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今天我冒雨来到了西安唐皇城墙遗址博物馆参观。</p> <p class="ql-block">西安唐皇城墙含光门遗址博物馆 :位于西安城墙含光门内,是为保护唐长安城皇城含光门遗址而建立的专题性博物馆,2008年9月建成开放。博物馆分东大厅、中大厅和西大厅,展示有隋唐含光门门道遗址、城墙断面遗址、隋唐长安城皇城过水涵洞遗址等,还设有“中国城墙发展史”“唐长安城”等专题展览。</p> <p class="ql-block">隋唐长安城作为隋唐两朝的首都,由皇城、宫城、外郭城、禁苑、坊市组成,是中国古代规模最为宏伟壮观的都城,也是同期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城市。</p><p class="ql-block">含光门是隋唐长安城皇城南墙偏西的城门,始建于隋初,历经唐、五代、宋,元代封闭,明初被包砌在拓建的城墙之内。含光门是公元6-10世纪丝绸之路鼎盛时期东方起点城市的重要通道,被誉为“丝路外交起点”。</p><p class="ql-block">含光门遗址是目前隋唐长安城皇城唯一进行过考古发掘的城门遗址,也是保存最完好的隋唐城门遗址之一。它是隋唐时期营城思想和西安城墙建筑史的珍贵实物遗存,全面揭示了中国古代(隋唐)的城门形制、结构、功能,见证了古都西安从隋唐至明清的城市发展变迁,是中国古代城市建筑文明的典型范例。含光门遗址与大明宫遗址、大小雁塔、兴教寺等共同构成了盛唐文化遗产,是丝绸之路文化遗产序列中的重要环节。</p> <p class="ql-block">含光门是西安城墙南城墙上最西侧的城门,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p><p class="ql-block">- 历史沿革 :含光门始建于隋开皇二年(公元582年),是大兴城皇城的城门之一。唐代时,含光门是皇城的重要门户,门内连接含光门大街,直通宫城。唐末天祐元年,朱全忠迁昭宗于洛阳,废毁长安城,仅保留皇城加以修整,含光门成为新城南面的两个城门之一。宋代封闭了含光门的西、中门道,仅留东门道,元代则将含光门全部封闭。明、清两代多次修建西安城,含光门被包在西安城南墙之内,其遗址得以保存。</p> <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 建筑特色 :唐代含光门门墩呈长方形,东西长37.4米、南北宽19.6米,以纯净黄土夯筑而成,外皮包砌砖壁。含光门共有三个门道,东、西门道宽均5.35米,中间门道宽5.72米,中门道为御道,专供皇室成员使用,东、西门道为文武百官出入皇城的通道。门道之间的隔墙厚均3.07米,两侧各有排列整齐的柱础石15个,两列柱础东西对称。</p> <p class="ql-block">- 文化内涵 :含光门寓意“含弘光大”,其附近有诸多重要建筑。门内东侧设有主管外交和民族事务的鸿胪寺,是当时各国使节进入皇城的必经之地,体现了唐代的包容之气;门内西侧原为隋唐长安社稷坛,是帝王祭祀土地五谷之神的地方,代表了古代重要的“礼制”管理哲学;含光门还与西市隔街相望,是丝绸之路在长安城的重要节点,各国官员、丝绸客商通过含光门进入西市,再西行到达中亚和西亚。</p> <p class="ql-block">- 遗址保护 :1984年,西安市整修西安城墙时发现了唐含光门遗址,后经考古发掘,2008年9月,西安唐皇城墙含光门遗址博物馆建成开放,馆内展示有唐代含光门门道、城墙断面和过水涵洞遗址等,让人们可以直观地了解含光门的历史变迁和古代城市建设的智慧。</p> <p class="ql-block">参观完博物馆,可乘电梯直接到城墙上。这西安城墙修复后我已记不清登上多少次了,在城墙上看落日,观灯展,陪外地亲朋好友登城墙……每次感觉都不一样,但雨中在城墙上漫步还是第一次`,</p> <p class="ql-block">在我毕业后刚参加工作的20世纪80年代初期,西安城墙历经岁月侵蚀、人为破坏,已是千疮百孔,部分城砖被市民挪作他用,墙体因取土等行为变得千疮百孔,且面临着被拆除的风险。</p> <p class="ql-block">每次登上城墙,就不由的想起“铁市长"张铁民,他于1979年至1982年担任西安市第十一任市长 。他就任后,力排众议,坚决反对拆除城墙,提出“拆除一座城墙并非难事,可要再建造一座城墙却是困难重重。城墙是西安这座古城最重要的标志,我们不但不能拆它,还应该保护好它”。</p> <p class="ql-block">当时,修缮西安城墙需2.3亿元,这对西安市政府财政而言是天文数字。张铁民想出动员全市单位和居民投入义务劳动修缮城墙的办法,这在全国尚属首次。1983年,他亲自担任西安环城建设委员会总指挥,带领技术人员研究探讨,制定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 。</p> <p class="ql-block">在张铁民的号召下,全市人民积极响应,党、政、军、民、学等各级组织、团体纷纷加入维修城墙的“人民战争” 。</p><p class="ql-block">各区县也积极行动,记得我们雁塔区政府的工作人员也经常参加城墙修复义务劳动,地点是永宁门外东侧的护城河护坡段的修整,而且这项工作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p><p class="ql-block">所以,每次登城墙自已也觉得挺自豪的,我为城墙修复也出过力呢!</p> <p class="ql-block">当时修复需要大量的青砖,于是周边区县的砖瓦厂主动烧制青砖,许多砖厂为见证这段历史,还将村名刻在砖上。只要你仔细观察脚下,就会看到这样的青砖,比如:户县陶官,84冯村等字样。</p> <p class="ql-block">在张铁民的推动下,西安城墙的修复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不仅加固了城墙,还建成了环城公园,使西安城墙成为西安的一大旅游景观 。他的努力为西安城墙的保护和传承奠定了坚实基础,他也因此被西安市民铭记和赞誉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