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成都红后艺术团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系列文章之四</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编辑 高 翔</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根据王瑜山女儿----成都红后艺术团团员王小书提供及收集内蒙古博物馆和网络相关资料编辑)</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王瑜山简历</p><p class="ql-block"> 王瑜山,1917年生,陕西省甘泉县人,1936年参加革命,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先后在八路军120师358旅任职,担任宣传队队长。后任大青山骑兵支队民运科长,还曾担任中共绥远武川县县长、集宁县县长、丰镇县委书记等职以及绥东工作团团长。解放战争时期,1947年10月至1948年9月任中共丰东工委书记兼丰东游击大队政委,1948年11月至1949年春,调任中共丰镇县委书记。建国后长期在四川省邛崃、省林业厅等单位担任领导职务。1988年1月13日逝世。</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2px;">烽火映初心:老红军王瑜山在抗日战争中的峥嵘岁月</span></p> <p class="ql-block"> 在中华民族抵御外侮、救亡图存的抗日战争史册上,镌刻着无数革命先辈的英名。老红军王瑜山,便是这千千万万英雄儿女中的一员。从1936年投身革命洪流,到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将自己的青春与热血,全部融入到抗击日本侵略者、保卫祖国山河的伟大事业中。在抗日战争时期,他在八路军120师及绥远地区的多个岗位上奋勇拼搏,用行动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忠诚与担当,留下了一段段可歌可泣的英勇事迹。</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宣传铸魂,点燃军民抗日斗志</p><p class="ql-block"> 1937年,全民族抗战的烽火熊熊燃起,王瑜山奉命在八路军120师358旅担任宣传队队长。彼时,前线战况焦灼,后方群众对战争形势和党的抗日政策尚需更深入的了解与动员。身为宣传队队长,王瑜山深知宣传工作的重要性——它是凝聚人心、鼓舞士气的“精神武器”。他带领宣传队员们,深入部队营地与敌后乡村,采用多种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宣传工作。在军营里,他们通过演讲、教唱抗日歌曲等方式,向战士们讲述抗战形势,宣扬八路军的英雄事迹,让每一位官兵都深刻明白为何而战、为谁而战,极大地激发了将士们的战斗热情与牺牲精神。在乡村中,他们走街串巷,用通俗的语言向百姓讲解党的抗日主张,揭露日本侵略者的残暴罪行,让群众看清只有团结起来、跟着共产党走,才能打败侵略者、夺回家园。无数群众在他们的动员下,纷纷拿起锄头、镰刀,或参军入伍奔赴前线,或参与支前工作,为抗战胜利汇聚起磅礴的群众力量。王瑜山用笔墨与声音,在军民心中播下了抗日的火种,让爱国情怀在烽火中愈发炽热。</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临危受命,冒险筹集抗战物资</p><p class="ql-block"> 1939年秋,抗日战争进入艰苦的相持阶段。日本侵略者对大青山抗日根据地虎视眈眈,一场大规模的“扫荡”即将展开。大青山根据地与延安、晋西北的联系,以及作战所需的弹药,成为关乎根据地存亡的关键。此时,已调任大青山骑兵支队民运科长的王瑜山,接到了支队政治部主任彭德大的紧急指示:迅速筹集真空管、电池以保障通讯畅通,同时尽可能多采购子弹应对敌人“扫荡”任务艰巨且危险重重。真空管、电池等物资在当时属稀缺品,且大多掌握在日伪控制区域;采购子弹更是直接触碰敌人的敏感神经,一旦暴露,后果不堪设想。但王瑜山没有丝毫犹豫,他深知肩上的责任——这不仅是一次物资筹集任务,更是一场关乎根据地生死存亡的“突围战”。他冒着生命危险潜入归绥、托县、萨拉齐等日伪严密控制的地区。在敌人的眼皮底下,他四处联络可靠的地下交通员与爱国群众,凭借着过人的胆识与灵活的应变能力,克服重重困难,终于成功购得所需的真空管、电池与大批子弹。然而,如何将这些物资安全运回根据地,又成了新的难题。在麻花村乡文书老刘一家的热心帮助下,他们巧妙地将物资伪装起来,避开日伪的层层关卡与巡逻队,日夜兼程,最终将物资完好无损地送达大青山根据地。这批物资如同及时雨,不仅保障了根据地与外界的通讯联络,更让战士们在随后的反“扫荡”战斗中多了一份胜算,为王瑜山的抗战经历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开拓进取,筑牢绥东抗日堡垒</p><p class="ql-block"> 1941年春,为扩大抗日根据地的活动范围,打破敌人的封锁与包围,八路军大青山骑兵支队决定向东发展,全面推进绥东地区的抗日工作。在这一重要战略部署中,王瑜山因其出色的领导能力与丰富的斗争经验,被任命为绥东工作团团长,肩负起开辟绥东抗日新局面的重任。他带领工作团成员,以集宁北的黑土坡为依托,迅速深入绥东各地开展工作。面对陌生的环境与复杂的斗争形势,王瑜山制定了“宣传先行、组织跟进、武装保障”的工作思路。他亲自带队走村入户,向群众宣传抗日救国的道理,耐心倾听百姓的苦难与诉求,用真诚与行动赢得了当地群众的信任。在宣传动员的基础上,他积极组织群众建立农会、妇救会等抗日群众组织,让更多人参与到抗日工作中来。同时,为了应对日伪的骚扰与进攻,王瑜山深知必须建立自己的武装力量。他从当地爱国青年中选拔骨干,积极筹备武器装备,先后在工作团三个分团的活动区域成立了三支骑兵游击队。在他的精心训练与指挥下,游击队队员们迅速成长,战斗力不断提升,人数最多时达到二百余人。这支队伍活跃在绥东的广袤土地上,开展游击战争,打击日伪势力,保护群众安全,成为绥东地区抗日的重要力量。此外,王瑜山还推动建立了三个区政府,完善了地方抗日政权建设,为巩固和发展绥东抗日根据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让抗日的红旗在绥东大地高高飘扬。</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扎根地方,书写为民抗日答卷</p><p class="ql-block"> 在抗日战争的岁月里,王瑜山不仅在军队系统中屡立战功,还先后担任中共绥远武川县县长、集宁县县长、丰镇县委书记等地方领导职务。无论身处哪个岗位,他始终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与抗日斗争紧密结合,以实际行动践行着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在武川县,面对日伪的经济封锁与频繁“扫荡”,王瑜山积极组织群众开展生产自救。他带领百姓开垦荒地、兴修水利,努力提高粮食产量,同时建立物资储备制度,确保军民的基本生活需求。在集宁县,他大力整顿地方秩序,打击汉奸走狗与不法分子,保护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同时积极发展抗日教育,创办夜校,让群众在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接受抗日思想教育。在丰镇县,他注重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积极争取开明绅士与爱国人士的支持,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了全民抗日的良好局面。在担任地方领导职务期间,王瑜山始终与群众同甘共苦、并肩作战。他深入田间地头,与百姓一起劳动;他住进农家院落,倾听群众的心声;他在枪林弹雨中,带领群众转移、避险。他用自己的一言一行,让群众看到了共产党人为民谋福祉、为民族谋复兴的决心与担当,也让更多人坚定了跟着共产党抗日到底的信念。在他的领导下,武川、集宁、丰镇等地的抗日根据地不断巩固和发展,为抗日战争的最终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p> <p class="ql-block"> 烽火岁月虽已远去,但老红军王瑜山在抗日战争中的英勇事迹与崇高精神,却如同永不熄灭的火炬,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他用青春与热血,书写了对党的忠诚、对人民的热爱、对祖国的担当。今天,我们回望那段峥嵘岁月,缅怀王瑜山等革命先辈的英勇事迹,更应传承他们的革命精神,在新的历史征程上,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p>