜盾性挂坠 <p class="ql-block">带哈托尔头像的叉铃</p> <p class="ql-block">阿蒙荷太普二世坐像</p> <p class="ql-block">阿蒙荷太普一世碑(有拉美西斯四世铭文)</p><p class="ql-block">石碑描绘了身着盛装约第18王朝国王阿蒙荷太普一世,左上角是他的两个王名国,周围一圈铭文则是拉美西斯四世的王名,表明石碑制作时间远晚于阿蒙荷太普一世的统治时期。麦连纳工匠村中的工匠群体将国王阿蒙荷太普一世及其母后神化并奉为自己的保护神,这件石碑应出自某位生活在拉美西斯四世时期却依然信奉阿蒙荷太普一世母子的无名工匠之手。</p> 哈特谢普苏特 <p class="ql-block">哈特谢普苏特是新王国第18王朝的传奇女王,在图特摩斯三世统治初期摄政,而后以上下埃及之王的身份统治埃及,为埃及带来了二十年的和平与繁荣。由于古埃及的王位继承传统是父子相继,所以在掌权过程中,哈特谢普苏特的雕像从传统的女性形象逐渐转变为男性。图特摩斯三世在女王去世后统治埃及,并在执政后期系统性地抹除女王的痕迹,这种"除忆"行为可能旨在巩固统治和警示后世。</p> <p class="ql-block">红玉髓是埃及本土一种常见的半宝石,它因其色泽而象征鲜血与生命,并和太阳神的力量联系在一起。</p> 瓦赛赫项圈 <p class="ql-block">项圈属于公主努布霍泰普提﹣赫来德,被放置于公主木乃伊的脖颈处。出土时珠子已散落,后由埃及学家复原。</p><p class="ql-block">瓦赛赫( Wesekh )在古埃及语中意为"宽",这一命名形象地体现了项圈的外形特征。由于项圈体积大、质量重,所以背后常有配套的门赫特( Menkhet )平衡坠作为配重。</p> <p class="ql-block">20世纪初,卡纳克神庙出土了七尊雕刻风格和身体特征相仿的雕像,其中两尊刻有阿蒙涅姆赫特三世的王名,这批雕像因此被认为都属于这位国王。</p><p class="ql-block">阿蒙涅姆赫特三世统治埃及长达四十五年,期间曾与其父辛努塞尔特三世共治二十年,埃及在他们的统治下进入了中王国的"黄金时代",在经济、政治和文化上都有了显著的发展。阿蒙涅姆赫特三世在位期间大力开垦法雍绿洲,开展大规模的采矿活动,探索远距离的商贸路线,使商业远征队的足迹遍布上下埃及和周边沙漠,这也为这一时期的建筑营造和雕像制作提供了充足的珍贵石材。</p><p class="ql-block">这尊阿蒙涅姆赫特三世的雕像为典型的中王国国王雕像风格:他被刻画为名表情严肃而略带忧虑的中年人,以凸显在治国上的殚精竭虑。</p> 复活的奥赛里斯像 <p class="ql-block">复活的奥赛里斯像</p><p class="ql-block">这尊雕像相当罕见地表现了冥界之主复活的一幕。奥赛里斯俯卧在制作木乃伊用的石床上,手臂僵直地放在身体两侧,头部抬起,直视前方,显示了他从死亡中重生的神秘能力。</p> <p class="ql-block">时间:2025.8.4</p><p class="ql-block">地点:上海博物馆</p><p class="ql-block">拍摄:制作MAO华为p70</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